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策划与管理”的含义

如题所述

教育策划:教育的战略管理教育策划
文/卢元锴

“教育策划”已被教育界认可。许多中小学通过教育策划,在办学的实践中取得了成功。

何为教育策划

这是一个回答“是什么”的问题,是对一个概念的界定,是一个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一个带有基础性的问题。策划这个概念与计划(包括规划)、决策、管理这三个概念有着重要关系,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一定区别。

一、策划与计划

“计划”在经典管理理论中被确定为管理的重要职能,被称为“管理之首”,它是为管理对象在一段时间内所规定的工作蓝图。计划被一个合法程序确定后,具有广泛的约束力,在计划管辖范围之内的人与事都要“按此办理”,事后要依此检查、总结、兑现奖惩。如果这个时间较长,内容比较原则,则称之为规划。计划或规划中的必备要素(诸如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人员、时间、措施等),它们是如何确定、如何用文字的形式“固定”在计划这个“纸”上的?是做计划的人或集体“想”出来的。这个“想”的过程,可称之为对计划的总体构想、原创构思,当然这个“想”,不是个人闭门造车地“想”,而是广义的,包括调查、收集信息,整合材料,备选多种方案,进行各种论证,比较利害,其中当然不乏“灵机一动”的创造灵感。可以说这个对计划的谋划,就是策划。举例来说,拍摄一部电视剧,它的策划是解决该剧的定位——投资来源、多少,编剧、导演、主要演员的人选,发行的渠道方式,投资回收,等等,策划之后才有剧本,拍摄计划,乃至到分镜头计划等。
策划与计划有什么联系呢?可以说一个好的策划就能产生一个成功酌计划。一个坏的策划,就会形成一个失败的计划。由此可见,“策划”一词,在汉语中由原来的贬义色彩,已经转变为一个中性的概念了。
进一步说,有了策划而无计划去实施,这个策划完全是空想,毫无意义。反过来讲,没有策划的计划有没有呢?也是有的,那就是那些照猫画虎、苍白无力、空话套话连篇的计划,那些计划正因为成为应付“差事”的例行的一纸空文,所以对自己、对下属均无约束力。过去在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之下,教育高度中央集权,一切都由上面规定好了,中小学管理者只是执行罢了。记得前苏联教育专家就讲过,我们坐在莫斯科,就知道此时此刻的乡村学校里上什么课。在这种体制之下,中小学校长无须策划,也不允许策划,只需把规定你办的事,整理出来排好日程,这就是计划。这说明了一点,如果执行者没有管理主体的地位,没有一定自主权的话,策划和计划是可以脱钩的。当前,策划开始被中小学谈及,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中,中小学校管理的主体地位日益凸现,办学的自主权也开始从无到有,这一点,后文还要论及。

二、策划与决策

如果说策划中的“划”包含了前面论述的谋划的含义,那么策划中的“策”,不是指策略、策动,而是包含了管理中的决策的含义。
决策,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管理过程中一个极重要的环节,是“想”与“做”二者之间的中介。决策就是指对诸多备选方案进行制订、评估、论证、选择。决策就是指“拍板”做决定。决策在管理中极为重要,美国管理学家西蒙就把管理定为决策,他认为“管理就是选择合适的人去做正确的事”。策划显然包含了决策的因素。
策划与决策有何不同呢?不能把管理中的所有决策都说成是策划,比如要更换一个中层干部,是甲,是乙,这需要决策,但这不会影响整体,于是这就不能称之为策划。策划应是指带有整体性的、系统性的、框架性的决策。这是一个不同点。第二个不同点是,理论上的决策只是到做出决定为止,而策划不仅是决定要做什么事,而且对今后这件事如何去做也要进行设计。
策划这个概念,现在才提出来用于教育,事实上教育策划这件事情人们早已开始做了起来。比如当年蔡元培办北京大学,他提出“兼容并包”的办学方向,实际上他就把北大设计成为中国的“思想库”、“理论库”。蒋南翔做清华大学校长时提出把清华大学办成“红色工程师摇篮”,于是清华发展成为了中国的“人才库”、“技术官员库”。这就是一个带有整体性、长远性的教育决策,这就可称之为成功的教育策划。成功的教育策划案例启示着人们,可以从实践中抽象出教育策划的理论,并能指导更多的人自觉地运用教育策划理论,开展教育策划实践活动。

