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头发的故事》

“我在留学的时候,曾经看见日报上登载的一个游历南洋和中国的本多博士的事,这位博士是不懂中国和马来语的,人问他,你不懂话,怎么走呢,他拿起手杖来说,这便是他们的话,他们都懂!”不怎么明白是什么意思,“手杖”怎么理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01
从小的地方讲可以说是武器,是让人害怕的东西。但鲁迅的文章多要从国家民族的角度去看下,这又可以把“手杖”理解为雄厚的实力,也是欺强凌弱的证明。鲁迅的意思是想民族能够看到别人的这份实力,从而警觉起来,更想民族有一份与之抗争的力量或者说更强的。前面有一段话的。我(鲁迅)便索性废了假辫子,穿着西装在街上走。
  “一路走去,一路便是笑骂的声音,有的还跟在后面骂:‘这冒失鬼!’‘假洋鬼子!’
  “我于是不穿洋服了,改了大衫,他们骂得更利害。
  “在这日暮途穷的时候,我的手里才添出一支手杖来,拚命的打了几回,他们渐渐的不骂了。只是走到没有打过的生地方还是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1
《头发的故事》放在中国小说的长河中看无疑是最特殊的。它的特殊首先表现在形式上。它也是一篇第一人称叙事小说,全文共二千三百余字,其中叙述语句总共只有二百五十余字(这个字数包括了对话前的诸如“他说”、“我说”等引导语),“我”的话才三十五字(包括标点符号),其余二千余字都是一个被称作N先生的话。这篇文章也被收录在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之中。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名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与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论文、散文、翻译作品,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的精神。
鲁迅1918年在《新青年》中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直到1926年,陆续创作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呐喊》《故乡》《彷徨》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等专辑。其中,1921年12月,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其中大部分作品和杂文收录在了《坟》《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等专辑。
第3个回答  2014-01-01
即拳头是大哥。谁厉害谁就可以横行霸道!也说明一般的国人受封建思想影响之深。为人处世欺软怕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