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说说吴语。至少它的形成应该是在南宋时代,而我们都知道,宋是一个文化程度特别高的时代,而且自宋代后,经济中心也跟着往南移,这对保持文化很有帮助,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自然不在话下。就算日常口语,吴语写出来也比粤语更象古代汉语,文言文基础好的人或许听不懂吴语,但看吴语口语写的文章,是基本能看懂的。
还是古百越语底层词汇遗存,粤语保留大量古汉语的成份,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以八方调清浊等正统存在的自然语言为古典语法规范,广州话共九音,相比普通话的四音更是古色古香。又或者根本就是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借入了古汉语的这些固有用词而导致人们认为粤语中的这些底层词汇是古百越语的来源,目前已无从考证。
都不接近,都是受古代北方官话严重影响的。最接近中古汉语的是中古汉语拟音,那是根据韵书规则模拟出来的,无疑是最接近中古汉语的。很多人说的粤语,其实指白话,而非通常意义上的客家话。客家话和后期中古汉语(唐宋二代为准)之间的承袭关系较为明显。中国的历史那么长,古汉语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我们只能分析哪种方言跟哪个时代最接近。
我们南方是百越文化比重大,因为口音完全保留的是吴越、还有獠人这一分人,僚人在元末明初主要生存在岭南等地。后称百越夷蛮,《通考舆地考》说:“自岭而南,当唐虞三代蛮夷之国,是百越之地。”因此,人们通常将古代珠江流域的土著民族称为“百越”。南越、闽越……诸多百越不同越族部落的口音,相互之间鸡同鸭讲不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