三、策划与管理

前面研究了策划与管理中的计划、决策的联系与区别,说明把教育策划定位在教育管理这个范畴之中是十分科学的。下面探讨一下策划与管理这两个概念的关系。严格地说,管理是个大概念,策划从属于管理。
第一,英语中“管理”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经营”一词,在一定场合中,管理与经营是等价的。比如说,某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而破产和由于管理不善而破产是同一个意思。经营的内容就是管理的对象,也就是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需要经营,需要使资源发挥效益,需要增值。策划就是使资源增值还是流失的关键。举一个电冰箱行业的例子——海尔企业,张瑞敏当众用大锤砸掉了质量不合格的冰箱,看似当时产品受损,然而砸冰箱的这一策划,却经营出了海尔精神、海尔文化、海尔的品牌资源,使海尔跻身世界家电500强。
第二,策划成功,不等于谋求最先进。策划必须遵循管理中审时度势的系统性原则,策划必须外看形势,内估实力。比如,铱星通讯的破产,绝不是理念和技术不先进。黑龙江阿城糖厂,策划了两条最先进的自动化制糖流水线,结果苦于无原料而无法生产,背上沉重债务,导致了企业的破产。温州人就十分有经营头脑,他们不去发展计算机等高新产业,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不可能去和“微软”竞争,于是,温州人就做小商品,最后他们能把世界打火机市场份额的70%揽人手中。
第三,管理是个大概念,管理是分层次的,有决策层、指挥层、执行层、操作层等。各自有各自的管理职责、重点。如工厂的老总、部门经理、车间主任到班组长;学校的校长、主任、组长到教师。他们在各自管理层面上的依靠也不一样,决策层靠思想,指挥层靠权威,执行层靠榜样,操作层靠能力。决策层靠思想就是指出点子、出谋略,就是善于进行成功的策划。所以说,教育策划属于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中决策层的管理。四川有一位校长讲,教育策划属于战略管理,他认为,学校中有两个管理非常重要,一是战略管理,一是常规管理。战略管理,就是教育策划要做到胜人一筹;常规管理,就是指制度管理、组织管理、监控协调等,要常抓不懈。

四、定义

教育策划这个概念,根据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梳理后,是否可以做以下的界定:教育策划是依照教育规律,遵循管理原则,运用策划理论,对教育资源和机遇进行最佳整合,创造性地设计事业的发展和教育及管理的行为。

为何教育策划

这是一个关于教育策划出现的理由和它存在价值的问题,也就是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一、教育管理的标准化与柔性化问题

标准化是工业的产物,也是指导工业化发展的理念。要保证质量,追求效率,降低成本,加大利润,就必须走标准化之路。在工业中,机床工业最先实现标准化,所以虽然它比钢铁业、纺织业起步晚,但发展得快。
标准化的理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就是出现以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为基础的学校。标准化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材教法、考试、招生、毕业,“生产”出的学生都是一样规格的“标准件”。这样的学校为工业社会培养训练了成批的工人及技术人才。工业化离不开学校。现代学校管理理论也就是从企业中抽象出来的管理理论向教育领域的迁移,把教育作为同工商、交通、税务等一样的管理对象,实现“对教育的管理”。因而科学管理理论,即实现标准化的管理理论,就成为当前学校管理理论的主流。之所以中国中小学校出现“千校一面”的情况,原因之一是办学体制单一;原因之二是都在一个标准化的理论指导下办学。
20世纪后半叶,随着信息化的显现,知识经济的出现,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了,它不同于过去成千上万统一标准产品的流水线的生产。由于客户需要的产品仅仅是几个,甚至就是一个,于是一种“独一无二”的量体裁衣式的生产方式出现了,那就是由计算机无纸设计、实验,机器人操作,数控机床加工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叫柔性化的生产。与柔性化生产同时出现的理念,便是多样化、多元化、个性化,等等。过去是按需要到市场去采购,甚至根据市场的供给来修改自己的设计,而今是按需要到市场去订做,客户的需求便是生产的指令。
柔性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思想也必然“折射”到教育中来,学生要发展个性,学校要办出特色就是这个思潮的反映。确实,未来学校投资的多元,模式的多样.所服务的社会人群阶层的多种,都促使学校朝着多元化、个性化发展,校本管理的理念与实践已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中小学管理者的主体地位日益得到尊重和实现,学校管理势必就要柔性化。教育策划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比如,有的学校要解困,有的学校要为社会认可,有的学校要营造特色,有的学校要打造品牌,都有一个为自己定位和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抓住机遇、经营策划、谋取发展的过程。
柔性化的提出,不是否定标准化,这二者在理念层次上是并行不悖的。ISO国际质量认证是标准化和柔性化高度而巧妙结合的产物,牛奶可以质量认证,学校也可以。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有三个趋势:一是民主化,二是信息化、网络化,三是柔性化、个性化。所以说,教育策划是完全符合教育管理“面向现代化”的要求的。

