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暖是薄型的好还是传统水泥回填的好?

薄型地暖哪种最好?

分析如下

1、从热均匀性来讲,传统地暖是通过热水管道或发热电缆,加热混凝土填充层,在由混凝土填充层均匀缓慢的把热量散发到房间的地暖供热形式,相当于一个“面”在散热。而现有的薄型地暖,因为缺少了回填层,管子上基本就是直接覆盖地砖、地板,相当于一条条管子在做“线”的散热。我们用红外线测温仪器连续测量地面温度,传统地暖地表温度波动在5℃之内,混凝土填充层越厚温度差异约小,散热也就越均匀。薄型地暖地表温度波动就比较大了,基本在10℃左右。所以从舒适的角度来说,传统地暖还是有自己的优势的。

2、从储热能力来讲,传统地暖回填的水泥层有良好的储热功能,举个例子,传统地暖和薄型地暖同时烧到22℃,然后同时停止供暖的话,24小时内密闭空间内传统地暖温度降低仅在3~4℃。薄型地暖因为缺少储热层,所以很快就将失去温度。

3、从承压能力来讲,传统地暖的水泥回填层是一个整体,家具等压力直接的作用水泥回填层的局部,而水泥层会把这个力均匀分散于整个回填层;薄型地暖因为缺少了水泥回填层,面层不是一个整体,家具作用力是一个直接的应力,长期作用在局部保温层之上,时间长了的话,保温层容易失去弹性,那么整体地面可能出现变形。

4、从适应范围来讲,现有的薄型地暖根据工艺要求,更适合于木地板房间。如果一套房子有地板房间又有地砖房间的话,就不方便使用薄型地暖,因为地砖房间和地板房间会形成高差。而传统地暖可以通过回填层的厚度来弥补这样的高差。

5、从散热能力来讲,传统地暖的混凝土回填层均匀的包裹住管道,混凝土的吸热和散热能力比较强,管道的全部表面都进行热交换。薄型地暖仅有管道的上表面在进行热量交换,相比之下,传统地暖的热效率更高一些。

当然,薄型地暖也有自己的优点,比如自重比较轻、降低层高比较少,升温速度比较快等。适合于高层建筑、和层高比较低的房子。就现在而言,传统地暖在技术上还是有相当大的优势,而薄型地暖作为传统地暖的有效补充起到重要的作用。

拓展资料

地热地板如何保养?

1、初次使用时加热要循序渐进。

使用地热地板时,消费者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地给地坪和地板加热。安装时,地表温度应保持在18℃左右。在安装前,要对水泥地面逐渐升温,每天增加5℃,直至达到18℃左右的标准为止。在安装完成后的头3天内,要继续保持这一温度,3天之后才可根据需要升温,并且每天只能升温5℃。

第一次使用地热采暖,注意应缓慢升温。首次使用时,供暖开始的前三天要逐渐升温:第一天水温18℃,第二天25℃,第三天30℃,第四天才可升至正常温度,即水温45℃,地表温度28℃~30℃。不能升温太快,太快的话,地板可能会因膨胀发生开裂扭曲现象。

长时间后再次启用地热采暖系统时,也要像第一次使用那样,严格按加热程序升温。

2、地表温度不能太高。

要注意的是,使用地热采暖,地表温度不应超过28℃,水管温度不能超过45℃,如果超过这个温度的话,会影响地板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周期。一般的家庭,冬季室温达到22℃左右,就已经很舒服了,正常升温的话,是不会影响地热地板的使用的。

3、关闭地热系统,注意降温要渐进;

随着季节的推移,当天气暖和起来,室内不再需要地热系统供暖时,应注意关闭地热系统也要有一个过程,地板的降温过程也要循序渐进,不可骤降,如果降温速度太快的话,也会影响地板的使用寿命。

4、房间过于干燥时,可以考虑加湿。

冬季气候干燥,加上使用地热采暖,地板长期处在高温的情况下,容易干裂,这时业主有必要给房间加湿,以免地板干裂变形。

装修时注意不能在地面打孔、打钉子,以免打漏地热管线,导致地热系统跑水,地板泡水报废。另外由于地板表面是散热面,地板上尽量不要做固定装饰件或安放无腿的家具,也不宜加建地台,以免影响热空气流动,导致房间取暖效果不佳。

由于地板表面温度比较高,使用地热采暖系统的房间冬天最好不要在地面直接放置盛水的玻璃器皿和瓷器,以免因受热不均,热胀冷缩,导致器皿破裂,家中“水漫金山”。

地热地板已成为家居装饰中的时尚装饰品,但大家在选购、铺装时一定要多注意细节,尤其是在保养方面,地热地板的要求就更高一些。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23

