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统局是干什么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02
军统,全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和蒋介石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政府的集权,维护国家统一,为日后全面抗战做准备。在黄埔军人贺衷寒、戴笠、郑介民、康泽等“十三太保”的策划下,效仿墨索里尼的“黑衫党”组织了一个以军人为主体的复兴社(也称蓝衣社),1932年又在复兴社内设核心组织力行社,设有一个专门进行谍报活动的特务处,戴笠为处长。戴笠死后,1946年,由毛人凤继任。一九三七年底, 力行社特务处,与特工总部(1927年成立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密查组”)合并,成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下辖二个处,第一处负责党务,第二处则负责情报,并直接向委员长蒋中正负责。力行社特务处编为该局第二处。
特工人员最多时近5万名,分布到中国国民党的军队、警察、行政机关、交通运输机构,乃至驻外使领馆,专门以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手段进行活动。军统局在许多地方设有集中营、秘密监狱和看守所。抗日战争期间,也从事搜集敌方情报并敌后活动。1946年8月,军事委员会改组国防部,军统局的公开特务武装部分与军委会军令部二厅合并为国防部第二厅,郑介民任厅长;秘密核心部分组成国防部保密局,毛人凤为局长。1949年,军统主要机构撤至台湾。

中统,全称“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一九二七年以蒋介石CC派分子为骨干,在中央组织部下成立了一个调查科,这是“中统局”的最前身。先后由陈立夫、张道藩、吴大钧、叶秀峰、徐恩曾任科长。在各省、市、路中国国民党党部内设“调查股”,县党部内设调查干事。
一九三二年将中央组织部调查科扩编为特工总部。主任徐恩曾。对外仍称调查科,后又改称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处。在各省、市、路国民党党部内设特务室和管训中共被捕人员的反省院。
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为了缓和国民情报组织内部矛盾,提出了“合力对外”的口号,于一九三七年底,将特工总部与力行社特务处合并,成立国民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由陈立夫、陈焯任正、副局长。特工总部编为该局第一处,处长徐恩曾。1938年3月29日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蒋介石提议设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8月,蒋介石对军事委员会调查局进行改组,调查局第一处扩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扩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这才是新军统系统)。这样中统局就正式成立了。
一九三八年八月又将第一处改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局)。先后由朱家骅、叶秀峰任局长,徐恩曾、郭紫俊、顾建中任副局长。在各大行政区设有办事处或特派员办事处,在直辖市或重要城市设立区室。
一九四七年四月中统局改头换面,历称中央党员通讯局(简称党通局)。由叶秀峰任局长,郭紫俊,季源溥任副局长。
一九四九年二月,国民党通局划归内政部领导,改称内政部调查局,简称内调局。
国民败退台湾后,于一九五四年十月,又将内调局改组为司法行政部调查局。

两者的区别:
军统属于军队序列,而中统属于党组织序列。在全面开始之前,中统势力非常大,其成员遍布国民党各级党组织。很多国民党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其实也是中统成员。蒋介石通过中统系统掌握国民党全体党员的思想动态和意识倾向。全面抗战开始后,由于国土沦陷,大批中统组织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且一时难以修复,而军统则因此对日军事斗争的需要,以及在敌后开展情报收集、潜伏破坏、刺杀策反等具体工作,其地位逐步上升。事实上在沦陷区和解放区,军统系统取代了中统系统。再加上军统负责人戴笠系蒋介石门生,感其知遇之恩而对蒋言听计从,而中统的幕后大佬陈果夫陈立夫却不是蒋能有效控制的原因。中统逐渐在与军统的竞争中失势。国民党逃台以后,蒋介石对中统和军统进行了改组,分别成立了国家安全局和军事情报局。这实际上就是中统与军统的延伸。对双方的工作范围也进行了区分,明确了国安局以对内安全为主,重点是侦查岛内的中共组织。军统以对大陆为主,重点是对大陆侦察、派遣、破坏和武装袭扰。蒋经国执政后期,特别是“江南事件”以后,国民党再次改组台湾情报特务组织的系统与任务范围。国安局逐渐取代军事情报局,成为岛内最大的情报机关,并开始掌握对大陆的特务与情报活动的主导权。而军情局反而变成了单纯的军事情报机构了,主要负责对大陆军事系统的情报工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