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谈谈儒家思想对古代和现代有什么鉴赏意义

如题所述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道德政治.从政治层面上讲,即强调政治国家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儒家德治主张体现了怀柔精神与开明思想,因而被誉为王道政治.作为传统,儒家的德治主张不仅因其主导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运作而具有历史价值;而且依赖于文化承传影响现实生活而不乏现代意义,值得我们去关注.
一、儒家德治思想的内涵与特点
中国历史上的德治概念及其传统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首先提出来的,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1]均认为治国驭民要以德为核心.
德,甲骨文中从直从行.容庚先生释为与循相近.闻一多先生认为是示行而视之之意.《庄子·大宗师》云:“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丘也.”《说文》曰:“德,升也.”从上引诸说可见,德之本义为循行较为可信.德,作为思想观念并且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则始于周代.周革殷命,“监于有殷”,认识到“天命靡常”.周人对天命的态度是“敬德保民”、“以德配天”.这说明,周人已初步认识到天命离不开人事,人事系于统治者的德行.统治者品德端正,体恤百姓成为德的内涵.
孔子崇尚周代文明,曾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2]他继承并发展了周人的重德思想,这主要表现为:首先,周人的“明德慎罚”是孔子德政的思想渊源,两者的承传关系一目了然.其次,周人强调“以德配天”,不乏神道设教的意味.孔子则赋予天以自然的属性,他说:“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3]并把德与人的作为直接联系在一起,不但强调统治者个体的道德修养,而且要求把道德扩展到社会政治层面,成为治国驭民的指导思想,因而具有人本主义的特点.这一变化既是时代进步使然,亦反映了孔子思想开明与进取的一面.
孔子推行德治特别注重道德教化,他说过一句非常典型的话:“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4]政与德、刑与礼的对立是春秋末期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的集中反映,也是早期法家与儒家不同政治主张的具体体现.在孔子及儒家看来,在施政方针上统治者如果只依赖于政令驱使与刑罚强制,其结果只能使老百姓免于刑戮而无羞耻之心,这是治表不治本.反之,若实行道德教化与礼制规范,则能使老百姓心有廉耻而行中规矩,这是治本之道,国家可以长治久安,这是孔子所追求的德治的理想境界.孔子主张道德教化其内涵主要表现为:
其一,强调为政与教化不二.《论语·颜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于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常,草上之风,必偃.’”认为君子的道德追求具有强烈的感化力量,为政治国不外以德化民.
其二,认为统治者个体的道德修养是实现社会道德教化的前提.《论语·子路》:“樊迟问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问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以为统治者应该注重自身道德修养,不必去学习稼、圃之事,此所谓“君子上达,小人下达”[5],若做到了这一点,治国驭民也就在其中了.
其三,提倡以身教作为道德教化的基本方式.《论语·颜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于帅以正,孰敢不正?”在孔子看来所谓为政不外乎正己以正人.“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6]“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7]统治者以身作则是道德教化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孔子一方面提倡君子加强道德自律,实行道德教化;另一方面要求统治者关注民生,实行惠民政策,具体而言:
其一,主张爱人惠民.《论语·学而》:“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及儒家的德治主张是与春秋末期民本思想的兴起有关,由于民心向背成为当时诸侯国家政治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有识见的思想家与有作为的政治家,都十分注重爱惜民力,争取民心.孔子及儒家对此尤为重视,特别是孟子还提出了著名的民贵君轻说,可谓封建时代的民本宣言.
其二,赞成富而教之.《论语·子路》:“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之,又何加焉?’曰:’教之.”孔子注重道德教化,对国计民生亦不轻视,在孔子看来民富不但有利于国计民生,而且有助于道德教化.
其三,反对不教而杀.与经济上的富民相联系,在政治上孔子反对暴虐,赞成德政.他说:“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而成谓之暴.”[8]又说:“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9]不教而杀与以德化民相悖,这是孔子最为反对的,盂子亦然,认为苛政猛于虎也.
其四,提倡有教无类.教育在春秋以前是贵族阶段的特权,所谓“学在官府”.孔子提倡有教无类,他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10]因而,开创私学,扩大社会受教育面.在教学内容上以学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