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历史上有名的科学家都有谁

如题所述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1743-1794),在25岁那年开始对古希腊的物质观 (自然界的所有物质都是由水、火、土、空气四种元素所构成)怀疑;於是他积极的研究,改变了人们对「四元素说」的观念。接下来他从实验中证明,燃烧是物质和空气中「助燃的成份」结合,所以金属燃烧後,重量会增加。助燃的成份就是今天我们所称的「氧气」。使「燃素说」的观念被打破。

英国科学家波义耳(Robert Boyle, 1627-1691)在1657年读到一篇新发明的气体帮浦的报导,於是加以改良并用他来研究气体压力与体积关系。不久,他发表了研究的结果:一定量气体在定温之下,其体积与压力成反比,称为波义耳定律(Boyle's Law)波义耳利用他的帮浦抽掉一个桶子内的空气,在同一高度让一根羽毛及一块铅块同时自由落下,发现他们同时掉入桶子底部,证明了空气阻力的存在。这个实验在1971又由太空人史卡(David Scott)在月球上重复做了一次,得到相同的结果。

1787年,法国科学家查理(Jacques Alexandre Cesar Charles, 17 46 - 1823) 发现一定量的气体在定压下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在此之前,查理成为第一个搭乘氢气球升空的人,他当时的高度大约是300 0公尺。查理在当时并没有发表他的研究成果,直到1801年,英国科学家道耳顿(John Dalton,1766-1844)才加以整理发表。

1802年,另一个法国科学家给吕萨克(Joseph Louis Gaylussac, 17 78-1850)独立地发现早先查理所发现的温度对气体体积的效应,并且进一步发现每增加 1℃,则气体体积改变他在0℃实体积的273 分之一。给吕萨克搭乘氢气球的高度也超过查理,1804年他创下了7016公尺的记录,此一记录维持了至少四十年之久。把查理和给吕萨克的发现合并起来就成为我们所谓的查理定律(Charles's Law) 即定量气体在定压得条件下,其体积与温度成正比。给吕萨克後来发现另一个以他为名的气体结合定律。

道耳吞(1766-1844),在1803年提出了「原子学说」,所有的物质都是由不可再分割且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所组成。发现了道耳吞定律(Dalton's

英国科学家亨利(WIlliam henry, 1775 -1836)发现在定温下溶解在液体中气体的量正比於液体上方这个气体的压力。也就是说,液体上方的这种气体压力越大,他就溶越多的气体在液体中,称为亨利定律(henry's Law)。

