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爱的人,如何改变自己的性格?

如题所述

缺爱的人在改变性格方面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挑战,但通过以下方法,你可以逐步调整自己的性格,让自己更加完善:
1. 增强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自己想要改变的方面。思考自己的行为模式和情感需求,以便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2. 建立安全感:缺爱的人通常缺乏安全感,通过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充实自己的生活以及培养兴趣爱好,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安全感。
3. 学会自尊和自爱:学会尊重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摒弃自我否定和消极思维,培养自我价值感。
4. 提高沟通能力:改善与他人沟通的方式,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 培养情绪调节能力:学会面对和处理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通过锻炼、冥想、呼吸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情绪调节能力。
6. 增强心理韧性: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学会坚持和应对,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7. 寻求专业帮助:如有需要,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专业指导,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8. 培养成长心态:认识到成长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并积极寻求改变。
9. 保持积极心态:培养乐观的心态,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感恩自己所拥有的。
10. 设置明确的目标:为自己设定可实现的目标,逐步实现目标,从而提升自信心。
改变性格需要时间和耐心,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勇敢面对挑战,积极寻求改变。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自我关爱和接纳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支持和帮助,也有助于加速性格的改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06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关系即命运,一个人会遇到怎么样的人,会开展怎么样的关系,就会有怎么样的命运,这样的观点在心理学鼻祖弗洛伊德那里也存在,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内在关系模式,可是这种内在关系模式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呢?根据发展心理学的观点,这种最初的关系模式形成于一个人的童年期,并成为潜意识的一部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没有安全感

童年时期缺爱的人,成年之后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没有安全感,于是他(她)会是敏感、猜疑的,因为在他(她)的潜意识里隐藏着最初的内在关系模式,在那个模式里面缺少了回应,缺少了关爱。

于是在成年之后的各种关系里他(她)不会体验到幸福,对于普通的人际关系,他(她)觉得难以应对,不能很好的处理,更别说亲密关系了,由于这种心理上的缺乏安全感,使得他(她)总是把别人“推开”,他(她)的敏感和猜疑在不断地破坏现存的各种关系,与此同时自己也时刻体验着孤独。

自卑

人生来都是弱小的,不自信的,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他(她)是有生命,有意识的,于是他(她)要寻找一种确定性,他(她)要相信自己不会受到威胁,他(她)要确认自己是有价值的存在,而这一切的外在反应就是“爱”,来自父母和其他周围人的爱才是上述存在的表征,如果没有爱,缺少爱,他(她)就会变得自卑,甚至孤僻,不再相信自己。

在成年之后,我们受到各种道德层面与理性层面的约束,被诸如我们应该怎么样,我们要去怎么样,可结果呢?我们总是在内心深处体验到自卑,因为自卑情绪的影响,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变得痛苦,我们的理性总是与我们的感性纠缠、打架,最后我们不得不体验着痛苦,过着自卑的人生。

紧张、焦虑

前面我们说过人生而弱小,我们要从父母那里获取我们生存下来的最初土壤,我们要学习并建立关系的最初模型,那么在缺少爱的这种成长环境下,我们就会变得紧张和焦虑,一个在童年期缺少爱的人,他(她)会觉得生活中处处充满了不确定性,甚至有潜藏的“危险”,这种心理表现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紧张、焦虑。

人除了生而弱小之外,还总是在寻求一种确定性,对于成长过程中受到父母用心呵护、关爱的孩子,他(她)由于确定了父母的这种爱,知道父母一直在自己身边,无论发生什么,父母都在守护着他(她),所以他(她)不容易体验到紧张、焦虑的情绪,反之那些经常得不到父,母回应,缺少父母关爱的人就很容易变得紧张、焦虑。

我们与父母、与家人最初的关系就是我们成年之后的关系模型,如果在最初的关系里我们没有体验到应有的关爱,也就是在童年时期缺少关爱,那么在成年之后我们通常会表现的缺乏安全感、自卑、紧张和焦虑,而这些会造就我们人生路上的种种挫折,让我们难以体验到应有的幸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