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这不是来了吗?

如题所述

说“给教材编写者上了一课”,有些夸张了
当然,这个小朋友的质疑也确实给有关方面提了个醒:不但教材编写要慎重,面对质疑也要慎重。

先回顾一下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6月5日,8 岁的福州男孩小冯在阅读二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文《羿射九日》时,他发现了一个问题:

……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被熔化了。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神箭手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他翻过了九十九座高山,蹚过了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了东海边。
前一段刚提到 " 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 ",下一段又提到 " 他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 ",羿是怎么蹚的?

小冯在课堂上提出这个问题,老师说 " 问得好 ",但答案是什么,老师没回答,回家后小冯的妈妈也答不上来。妈妈把问题发在朋友圈求教。结果,微信群里大家议论纷纷,但对于小冯的疑问,都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6月14日,人教社在官方微博中针对小冯的质疑发表回应。回应称,联系上下文,“蹚”字的确用得不恰当。并承诺“教材编写组正在认真研究,会对教材进行适当修改,下个版本的教材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同时,人教社还解释说:

《羿射九日》是我国经典的神话故事。神话中充满了神奇的想象,会有很多夸张的描述。比如," 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 ",是为了突出十个太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羿 " 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蹚过九十九条大河 ",也是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他的神力。
人教社的回应过于仓促,“蹚”字未必不当
“蹚”,字典的解释是从有水、草的地方走过去。而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蹚”还可以这样用:今天的太阳好,快去把摊在马路上晒的粮食蹚一蹚;小鬼子被炸怕了,每次扫荡都会让伪军在前面替他们蹚地雷。

所以对于羿“蹚过了九十九条大河”不妨这样解释,这是他从河床上艰难穿过,河床沟壑深深,长满了杂草。

对于原文中“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被熔化了”,教师应该在教学时特别提醒学生“神话中充满了神奇的想象,会有很多夸张的描述”,不能以常识、常理和常情去衡量,不能用是否符合自然规律、是否科学去对待——也就是说,“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也不是一滴水也没有了,大河里可能还有浅水。否则下文中“来到了东海边”,东海里还能有水吗?如果没水了,“这个太阳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就又有出现新问题了。

同理,《精卫填海》,不能质疑人怎么可能变成鸟,也不能嘲笑“衔木石,投到海里”并不能令东海的水减少,即使把东海填平了,水流到别处依然是海。

最后,为小男孩敢于质疑点赞,为教师鼓励学生“问得好”点赞,为家长认真负责点赞,为人教社重视信息反馈并迅速做出回应的态度点赞!
这里面做得最好的是小学生和他的家长。尽管老师仅仅是肯定了学生的质疑而没有给学生讲清神话的特点,尽管人教社的回应不够慎重,但他们都态度积极,必须予以肯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9
要是阴天太阳你也不出去要是晴天太阳出现很慌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