1901年12月10日第一届诺贝尔奖颁
德国科学家伦琴因发现X射线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贝林因血清疗法防治白喉,破伤风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2年12月10日第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费雪因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肽获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历史学家塞道尔·蒙森获诺贝尔文学奖。
1905年12月10日第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勒纳因阴极射线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拜耳因研究有机染料及芳香剂等有机化合物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科学家科赫因对细菌学的发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7年12月10日第七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毕希纳因发现无细胞发酵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8年12月10日第八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埃尔利希因发明“606”、俄国科学家梅奇尼科夫因对免疫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德国作家欧肯因《伟大思想家的人生观》获诺贝尔文学奖。
1909年12月10日第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德国科学家布劳恩因发明无线电报技术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因催化、化学平衡和反应速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0年12月10日第十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瓦拉赫因脂环族化合作用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作家海泽因小说《傲子女》、《天地之爱》等获诺贝尔文学奖。
1911年12月10日第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维恩因发现热辐射定律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2年12月10日第十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格利雅因发现有机氢化物的格利雅试剂法、法国科学家萨巴蒂埃因研究金属催化加氢在有机化合成中的应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作家霍普特曼因剧本《织工们》获诺贝尔文学奖。
1914年12月10日第十四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劳厄因发现晶体的X射线衍射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5年12月10日第十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威尔泰特因对叶绿素化学结构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8年12月10日第十八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普朗克因创立量子论、发现基本量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哈伯因氨的合成获诺贝尔化学奖。
注:本届诺贝尔奖仅颁发两项
1919年12月10日第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斯塔克因发现正离子射线的多普勒的效应和光线在电场中的分裂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0年12月10日第二十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能斯脱因发现热力学第三定律获诺贝尔化学奖。(1921年补发)
1921年12月10日第二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籍德裔科学家爱因斯坦阐明光电效应原理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2年12月10日第二十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英国科学家希尔因发现肌肉生热、德国科学家迈尔霍夫因研究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5年12月10日第二十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弗兰克、赫兹因阐明原子受电子碰撞的能量转换定律而共同获得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6年12月10日第二十六届诺贝尔奖颁发。
法国人白里安因促进《洛迦诺和约》的签订、德国人施特莱斯曼因对欧洲各国的谅解作出贡献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27年12月10日第二十七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维兰德因发现胆酸及其化学结构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8年12月10日第二十八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温道斯因研究丙醇及其维生素的关系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9年12月10日第二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作家曼因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获诺贝尔文学奖。
1930年12月10日第三十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费歇尔因研究血红素和叶绿素,合成血红素获诺贝尔化学奖。
1931年12月10日第三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博施、伯吉龙斯因发明高压上应用的高压方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科学家瓦尔堡因发现呼吸酶的性质的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32年12月10日第三十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海森堡因提出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5年12月10日第三十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斯佩曼因发现胚胎的组织效应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德国人奥西茨基因揭露德国秘密重整军备获诺贝尔和平奖。
1936年12月10日第三十六届诺贝尔奖颁发。
英国科学家戴尔、德国科学家勒维因发现神经脉冲的化学传递而共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38年12月10日第三十八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库恩因研究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获诺贝尔化学奖。但因纳粹的阻挠而被迫放弃领奖。
1939年12月10日第三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布特南特因性激素方面的工作、瑞士科学家卢齐卡因聚甲烯和性激素方面的研究工作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布特南特因纳粹的阻挠而被迫放弃领奖。
德国科学家多马克因发现磺胺的抗菌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因纳粹的阻挠而放弃。
1940年~1942年的诺贝尔奖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而中断。
1944年12月10日第四十四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哈恩因发现重原子核的裂变获诺贝尔化学奖。
1946年12月10日第四十六届诺贝尔奖颁发。
瑞士籍德国作家黑塞因小说《玻璃球游戏》等获诺贝尔文学奖。
1950年12月10日第五十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狄尔斯、阿尔德因发现并发展了双稀合成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53年12月10日第五十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施陶丁格因对高分子化学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1954年12月10日第五十四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玻恩因对粒子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德国科学家博特因发明符合计数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6年12月10日第五十六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医生福斯曼、美国医生理查兹、库南德因发明心导管插入术和循环的变化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1年12月10日第六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霍夫斯塔特因确定原子核的形状与大小、德国科学家穆斯堡尔因发现穆斯堡尔效应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63年12月10日第六十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詹森、美国科学家梅耶因创立原子核结构的壳模型理论、美国科学家维格纳因发现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相互作用力的对称原理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意大利科学家纳塔、德国科学家齐格勒因合成高分子塑料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67年12月10日第六十七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艾根、英国科学家波特因发明快速测定化学反应的技术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71年12月10日第七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总理(前西德)勃兰特因“缓和二次大战后欧洲紧张局势”获诺贝尔和平奖。
1972年12月10日第七十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作家伯尔因对复兴德国文学作出了贡献获诺贝尔文学奖。
1973年12月10日第七十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费舍尔、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森因有机金属化学的广泛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79年12月10日第七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布朗因、德国科学家维蒂希因在有机物合成中引入硼和磷而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85年12月10日第八十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冯克利津因发现量子霍尔效应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6年12月10日第八十六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鲁斯卡、比尼格、瑞士科学家罗勒因研制出扫描式隧道效应显微镜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家赫希巴赫、美籍华裔科学家李远哲因发现交叉分子束方法、德国科学家波拉尼因发明红外线化学研究方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87年12月10日第八十七届诺贝尔奖颁发。
瑞士科学家米勒、德国科学家柏诺兹因发现新型超导材料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8年12月10日第八十八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戴森霍费尔、胡贝尔、米歇尔因第一次阐明由膜束的蛋白质形成的全部细节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89年12月10日第八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拉姆齐因发明观测原子辐射和计量原子辐射频率的精确方法、美国科学家德默尔特因创造冷却捕集电子的方法、德国科学家保罗因在50年代发明的“保罗捕集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1年12月10日第九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内尔、扎克曼因发现细胞中单离子道功能,发展出一种能记录极微弱电流通过单离子道的技术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95年12月10日第九十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克鲁岑、美国科学家莫利纳、罗兰因阐述了对臭氧层产生影响的化学机理,证明了人造化学物质对臭氧层构成破坏作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刘易斯、维绍斯、德国科学家福尔哈德因发现了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遗传机理,并利用果蝇作为实验系统,发现了同样适用于高等有机体(包括人)的遗传机理,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1999年12月10日第九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因《铁皮鼓》、《我的世纪》等作品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01年12月10日第一百零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克特勒、美国科学家康奈尔、维曼因在碱性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以及凝聚态物质性质早期基础性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中国古代:蔡伦 张衡 马均 一行 毕升 沈括 徐光启(等等)
中国近现代:严复 李善兰 侯德榜 李四光 钱学森 邓稼先 袁隆平 吴文俊 王选(等等)
古希腊:阿基米德 德摩克斯勒 亚里士多德 毕达哥拉斯(等等)
古罗马:普林尼父子 托密勒(等等)
意大利:布鲁诺 伽利略 阿伏加德罗 马可尼(等等)
德国:开普勒 赫兹 欧姆 魏格纳 普朗克 爱因斯坦(等等)
英国:哈维 牛顿 卡文迪许 布朗 法拉第 道尔顿 达尔文 焦耳 汤姆生父子 卢瑟福 麦克斯维 霍金(等等)
法国:安培 笛卡尔 勒夏特列 巴斯德 德布罗意(等等)
美国:卡布莱拉 亨利 爱迪生 莱特兄弟 戴维森 奥本海莫(等等)
波兰:哥白尼 居里夫人(等等)
奥地利:孟德尔 多普勒(等等)
丹麦:奥斯特 珀尔(等等)
俄国:门捷列夫 盖斯 扎依采夫(等等)
荷兰:惠更斯(等等)
瑞典:诺贝尔(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30
  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家有牛顿、爱因斯坦。
  牛顿(IsaacNewton,1643―1727)

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
  恩格斯说:“牛顿由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创立了天文学,由于进行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由于创立了二项式定理和无限理论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由于认识了力学的本性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牛顿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作了奠基性的贡献,堪称科学巨匠。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同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他的深刻影响下与广泛应用等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4-26
太多太多,根本数不过来!

张衡
毕升
华佗
张仲景
扁鹊
李时珍
钱学森
钱伟长

爱迪生
高斯
牛顿
伽利略
哥白尼
霍金
……

太多太多,上千万,哪能细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