弹匣供弹方式有几种!能畅细讲解供弹原理吗

如题所述

  有弹仓式:典型代表是毛瑟K98式5发弹仓,我国56式半自动步枪的10发弹仓
  弹匣式:典型代表是AK47,M16
  弹链式:典型代表是MG42,M60
  所谓的“弹夹式”只是弹仓式步枪的一种供弹方式,其另一种是直接用手将子弹压入弹仓。
  供弹具(或称供弹装置)是枪械供弹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武器系统的可靠性,因为约有30—70%的常见故障是在供弹过程中发生的。对供弹具而言,合理的设计不仅能使供弹流畅而稳定,还能有效地简化供弹机构、减轻全枪质量。历史上曾出现过的供弹具种类繁多,但到二战期间现代供弹具的基本种类已经确定,主要包括弹仓、弹匣、弹链和弹鼓(盘),早期的一些供弹方式如供弹漏斗(日本大正11年式机枪)和弹板(法国哈其开斯M1914式机枪)业已淘汰。到20世纪80年代末,又出现了螺旋弹鼓和其它一些新型供弹具。每种供弹具都有其长处和缺陷,武器最终采用哪一种形式的供弹具,主要还是取决于这种武器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弹仓

  弹仓是历史最悠久的一种供弹装置,主要优点是体积小、结构简单,并且便于枪械设计时的总体布局,缺点是容弹量小、重新装填速度慢,有的还需要专用装弹工具等。因此,弹仓在轻型自动武器广泛应用以后就很少有使用了,不过在其基础之上,却产生了最经典的供弹具——弹匣。早期的弹仓广泛用于各种枪械,如手枪、手动步枪、杠杆步枪、霰弹枪等,有些半自动步枪如美国M1伽兰德、前苏联SKS等也使用固定弹仓。尽管弹仓有容弹量小的缺点,但直至今天这种供弹方式仍未被完全淘汰,仍广泛运用于各种军/警/民用手动步枪,特别是狙击步枪中应用较多,而在各种霰弹枪里,管状弹仓一直是标准的供弹方式。
  目前所使用的各种军/警用霰弹枪,仍以管状弹仓为主要供弹具形式。

  弹匣

  对于手持的单兵武器来说,便携性与能否迅速更换供弹具要比持久射击性能更为重要。特别是在近战中,步兵最好不必放下武器就能补充弹药,这种情况一般使用弹匣,因为单手就能将空弹匣从枪上卸下,取出新弹匣并装回武器上,同时另一只手无需放下武器。因此此类单兵武器,如手枪、冲锋枪、突击步枪和某些轻机枪,一般都采用弹匣供弹。 为缩小武器的体积,手枪和部分冲锋枪采用安置在握把内的直形弹匣。图为秘鲁军队使用的“乌齐”冲锋枪。

  弹匣由匣体、弹簧和托弹板构成,结构非常简单,但其形状、尺寸和结构均要经过精心设计。通常弹匣容量都在5到50发之间,自动步枪和冲锋枪弹匣一般在20发至50发之间,其中以30发最为普遍。按形状分,有直形、弧形及直弯结合形弹匣等。直形弹匣一般容量不大,或只能配用弹壳锥度较小的低威力弹药,枪弹运动的一致性较差,所以现代自动步枪很少采用这种弹匣;而弧形弹匣供弹时枪弹之间无相对移动,容弹量大,枪弹运动一致性好,供弹平稳,因而应用广泛,缺点是尺寸较大,携带和取用不方便,而且其前挂后卡的连接方式需经训练才能熟练掌握;有些弹匣如M16的则采用直弯结合形,弹匣中部保持弧形,上、下两段则为直形,其优点是宽度较小。弹匣中还有一个特例,那就是比利时P90单兵自卫武器所用的弹匣,普通弹匣中枪弹轴线都是与枪管轴线平行的,但是P90弹匣中枪弹轴线与枪管轴线却是垂直的,当枪弹被推到弹匣口附近时先由双排变为单排,再通过一个螺旋面使枪弹旋转90度,便与枪管轴线平行了。其优点是可以平行放置在枪身上,没有突出部位,容量也较大,缺点是在弹匣受到污染,或在某些特种环境下使用时,可靠性不是很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