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铝土矿的发现及早期贫铝矿勘查

如题所述

河南铝土矿最早由地质学家冯景兰、张伯声教授发现。1950年6月,应河南地质调查所邀请,冯景兰、张伯声教授和河南地质调查所共同组成豫西普查队。他们从渑池县观音堂出发,沿陇海铁路进行路线地质调查和1:50000地质草测。首先在巩县小关、涉村等地的石炭系中发现了铝土矿。经初步踏勘,认为铝土矿分布范围广,蕴藏量丰富,值得详加研究。1952年9月,中南地质调查所曹世禄、黎盛斯、谢恩泽等对该区铝土矿作了进一步的地质调查。

河南铝土矿大规模地质勘查工作始于1953年,当时主要工作地区在河南省巩县一带。1953~1954年,华北地质公司第三地质队首先对巩县大峪沟耐火粘土矿进行了勘探。随后中南地质局417队(巩县地质队,豫04队)于1954~1959年先后对巩县竹林沟、茶店、钟岭、水头、涉村等五个铝土矿区进行了勘探工作。此后,国内外许多著名地质学家纷至沓来,并就河南铝土矿床的矿床特征、物质成分、地质成因等发表论文进行热烈讨论,形成河南铝土矿地质勘查和科学研究的第一个高潮。

1955年,中南地质局与北京地质学院师生70余人在豫西地区进行1:50000地质测量时,发现了渑池、新安一带铝土矿。在群众报矿的基础上,又相继在登封、新密、禹州等地发现了铝土矿。

1958年,河南省地质局豫04队开始对新安铝土矿进行地质勘查工作,于1960年1月提交了新安县竹园-狂口黄铁矿、铝土矿矿区地质报告。同年,河南省冶金工业厅地质勘探公司第四队提交了“新安县郁山高铝粘土矿区地质勘探报告”。

1958年10月,河南省地质局巩县地质队、郑州地质学校、北京地质学院等单位,在对登封铝土矿进行地质调查和矿点踏勘后,于同年12月提交了登封铝土矿普查报告,确定登封铝土矿带呈东西向分布,长达52km,这项工作为登封地区铝土矿地质勘查及科学研究的开端。河南省地质局登封地质队(现河南省区调队)在普查山西式铁矿的同时,也于1958年12月对登封庄头、郑庄铝土矿进行了矿点检查,并于1959年4月提交了地质普查报告。

1961年5月,河南省地质局登封地质队又在登封大冶、三里湾、烟坡沟和密县南阳岗一带进行了铝土矿矿点检查工作,并于同年6月提交了山西式铁矿和铝土矿普查报告、7月提交了密县南阳岗铝土矿普查报告。

与此同时,北京地质学院实习队还对禹县北部的玩花台—扒村一带和禹县西南部的朱屯、神后、陈庄、磨街一带的山西式铁矿和铝土矿进行矿点检查。在此基础上,禹县地质队于1960年提交了“扒村-玩花台矿区铁矿普查报告”。报告对该区伴生铝土矿储量作了初步计算。

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共计探明铝(粘)土矿产地7处(大型二处,中型三处,小型二处),探获资源储量9570.8万t;耐火粘土矿产地3处(大型一处,中型二处)。各铝土矿矿床铝硅比值在3.5~5.1之间,大多属贫铝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