二、中国加入WTO后教育事业的定位问题

中国加入WTO,其《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第 13条规定:除了由各国政府彻底资助的教学活动以外,凡收取学费、带有商业性质的教学活动均属于“教育服务”范畴。《总协定》第三款74条、75条、76条、 77条、78条,把“初等教育服务”、“中等教育服务”、“高等教育服务”、“成人教育服务”、“其他教育服务”都定位在开放的服务行业之中,服务行业在WTO中,归于“不开放”、“半开放”、“全开放”三类中的“全开放”行业。
把教育列为开放的服务行业,对我国各种教育在理论上的影响有两个主要方面。
第一个方面,开放的服务业要遵循“三允原则”,就要允许外资办学,当然中国也可以到外国去办学;允许留学,允许人才流动,允许远程教育服务等。外国人已把教育当产业在经营。实际上,现在中国各学段的学校进行的生源大战,教育部首次公布各大学的就业率比较表,不管学校名气有多大,就业率上不去就放在了第三等又,这都说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离教育越来越贴近了。有市场在起作用,就要讲生存,讲竞争,讲风险,讲优胜劣汰,北京不是已经宣布凡是文化成绩上不去,学生犯罪率升高的,家长投诉增多的学校,就可以被附近的优质学校兼并掉吗?
第二方面,教育定位于服务业,那就不再是过去极“左”理论所讲的学校是“上层建筑”,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反和平演变的阵地”。要改变教育观念,过去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一个可塑性很大的“产品”,现在看来这些认识是过时了,学校的产品不是学生,学校的产品应是提供优质的教育和服务。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客体”,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更是享受学校优质教育和服务的“客户”。当然,这个服务不是狭义的服务,而是从后勤保障、质量监控,到打造环境,创造从浅层到深层的校园文化,都是服务,而这一切服务都是需要精心策划、悉心经营的。

三、一个成功校长的标准问题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之下,优秀的校长的标准是“听话的老黄牛”,而今,这个标准恐怕要变一变了。一个现代的校长,一个成功的校长,必须有其独特的、成熟的办学思想。校长的办学思想中,除了有先进的、科学的理论外,还要有丰富的办学经验、胜人一筹的办学思路,这个办学思路就是一种成熟的教育策划的能力。

四、教育创新的问题

十六大报告提出“教育创新”,提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的“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这两个举世公认的教育现代化的标志性概念。这些都为教育策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指出了正确的方向、时代的价值。

如何教育策划

这是一个回答“怎样做”的问题。教育策划本身是一个理论性和操作性紧密结合的、又处于起步阶段的课题。况且,学校类型不同、起点不同、环境不同,策划的方案也是千差万别的,策划的成果是千姿百态的。因此,在当前想得到一个系统的、共性的理论模式是困难的,现在仅对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一些理论探索。

一、教育诊断与教育策划

教育诊断和教育策划都是属于教育管理领域内新生的学科交叉和理论综合的应用技术,可以比喻为前者是“把脉”,后者是“开方”。一个好的教育策划,一定是建立在一个科学的教育诊断的基础之上的。
教育诊断是对教育实体的现状中所存在的潜在的、显性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问题作出系统的调查和科学的判断。所述的“问题”,并非是狭义的“缺失”或“错误”,而把“问题”定义为“是指真实的过去或现在与潜在的或期望的两种情况之间存在的差异,而且有人关心这种差异并想改变它”(美国管理学博士斯蒂芬• P.罗宾斯关于问题的定义)。如果我们窄化了对“问题”的定义,也就阻塞了自己的思路,而当我们将“问题”扩展为一种“差异”时,那么通过诊断,一方面使人们去关心“差异”,这就为策划寻求了方向和目标,另一方面激发人们去改变“差异”的需求和积极性,从而转化为策划的内在动力,这是成功策划的前提和保证。一个成功的教育策划者,往往从科学的教育诊断中(包括咨询诊断和自我诊断)获得策划的目标、动力、方法乃至灵感。

二、教育策划的关注点

在已经获得成功的教育策划案例中,可以把教育策划的步骤、环节、方法、原则等初步归纳为以下四点。
1.在分析形势中寻求发展机遇。形势包括内外环境、社会的定位、创新的空间、资源评估等。机遇有不期而至的,也有可以创造条件去争取而得到的。没有机遇意识,机遇往往擦肩而过。
2.在策划方案中预计风险。策划不能一意孤行,只想成功不计失败,要顾及“左邻右舍”和昨天明天,要权衡利弊得失和负面影响,在追求效益(效率和效果)的同时,要注重和保证安全,所以要策划规避风险。“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就是要有预见、预防、预案。在这次抗击SARS的过程中,有的学校应对自如,有的学校就手忙脚乱,反映出管理者“预”的意识与能力之间的差异。没有风险意识,往往就会导致一个策划的功亏一篑。
3.在现实中求发展。现实给策划提供了时空的允许值,是策划的出发点,策划不能脱离现实去凭空臆想,闭门造车。发展要沿着“教育为本”的正确方向,即使在教育作为产业(现已将教育归类于“第三产业”)来经营时,也决不能混淆“营利”与“盈利”的界限,教育策划的最终落脚点应该是广大学生得到发展的实惠。所以,教育策划要有一个科学的“度”和“生长点”。好高骛远、偏离方向往往导致策划的失败、威信的损伤。
4.在创造特色中打造品牌。一所学校、一个地区的教育特色,既是历史的积累,传统的筛选,又是在当前教育发展中,可以通过精心地策划和维护打造出的独特教育品牌。急功近利,舍本求末,只会导致特色泛化,品牌兑水。(原载《人民教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