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孩子读书,家长会比孩子更累更焦虑?

如题所述

对于孩子读书问题,家长为什么比孩子更焦躁?家长有三个方向的焦虑:期望太高、权威思维、恨铁不成钢,这三个方向都会走向极端,产生焦虑心态。焦虑的源头有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内心欲望、生活琐事、过去心结、未知恐慌、缺爱、对比落差、高敏感、患得患失等,还有因嫉妒、自卑、抑郁、虚荣、自寻烦恼等衍生出来的扩大或情绪失控而产生的焦虑。家长和孩子是走得最近的人,会因各种突发状况而情绪失控。

我们还会为过去努力而得不到的东西或事情产生遗憾、教训、后悔、懊恼、惆怅、心结、不甘心、伤感等,这些存在的记忆会被勾勒出来影射到现状里,特别是还未消除的隐患、争端、伤害,这些被无数次贩卖过的记忆时刻也在侵扰着自己。回首往事,自己这一生就没有过得幸福,把这种幸福渴望贩卖到孩子身上,期望孩子将来按自己的设计去生活,无厘头的预测用于对孩子的管制,稍不如意就焦虑。

对过去不曾放过,对当下亦是如此,孩子稍稍叛逆就开始恐慌,孩子是很少会担心过去,孩子们经历的又少,只是惧怕原生家庭的伤害和管制,还有犯错下的恐慌、担心。比如,担心明天挨罚站,担心明天考不好,担心父母不爱自己了,担心明天考试成绩公布,怕父母揍自己。孩子对未来会憧憬,其它方面考虑不是很多,一高兴的时候,什么都可以忘记。家长就不同了,每天有数千次的想法被产生,所以我们每天在背着无数个想法过日子。

我们一直相信长江前浪推后浪,一代胜过一代强,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兴衰过程,但对于这个信念是未曾放下,如心中的大石头高悬着,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处在情绪高紧张状态。有的家长在制造天才儿童方面,简直是时刻管制当中,高紧张产生的焦虑是最多的,我们常说一句:身体累了可以休息,那心累了呢?心累是心病,心病还需心药医。

在电视剧《情感疏导站》里,一个孩子被母亲管制下,天天记一些连大人都不会记的时政消息,读书是三级连跳。孩子在学校里,刚刚熟悉了环境,有了可以玩耍的同学,跳级后,又得重新认识。疏导员带着孩子到商店买东西,看着布娃娃都在担心中不敢拿,害怕母亲的责罚。母亲是日日夜夜在思考怎么塑造天才记忆儿童,活在高紧张状态,那种焦虑也是常人无法忍受的,母亲痛苦,孩子没有朋友更痛苦,那种苦声也会让人纠心。

父母对孩子是抱着很大期望,望子成龙一直是父母的心愿,愿景是好的,若急功近利,难免也会急火攻心。农村生活是怕生活,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希望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生活,父母们常说一句:“我儿子姑娘聪明,将来会有出息。”多余的话也就说不来,还跟别人说“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老了,少给儿孙们添麻烦,希望儿孙满堂就可以了”。不同的内心世界,就知道急功近利就是焦虑的制造机。恨铁不成钢是高欲望下和高宠溺下的自责与矛盾不可调和下产生的焦虑心态。孩子没有在父母的期望下成长,那种声声叹气和失落感,想到那五个字都会纠心痛。

家长权威就更好理解了,我们常常视孩子为长不大,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还多”,固化的经验思维,总认为家长是正确的,孩子是错误的,多说一句是顶嘴,父母可以任意责骂孩子。我们都知道眼不见心不烦,有时道听途说就信以为真,要是听说孩子在学校惹了祸,心急火燎赶到学校不问青红皂白就是指责。情绪控制下的奴隶们,能不焦虑吗?父母对孩子可以任意命令、责罚、打骂、宠溺、比较、嘲讽、欺骗、扣帽等,然后产生叛逆,再返向给父母又产生焦虑,这孩子怎么这么难管教。

总之,高节奏下的生活,我们承受的压力是比较沉重的,又不敢轻言放下,背着那么多的包袱前进。上有老人,下有孩子,我们无路可退,我们的面子和自尊块不属于自己了,每天像戴着假面具生活,只有哪天摘除面具,我们才会找到真正的自己。很多的焦躁是无生有,对于一个家,能形成良好的家风就可以了,一家人跟着家风走,共谐共处,请习惯于精神上的共同成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31
还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在作祟。现在的家长个个都巴不得自己的孩子能上天,动手能力要跟上,要报补习班。语言表达要学英语,要跟得上学校的进度。各个方面都要表现的优异,导致现在的家长很焦虑。
第2个回答  2020-08-31
我认为主要是现在社会的压力大,节奏快,有些家长更会把期望放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深怕孩子落在起跑线上。还有就是有些学校会将一些任务安排给家长等等。这些一系列的原因导致了家长比孩子更累更焦虑。
第3个回答  2020-08-31
因为现在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所以家长就会替孩子去着急。
第4个回答  2020-08-31
我觉得是因为很多孩子自己不操心,没有责任心,都是父母在旁边看着,喊着,孩子自己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贪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