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小技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2
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孔子之语用于诗歌,更为贴切。

 关于诗歌格律之规范,典籍备矣,在此不做赘述。

   诗从四言(最初多以四言为主)发展到五言,六言,七言。其间经历了数百上千年,从上古到魏晋南北朝才成雏形,到唐宋最终定型。唐之雍容华贵,非七言无可比者,而宋之幽婉,非长短之句无可寄托。由此观之,诗词发展不可谓不缓慢。这也正揭示了诗歌并非某些人嘴中所说就是劳动人民在劳动之余所创作的,也正说明了诗歌所带有的贵族气息,因其稀少,所以珍贵。

      怎么写诗这个话题要系统论述确实不易,非我等草民能够拿捏。本人也只是把自己多年来的一点心得在此与众位分享,如有雷同或错误之处,还请指正为盼。

       诗来源于生活,一个怎么对待生活,怎么对待生活中的人与物,那么这些就会生活的印迹就会在他的诗歌中有所体现,可以想见,一个人如果连生活都不热爱,连周围的人和事都不关注,那他即使能写出诗歌,那也是无味的可憎的诗歌,甚至算不上诗歌。故怎么写诗的前提是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当我读到”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时,眼里应该会盈满泪水。

       有了玲珑的心,还要有痴狂的态。所谓痴狂,即是怜他人之所不怜,爱他人之所不爱,无常人之价值却又有超常人之善恶。或嘲今古,或笑他人,以佛之心看红尘,以道之心解困顿。

       以上两点,是写诗之总要,脱离两者,虽有捏笔登天之技艺,亦不过是丧失灵魂之僵尸。

        有了诗的心与诗的狂,才可以论诗。至于技巧,不过是泳者驾舟,不惧覆水之虞。诚于此,也有必要讲讲写诗技巧,否则通篇就会陷于谈玄,流于虚浮与故作高深。

        凡事讲究规矩,所谓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写诗,特别是初学者,定要拘泥章法。所谓章法,无非格律二字。

        初作诗,忌贪,贪多嚼不烂。不妨只写二十个字,平起平收。如本人现在去林芝路上,一边编写此文,一边写个小五言《林芝印象》:

                         藏地邈白云,林芝雨露深。

                         江南随处好,不及此间春。

         林芝为西藏的江南,确实如此,而本人对林芝的印象,在这寥寥二十个字则可尽括。

         诗没有什么神秘之处,抛开华丽词藻,用浅白易懂的字词即可。初学者,不妨多读王维的诗。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没有一个字不认识,没有一个词有典故,却是那样清新自然,简直是神来之笔。

     综上所述,初学诗,忌贪,忌故作高深,忌为追寻词藻而作无病呻吟。学诗如练武,初要扎好马步,所谓马步,即是基本功。以下就基本功的一些要求赘述如下:

        其一,对仗:

        对仗是诗的最基本要求,所谓对仗,要保持词性一致,词义相近或相反,词的声调要相对,如平声对仄声。违反以上三点,诗的可读性就大打折扣。在追求对仗方面,杜甫可谓是诗家圣手,可以多花点心思看看人家杜二在追求对仗上所下的功夫。

        其二,诗心:

        所谓诗心,即是诗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也是作者本人写诗的目的和初衷。一首诗,不需要表达多层意思,也难以做到“多头并进”,表现一点点小心思便好。古人所谓诗言志,其实也有牵强之意。不言志的诗多了去了。但诗还是要有表达内心的,哪怕是情诗,哪怕是不入流的艳诗。“牡丹雨后香犹在,记取西厢月照君”,在今人看来,不也是很美的诗吗?

       其三,练字:一句诗,拆分到最小单位,就是字。所谓一字传神,一字可化腐朽为神奇。“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写尽了红杏的鲜艳欲滴,把春天写活了;“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让春生了脚,长了翅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直一圆,写尽大漠寂静荒凉。练字并不是一件难事,无非在字的替换上下功夫。据说王安石在“绿”之前,用过很多字,比如"到”,“至”等。

       其四,多写,写诗在一定程度上,也只是一门技术活。郭敬民写小说,采取的是模仿,写诗也一样,开始模仿古人的风格,甚至可以抄袭后,改几个字,但时间一长,心中便有诗的模板。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造,便可胸有成竹。不用担心画虎不成反类犬,而恰恰可以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概括。

        当然,掌握以上的技巧和要点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诗人,但也至少不会象张伯礼之流连词牌都没有搞明白就来个清平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