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溺爱有哪错误的理解,孩子在三岁前可以过度溺爱吗?

如题所述

所谓的溺爱,是指父母毫无原则的娇惯孩子却不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久而久之,养成孩子霸道无理、自私自利的性格。

俗话说:“慈母多败儿”“惯子如杀子”说的就是溺爱所带来的危害。

实际上,父母、长辈过于娇惯孩子等于提前扼杀了他的天性,影响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如果有一天他离开了父母的庇护,他将会在人生的道路上处处碰壁。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因为过于娇惯孩子而导致孩子的成长受阻,特别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些长辈看管的孩子,他们经常无原则、无底线地满足孩子的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就变成了家中的“小皇帝”。



宝宝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小皇帝”似的溺爱要不得

毛毛子从出生起就是全家的“掌上明珠”,平日在家庭生活中享受着“小皇帝”一样的待遇。

吃饭的时候爷爷奶奶还没有上桌,毛毛就自己开始动手抓饭;在需要拿东西的时候,毛毛总是指使爷爷奶奶给自己拿过来;已经四岁的毛毛还要爷爷奶奶喂饭,穿衣服也需要爸爸妈妈的帮忙。

毛毛只要一哭闹,爷爷奶奶就开始心疼孙子,不管什么无理的要求都会去满足他。

在全家的娇纵下,毛毛变成了一个特别惹人讨厌的小孩,自私自利,霸道无理,出门没有基本的礼貌还经常欺负别的小朋友,小朋友和各位家长都对他敬而远之。

毛毛就是典型的被溺爱宠坏的孩子。



到底什么是“溺爱”呢

1)家长总是无原则、无底线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很多家长小时候因为没有得到好的生活就想把自己所缺失的精神、物质都补偿到自己孩子的身上。

    比如孩子想要什么家长就给他买什么,丝毫不考虑必须性和性价比。家长穿很便宜的衣服去给孩子买高档套装。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不舍得吃的东西却一股脑都塞给孩子。

长大后,很多孩子会觉得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形成铺张浪费、自私自利的性格。

2)家长凡事都替孩子完成

家长的大包大揽抹杀了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给孩子养成懒惰的生活习惯。

微博上有一个12岁的男孩被奶奶喂食的新闻,已经长得比奶奶高的孩子倚在门框上,心安理得地吃着奶奶喂过来的饭,一点也不觉得羞愧。

很多家长从小没有锻炼宝宝独立吃饭的能力,孩子三四岁了仍然需要家长一口一口喂饭,上幼儿园之后这种宝宝根本做不到生活自理,让老师很是头疼。

还有的家长不舍得让孩子进行劳动,害怕把孩子累坏了,孩子七八岁了什么事情都等着妈妈来做,这种孩子以后就会成长为典型的“妈宝男”。



结婚之前折磨妈妈,结婚之后折磨妻子。

3)家长无底线地袒护自己的孩子

这些父母的表现在孩子做错的时候不批评不教育,给孩子养成自私自利不讲礼貌的坏习惯。

在孩子闯祸后,有的长辈会采取袒护的态度。

比如自己家的孩子打了别人的孩子,家长第一时间不是让孩子赶紧道歉,而是袒护自己的孩子给自己的孩子找理由,这种做法的家长非常没素质,教育出来的孩子也会是非不分。

4)家长让孩子在家享受与“特殊待遇”

这样会导致孩子根本不把其他家庭成员放在眼里。

比如上文中的毛毛,爷爷奶奶还没有上桌就自顾自地开始吃饭,这是很没有规矩的表现。比如不讲礼貌,随处乱扔垃圾,吃饭的时候到处翻菜等这些坏习惯。

孩子长大后,这些日常习惯会让人觉得他没有家教,丢的不仅是自己的脸,丢的也是父母的脸面。



溺爱不是对孩子安全感缺失的弥补

很多家长辩解说自己是因为害怕宝宝没有安全感才拼命地去“溺爱”宝宝,怎么会给宝宝的成长带来这么多挫折呢?

宝宝三岁之前确实是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时期,此时宝宝需要强烈的安全感来满足自己的情感,但是,这种强烈的安全感的真正来源并不是“溺爱”,而是父母在和宝宝相处的过程真正的“看见”,这种“看见”代表了理解和亲密。

知名心理学专家李雪在著作《当我遇见一个人》中曾经提出:

母子关系是一切关系的来源,如果妈妈能正确的“看见”自己的孩子,就能深切理解孩子的孤单和丰富的情感,与各种期望夹杂着限制的爱相比较,这种“看见”般的理解才是真正的母爱。



如何做到真正的“看见”孩子,与孩子产生“共情”

1)爱他,就如他所是,而非我所愿。

真正的爱孩子,就是爱他的一切,而不是爱那个期望中的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学习不好的孩子可能情商较高,内向的孩子可能有钻研力,外向的孩子可能具有创造力。

真正的爱就是爱这个有缺陷的他,多加鼓励他,帮助他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自信。



2)溺爱,是家长对自己童年的折射而不是孩子需要的爱。

有一些家长童年生活比较匮乏,精神和物质在小时候都没有得到满足,长大后就会将这种不满足投入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有时候你会发现,你给孩子买的玩具其实是自己童年时想要的,你给孩子买的零食其实是自己小时候最想吃的,而这,都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



3)“看见”,才是父母能够给予宝宝的真正的爱

这种爱护才是孩子需要的爱。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最珍贵的礼物。

作为母亲和父亲,应该与孩子在亲密互动的过程中真正的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与孩子搭建起深层的亲密感,给予那个内心孤单的小孩真正的安全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6
当然不可以,三岁其实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候,也是自我逐渐树立的时候,过分地溺爱容易让孩子失去自我,但是不少人却认为孩子在小时候过分宠爱无伤大雅,这一点是错误的
第2个回答  2021-01-26
不可以,小孩子的性格是从小养成的,儿时就进行你爱,那么长大后也很难更改
第3个回答  2021-01-26
在三岁之前的话可以过度的溺爱,因为这个时候的话孩子他还比较小不懂事。但是三岁之后呢,一定不可以溺爱,不然的话他的很多行为习惯会不好。
第4个回答  2021-01-24
家长老是无底线的去满足孩子的要求;然后家长替孩子都完成;家长无底线的去袒护自己的孩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