首先,地暖按铺装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干式地暖(薄型)与湿式地暖(回填)。

所谓湿式地暖,就是指用混凝土把地暖管道包埋起来,然后在混凝土层之上再铺设地板、瓷砖等地面材料,是目前水暖型地暖最为成熟的安装工艺。

而干式地暖又被称之为现代式薄型地暖,以嵌入式模块现场拼接为主,主要应用于层高较低的户型采暖。

湿式地暖由于需要回填,所以占用的层高较高,脚感也较硬,升温速度慢,但地面单位平米承载重量比较高;由于工序复杂,施工和配合较难,一般在装潢前期安装保养,但价格相对便宜(具体看用料好坏)。

干式地暖因不需要回填,所以施工极为方便,几乎不占太多层高,脚感舒适度更好,升温速度比湿式快很多,价格相对贵一些(具体看用料好坏)。

当然,不同类型的地暖也都有不同的优缺点,如果是已经考虑安装地暖,建议多了解,多做对比之后再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地暖。

第2个回答  2011-04-02
应该是薄型地暖(通过铝箔导热的那种)地暖好。
传统地暖:
施工工序:在结构地面上辅设保温板,反射膜,盘地暖管,放钢丝网,水泥回填,水泥找平,辅防潮垫、木地板。
供暖原理:地暖管里通热水将热量传给水泥层,水泥层吸收热量后传给木地板,由木地板将热量辐射给室内达到采暖目的。
优缺点: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对地暖管破坏产生跑水,万一地暖管出事不能维修。整个地暖结构占用10-12cm的楼层高度,增加建筑物负荷。辅装木地板采暖效果差,水泥的温度很难传给木地板。不易于节能控温。
薄型地暖:
施工工序:在结构地上辅设带铝箔的地暖模板,在地暖模板的管槽里下管,在管上粘贴铝箔胶带。直接在铝箔上辅装木地板。
供暖原理:地暖管里通热水将热量传给铝箔,铝箔直接传热给木地板,由木地板将热量辐射给室内达到采暖目的。
优缺点:薄一般3cm以内。传热直接、升温很快,便于控温,使用节能。施工方便、干式施工对地暖管无损害,万一地暖管有事维修方便。管细管密散热均匀。
地暖系统是封闭式的内循环系统,水是热量的媒介,一定的水量长期重复使用,不可能有大量的水垢,其实不用考虑管粗细,更重要的是水温、水流速、地暖管的管间距。
哪种水地暖好坏,百家争鸣,我想重要在于分析产品的结构,了解其原理。
就其产品结构,传热原理我认为薄型地暖是发展的方向。
薄型地暖企业中北京大良的薄型地暖是比较成熟的,而且市场占有率较高,说明消费者反映良好。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10-22
传统地暖和薄型地暖的比较
1、从热均匀性来讲,传统地暖是通过热水管道或发热电缆,加热混凝土填充层,在由混凝土填充层均匀缓慢的把热量散发到房间的地暖供热形式,相当于一个“面”在散热。而现有的薄型地暖,因为缺少了回填层,管子上基本就是直接覆盖地砖、地板,相当于一条条管子在做“线”的散热。我们用红外线测温仪器连续测量地面温度,传统地暖地表温度波动在5℃之内,混凝土填充层越厚温度差异约小,散热也就越均匀。薄型地暖地表温度波动就比较大了,基本在10℃左右。所以从舒适的角度来说,传统地暖还是有自己的优势的。
2、从储热能力来讲,传统地暖回填的水泥层有良好的储热功能,举个例子,传统地暖和薄型地暖同时烧到22℃,然后同时停止供暖的话,24小时内密闭空间内传统地暖温度降低仅在3~4℃。薄型地暖因为缺少储热层,所以很快就将失去温度。
3、从承压能力来讲,传统地暖的水泥回填层是一个整体,家具等压力直接的作用水泥回填层的局部,而水泥层会把这个力均匀分散于整个回填层;薄型地暖因为缺少了水泥回填层,面层不是一个整体,家具作用力是一个直接的应力,长期作用在局部保温层之上,时间长了的话,保温层容易失去弹性,那么整体地面可能出现变形。
4、从适应范围来讲,现有的薄型地暖根据工艺要求,更适合于木地板房间。如果一套房子有地板房间又有地砖房间的话,就不方便使用薄型地暖,因为地砖房间和地板房间会形成高差。而传统地暖可以通过回填层的厚度来弥补这样的高差。
5、从散热能力来讲,传统地暖的混凝土回填层均匀的包裹住管道,混凝土的吸热和散热能力比较强,管道的全部表面都进行热交换。薄型地暖仅有管道的上表面在进行热量交换,相比之下,传统地暖的热效率更高一些。
当然,薄型地暖也有自己的优点,比如自重比较轻、降低层高比较少,升温速度比较快等。适合于高层建筑、和层高比较低的房子。就现在而言,传统地暖在技术上还是有相当大的优势,而薄型地暖作为传统地暖的有效补充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4个回答  2011-03-31
如果想节约空间装干式地暖好点,不占层高、升温快、节能,南京东路二十三中边上有个欧龙供暖公司,那里面地暖产品比较全,可以去看看,好像是南昌做得较大的供暖公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