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 语文 课文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文后习题

3.在课文中,下面的词语能不能换成括号里的词语?为什么?
游历(游览)嘱托(嘱咐)横祸(灾祸)残生(一生)
4.“发愤”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地方突出表现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3.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有意识地关注《史记》,并搜集其中的一两个故事,在同学之间交流。

教学重点: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司马迁受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及为什么能忍辱负重、发愤著书。

预习导航:

1.读读《补充习题》的第五题中的短文《司马迁为何会入狱》。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些地方突出表现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填空,学生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 )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读题),这节课我们还要解决哪些问题呢?

出示: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史记》的?他又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结果怎样?

二、细读研讨,走进文本

(一)默读第三自然段,解决“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发愤写?”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2.完成《补充习题》第四题中的阅读。

3.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1)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意外发生了。他发生了什么意外?谁能找出来,并读给大家听听。

★你们知道什么叫“横祸”吗?

只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就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这突然来临的灭顶之灾,就是—— “飞来横祸”!(板书:飞来横祸 注意读音hèng)

★你能想象到吗,盛怒之下的汉武帝可能对司马迁动用什么残酷的刑罚呢 ?

据史书记载,司马迁所受的酷刑叫“宫刑”,又叫“腐刑”,在当时被视为奇耻大辱,这种刑法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更是在精神痛苦。古往今来的所有的刑罚,都没有腐刑这么残酷的。在司马迁看来,腐刑比死刑要严重多了,因为死刑不过是丢了性命罢了,而腐刑它是对人格有着极大侮辱,让人的觉得生不如死。他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我整天精神恍惚,我再也没有勇气走在街头,我夜不能寐,经常从恶梦中惊醒,我简直生不如死。

★堂堂七尺男儿,官宦子弟,遭受奇耻大辱,想到这,司马迁引读(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2)他悲的是什么?愤的是什么?(为自己大志未成,却成了废人感到悲伤;为汉武帝不分清红皂白,乱用酷刑感到愤慨)

(3)这个念头指的是什么?(血溅墙头,了此残生。)自杀的念头。

(4)这里的残生,老师想换个词语,用一生,你们看怎么样?(不行,残生是指他残余的日子,而一生则从出生开始全部包括在内。)那老师换成余生,这不就行了吗?(不行,余生只代表残余的日子,而残生说明司马迁已经残疾了,是废人了,更说明对司马迁来说,剩下的日子是残废的,活着也毫无意义了,生不如死。)从残生中,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刑罚的残酷。

(5)背负着痛苦与耻辱的重压,面临着求生与求死的抉择,司马迁该怎么办呢?

出示:“人总是要死的”至“还轻吗?”齐读

同桌交流,说说意思。

★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勉励自己(出示:“我一定要……我一定要……”)

指导朗读,让学生联想,感悟!

★(出示图片)请看,此时,在司马迁的脸上,我们还能看到痛苦和绝望吗?那你能看到的是什么呢?

★(齐读“尽力”至“隶字”)。 (楷体变隶书)这就是隶字,它是我国汉代一种通行字体。体会隶字的形体。

(6)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感受到司马迁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抓“巨著”,体会感情,解决“发愤写《史记》的结果”。那司马迁发愤的结果是什么呢?请自由读课文最后一节。

出示:就这样……《史记》。

1.看看这些数字,它们说明了什么?

2.是啊,人生能有多少个13年啦!想象这13年司马迁是怎样度过的?

……

我们的语文书大约五万字,而史记是五十二万字啊。而且没有任何的先进设备,就靠他一页页,一行行,一个个地写出来的呀。真不愧为一部辉煌巨著呀!(板书:辉煌巨著)

3.(出示: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指名读!

(1)什么叫“前无古人”?请结合课文内容,用这样的形式说说你的理解。

出示:在此之前,从来没有,这就叫前无古人。

(2)现在,如果再有人问起我们,《史记》是什么?你能自豪地告诉他吗?

(3)鲁讯先生也曾说过,《史记》是——(出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三)回顾课文。它的诞生过程是多么艰难啊,齐读下面的词语,它可以勾起我们对这段历史的回忆。

耳濡目染 刻骨铭心 专心致志

飞来横祸 悲愤交加 血溅墙头

了此残生 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辉煌巨著 前无古人 毕生心血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历史伟人,他叫——司马迁。了解了一部辉煌巨著,叫做—— 《史记》。

《史记》不仅是司马迁的骄傲,更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光荣。同学们,你想对司马迁说什么呢?(司马迁的绝望时选择了忍耐和坚持,他是一位真正的强者。司马迁虽然身体残疾,但意志坚定,这真是身残志坚。司马迁,你是顶天立地的真正男子汗。)(写完后交流)

苦难给一般人带来的是叹息、伤心、沉沦,但对于生活的强者来说,苦难是一笔财富,让我们坚强的面对苦难,笑对人生,执著追求,活出自己生命的价值。

三、当堂练习,检测完善

1.完成《补充习题》

2.课后读一读《史记》,选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听!

板书: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遵照嘱托

遭受酷刑 完成巨著

发愤著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4-03
发愤的意思是:1.决心努力。2.发泄愤怒。二.第一自然段:“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第二自然段“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第三自然段:“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第四自然段:“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__^*) 嘻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4-03
发愤的意思是:1.决心努力。2.发泄愤怒。二.第一自然段:“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第二自然段“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第三自然段:“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第四自然段:“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下面的你抄袭!!!!!!!
第3个回答  2011-04-04
发愤的意思是:1.决心努力。2.发泄愤怒。二.第一自然段:“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第二自然段“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第三自然段:“可是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第四自然段:“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这是用他的毕生的心血才完成的。
第4个回答  2012-03-28
发愤的意思是:1.决心努力。2.发泄愤怒。二.第一自然段:“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第二自然段“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第三自然段:“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第四自然段:“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