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题所述

  一、 听读——激发阅读兴趣
  对于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量太少,独立阅读是非常困难的。我就采取让学生听读的方式。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每天都会利用一节语文课的开头几分钟,手捧一本图文并茂的故事书读一个故事给孩子们听,读完后把书放到教室的图书角,许多孩子下课后会再去翻一翻我读的故事,甚至七嘴八舌的讲一讲,还会探究性的猜认图画下面的汉字。这一招激发了学生对故事的兴趣。随着学生对拼音的完全掌握,我把读故事时间改在一节课要结束的前几分钟,并在读故事时故意在尾声处卡然而止。下课铃一响,学生们赶忙抢着去翻书探个究竟。有的学生看老师每天都拿着书读故事,自己也想有这样的书,于是就让家长买了同样的书来读。这个时期的学生已能根据所学的拼音知识进行阅读,虽然阅读速度慢,每次阅读时间也较短,但已成功的迈出了阅读的第一步。
  二、 学读——培养阅读习惯
  学生有了初步的阅读兴趣,并能借助拼音慢慢的独立阅读,可还得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样阅读兴趣才能持久,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形成。
  1.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我班每天的读故事活动开始都是老师读学生听,一学期后逐渐让学生读同学们听。展示读的学生由点到面,逐步实施,不断鼓励,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我要读”。
  2.提倡多样化的阅读。只要学生喜爱上了阅读,学生的识字量的增加和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是惊人的,而且阅读的个性化也体现了出来。学生们有的喜欢背诵儿歌,有的喜欢讲故事,有的喜欢根据自己的想象对故事进行加工自编故事,有的喜欢把一些故事情节画一画,还有的学生结合语文百花园里的“采集本”内容,把阅读中的好词佳句等积累在自己的“采集本”上,不时拿出来与好朋友分享。对学生的这些阅读方法我及时给予肯定并在班级公告栏中加“星”以示奖励。个性化阅读更能体现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而且还能互相学习,养成更多的好习惯。在二年级下半期时我班举行了一次阅读卡展示评比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都成了“小蜜蜂”了——他们像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采摘下来,养成了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
  3.阅读方法的及时指导。对于课文,我教给学生“五步预习法”,读一读: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基本读熟,养成朗读的习惯;勾一勾:给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勾出新词佳句,找出读不懂的地方打上“?”,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一学:自学生字,会认二类字,不懂含义的字词动手查一查或问一问,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采一采: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把课文中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使眼、手、脑并用,养成积累的习惯。想一想: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带着课后的问题去认真地读课文,试着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把要求做的地方试着口头做一做。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上课时会学得更轻松,同时也培养了阅读思考的习惯。我同时指导学生把这种预习法尽量用到课外阅读中,这样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
  三、 品读——提升阅读质量
  学生们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并学会了如何阅读,就要及时的给予他们一个展示阅读的机会,并且在展示阅读的过程中加入评价机制,让孩子们既学会“品”,还能够“评”。我一直坚持每天利用一节语文课的前几分钟时间安排“我读书,我快乐--自我展示”环节,让孩子们展示阅读成果,分享阅读快乐。在展示过程中,大家还常常会就某个词句发生争议,那是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在碰撞。记得有一个孩子在展示搜集到的成语时把“春夏秋冬”一词归到成语类里,当时就有同学表示了疑义,孩子们不但学会了阅读,更在阅读中学会了思考,并敢于质疑,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了阅读的质量,同时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激情。我还在班上举行了“读书卡”创意设计活动,诗歌朗诵比赛,评选故事大王,限时“看图写话’活动,手抄报比赛等等,通过这类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之持久化,并让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学生学习的最好帮手,感受到由此带来的“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我快乐”的成功与喜悦。
  一个人爱读书,会读书,这体现了这个人多么高的语文素养啊!只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他们进行阅读的方法,从书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能不断提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7-10
十几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阅读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养成的,是良好的学习品质的有机组成部分。一种好的或者不好的阅读习惯,不但直接影响学生学好各门功课,而且也会影响今后的学习,工作。因此,我们应从多方面结合起来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开展有益的读书活动,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 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己能作文,不待老师批改。”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教会学生“会学知识”,学生会学,才能主动地把知识获取。如何让低年级学生也能学着自己读懂课文呢?这就要在课堂上让学生有目的地读,有情感地读,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在读书实践中逐步学会读。如在教学《蜗牛的奖杯》这篇课文时,我注重引导学生从词语表达的准确,鲜明去体会,感悟寓意。如通过对“得意洋洋”“成天”“惟恐”“生怕”“天长日久”等词语及其所在句子的反复品读,在学生脑海里形成了蜗牛得奖后所作所为的表象,让学生自己感受,体会语言文字中所蕴涵着的道理。此外,我还注意角色的转换和情境的创设,像“如果你就是那只蜗牛,此刻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看着在也飞不起来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呢?”等,让学生进入角色,更好地体会蜗牛当时的心态,进而体会课文的寓意。
二 培养广泛阅读习惯,让学生乐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只有通过多读书,才能使语言材料在不知不觉间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长期以往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语感,有了语感,学生们理解和阅读能力必然有所提高,能流利阅读文章并迅速理解其中内容,感受其精妙所在。
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理解能力不强,因而对阅读的兴趣也不大或者是为了读而读。在长期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针对他们年龄特点,我觉得开展丰富多采的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营造气氛来培养其广泛阅读习惯。
1 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低年级孩子的好奇心,想读书想识字的愿望,激发读书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在教学《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等课文后,我告诉孩子这些故事都在《伊索寓言》里。它里面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第二天我发现几乎每个学生都捧着一本《伊索寓言》津津有味地看着。另外,我依据低年级孩子喜欢被老师表扬的心里,当看到孩子在看书时,我就说道:“爱看书的孩子是最美的。”或者“老师觉得现在的你越来越聪明了。”等。
2.让学生有足够的课外阅读时间和空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利用低年级儿童强烈的从众心理,为学生创设了读书的大环境。让他们有足够的课外阅读时间,我利用下午1:50到接至2:20上课这段时间,让小老师组织安排他们安静地阅读。到现在为此,我班上大部分孩子已经养成一进教室就拿起课外书书阅读的好习惯。
3 丰富课外阅读的内容
首先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推荐书籍,如图文并茂,画面拼音都比较清楚的图书。如《白雪公主》,《海的女儿》等。其次,要有教育性,内容要健康,如《三字经》,《格林童话》 ,《影响孩子一生的101个经典童话》等 。 另外,我还让孩子们书交换着看。这样一学期下来,孩子们至少可以看十几本课外书。
4 养成阅读积累的习惯
一年级刚开始由于孩子的识字少,我就让他们也边读边在书上划出好词好句,或划一划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到二年级开始,我先让他们划出好词好句,到周末时摘抄到采蜜本上。并定期检查,比一比谁摘抄的好词好句多,谁又把这些内容记到自己的脑子里。我想;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
总之,从低年级开始我们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徜徉在书海中,去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