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全面抗战,反对限共溶共是什么时期?

如题所述

坚持全面抗战,反对限共溶共是在1939年1月21日至1月30日。

1938年10月后,随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开始调整侵华方针,实施“公开反共,秘密诱降”政策,同时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出台“溶共”“防共”“限共”方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临着被破坏甚至走向破裂的危险。

对此中共中央发表时局宣言,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认清时局,明辨是非,坚决同妥协投降倾向作斗争,维护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局面。当时身在重庆、担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根据中央精神,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利用报纸等媒介,坚决与一切投降和分裂活动作斗争。

扩展资料:

1938年底武汉会战结束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蒋介石加紧制定实施“溶共限共”政策,国共关系出现明显裂痕。在此背景下,在洛阳建立八路军办事处并不顺利。1939年 10月国民党六中全会以后,蒋介石由“政治限共”,变为“军事限共”,掀起了反共高潮。

洛八办从设立到撤销的三年多时间里,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和交涉工作,在异常复杂的环境中完成了中共中央和八路军前总交付的任务,并在中共中央战略决策的制定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维护中起到重要作用。洛八办最终被撤销,是抗战相持阶段后期国民党开始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结果,反映出国共关系趋于破裂的状况。洛八办作为中共设立的与国民党进行联络的一个重要枢纽,其自身的演变历史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抗战战略相持阶段国共合作关系的复杂面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6

坚持全面抗战,反对限共溶共是在1939年1月21日至1月30日。

1938年10月后,随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开始调整侵华方针,实施“公开反共,秘密诱降”政策,同时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出台“溶共”“防共”“限共”方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临着被破坏甚至走向破裂的危险。

对此中共中央发表时局宣言,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认清时局,明辨是非,坚决同妥协投降倾向作斗争,维护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局面。当时身在重庆、担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根据中央精神,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利用报纸等媒介,坚决与一切投降和分裂活动作斗争。

扩展资料

1938年底武汉战役后,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蒋介石加紧实施“解散共产党、限制共产党”的政策,国共关系出现明显裂痕。在此背景下,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的设立并不顺利。1939年10月国民党中央第六次全体会议后,蒋介石由“政治上限制共产党”改为“军事上限制共产党”,掀起了反共高潮。

成立三年多期间从其取消,罗巴办公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统一战线和谈判工作,完成党中央交办的任务和前秘书长八路军的极其复杂的环境,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党中央的战略决策的制定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罗坝办事处的最终废除,是抗日战争僵局后期国民党消极抵抗和积极反共的结果,反映了外共两党关系破裂的趋势。骆坝办事处作为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建立的重要沟通枢纽,其历史沿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抗日战争战略相持时期国共合作的复杂取向。

参考资料:中国网-中国共产党简史 第三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25

1939年1月21日至1月30日

1939年1月21日至1月30日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五届五中全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抗战和反共。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不久国民党顽固派就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这种反动方针归纳起来就是消灭共产党。

扩展资料: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是国共合作抗战,但国民党始终摆脱不了反共灭共的阶级局限和独裁专制的思维桎梏,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

即使有条件地开放党禁,但排斥异己、限制民主,实行“溶共”、“防共”、“限共”的方针,不断制造反共磨擦,发动三次反共高潮,使得实现全民族抗战的过程步履艰难。

共产党展现出以民族大义为重、抗战大业为先的胸怀,表现出一个成熟政党处理复杂问题的智慧和能力,率先提出“抗日救国”的主张,建立并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从而解开了国共磨擦的死结,开创了全民族抗战的新局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2-16
1939年1月21日至30日,国名党在重庆召开五届五中全会。这次会议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
溶共是指派遣间谍对共产党中的信仰不坚定人员进行策反,并使其脱离共产党,从而达到瓦解共产党的目的,从字面理解就是像水溶解一样融化共产党.
第4个回答  2020-12-14
一九四四年左右,抗战处于相持阶段,…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