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世界转向希特勒的时候,唯独哪一个人站出来讽刺?

如题所述

上世纪30年代是个什么样的时代呢?今天的人可能很难想象——全球经济陷入了崩溃与倒退,社会秩序混乱,人民的生活变得艰难。今天被我们认为是恶魔的希特勒与墨索里尼,在他们最初出现在公众面前时,人们认为他们是救星,是强有力的领袖。在美国参与二战之前,美国内部也有大量的人支持反犹主义,资本掌握着巨大的权力,强硬地对待劳工。

今天我们看到载入影史的经典电影《大独裁者》时,一定理解不到,当时拍这部电影,查理·卓别林冒着多么大的压力与风险。这部片子是靠他个人的钱拍成的,完成之后,曾在很多国家被禁映。但同时,它也成了很多人的精神支撑,成了人们反抗希特勒的武器。

而卓别林,由于他始终坚持自己反抗权力、反抗资本、反对社会不公的政治观点,不见容于实行麦卡锡主义的美国,在二战结束后,被美国禁止入境,在欧洲度过了自己的余生。

很多年以后,人们在瑞士的卓别林别墅地下室发现了很多当年的私人拷贝,记录着他拍摄《城市之光》、《大独裁者》等电影的过程,通过这些拷贝,再采访了许多当年的当事者,英国导演凯文·布朗洛还原了他拍《大独裁者》的过程,拍成了这部《流浪汉与独裁者》纪录片。

这个片子当中,有一些信息,非常值得今天的人了解。

首先就是希特勒上台前后的社会情形。

最后再讲几个小知识:

卓别林和希特勒同年同月同日生。

他俩在出名前,都曾当过流浪汉。

希特勒的父亲娶了自己的女仆,这个女人是希特勒一生唯一真正爱过的女人。

杨令茀是民国时有名的美女画家,擅长传统水墨。她曾在美国费城博览会和东京中日艺术家联展举行过个人画展,是民国最早出国展览的女艺术家之一,在全球都很有名气。

1936年,杨令茀在柏林期间,应邀参加希特勒及上流社会组织的联合画展。

于是,她赶画了一幅富有东方色彩的粉墨花鸟画。

画上修竹数竿,两只鹌鹑怒目相向,在青枝绿叶中争斗,暗喻希特勒制造民族矛盾和仇恨。

希特勒是疯狂的战争恶魔,其实也会画画。他年轻时的梦想就是成为靠艺术吃饭的“小素描画家和水彩画家”,美术功底不错,崇尚古典风格。据说,他的艺术素养很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