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如题所述

一、原油物理化学特征

Bongor盆地油气主要发现于下白垩统,迄今发现了Mimosa、Kubla、Baobab、Ronier、Prosopis等多个含油气构造。下白垩统共发现三套主力含油层系,其中上油组主要为稠油油藏,中、下油组为高凝固点、高含蜡、低硫、低酸值和低气油比的正常原油(表3-1)。

从表3-1中可以看出,Mimosa-1上油组原油20℃时密度最大,为0.965g/cm3,重度API为15.2,Ronier-1原油20℃时密度平均为0.926g/cm3,重度API平均为20.70。根据原油商品分类法,Mimosa油藏上油组原油属重质原油(API为10~20),Ronier-1原油属于中质原油(API为20~34),但很接近重质原油。

原油硫含量低,其值在0.04%~0.33%之间,根据硫含量一般分类,属于低硫原油(<0.5%)。氮含量在0.18%~0.26%之间,相比国内原油氮含量不高。

原油倾点变化大,含蜡量较高,介于16.5%~28.6%,属于高含蜡原油,原油密度与原油黏度、残炭值、灰分、金属含量呈正相关。原油沥青质含量很低,普通低于0.2%,胶质含量较高,为11.7%~12.4%。

原油含水量变化较大,脱水前的含水量为1.78%~36.1%,Mimosa-3井原油含水量最大,脱水后都没有达到炼油蒸馏需要<0.5%的含量;在上油组存在高酸值油藏,特别是Mimosa-3井上油组原油TAN达到5.91mgKOH/g。

原油镍含量高于钒含量,镍含量在10.2~17.2μg/g之间,铁、铜、铅含量都不高,而由于Ronier-1原油含水少,故其钠、钙含量都不高,而Mimosa-3原油钙、钠含量很高。

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1.原油轻烃组成及其成熟度

Mimosa-1、Mimosa-2和Kubla-1井未降解原油具有中等成熟度,尽管它们具有较高的庚烷值(石蜡指数Ⅱ)(表3-2)。原油含异常丰富的正构烷烃(高含蜡)是由其母质决定的,而不受其成熟度的影响。芳烃色质得到的甲基菲指数换算的镜质体反射率(表3-3)也表明,Kubla-1和Mimosa-2井原油成熟度略低于Mimosa-1井下油组原油。这与轻烃计算的生油层最大埋深温度123℃,换算成镜质体反射率Rc约为0.85%相当。

2.原油碳同位素组成

对Bongor盆地15个不同酸值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统计,其δ13C值分布范围为-29.2‰~-31.7‰,原油碳同位素组成非常接近(表3-4;图3-4),相差不超过2.5‰,说明原油均源自典型湖相源岩。降解作用和热成熟作用都会使原油稳定碳同位素变重,因此,RonierC-1井浅层的严重生物降解油和Ronier-4井深层的凝析油稳定碳同位素就明显偏重(重于-30‰,见图3-4)。

表3-1 Boneor盆地在油物理化学特征

表3-2 原油轻烃参数

表3-3 原油芳烃成熟度参数

表3-4 原油及族组分碳同位素

3.原油族组成

Bongor盆地不同层位18个原油族组成数据见表3-5。显然,受生物降解作用的影响,该盆地原油族组成数据变化较大,轻质油和正常油具有较高的饱和烃含量及高的饱/芳比。这些原油埋深较大(>1200m),产出层位主要为P组和部分M组、K组,饱和烃含量接近或大于70%,饱/芳比接近或大于4。生物降解原油饱和烃接近或低于60%,饱/芳比低于2.5,这是由于生物降解作用优先降解饱和烃的缘故,其产出层位主要为R组和埋深浅于1200m的K组和M组。图3-5明显将原油分为两类:Ⅰ类为降解原油,Ⅱ类为正常原油。除此,还有Ronier-4井1778~1780.8m段的原油为凝析油。垂向上,B组和R组油藏遭受严重生物降解,K组油藏次之,而M组和P组油藏主要为正常原油(图3-6)。

图3-4 全油稳定碳同位素对比

表3-5 Bongor盆地原油族组成数据

续表

图3-5 Bongor盆地原油族组成分类

图3-6 Bongor盆地不同层位原油族组成对比

4.原油饱和烃生物标志物组成

饱和烃馏分是大多数原油中的优势组分,饱和烃中各类化合物的分布、组成特征反映了有机质的来源、成熟度及成藏中的次生变化。饱和烃馏分中的化合物组成按其特征可分为正构烷烃、支链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以及各类甾萜化合物。

(1)正构烷烃

正构烷烃是非生物降解原油饱和烃馏分中的优势组分,这一特征随着原油成熟度的增加表现得尤为明显。Bongor盆地的湖相原油均为成熟原油,原油中均以C25以前的低分子量正构烷烃占绝对优势,未降解原油主峰碳数主要为C23;除Mimosa-3(954.2m)原油外,无奇偶优势,CPI、OEP接近于1;原油C21-/C22+比值分布范围0.62~4.66,平均为1.38;(C21+C22)/(C28+C29)比值为1.03~4.21,平均为1.92;反映原油中轻质组分占绝对优势(表3-6;图3-7)。Bongor盆地原油正构烷烃分布主要有两种类型(图3-7):一种是以正常原油为代表;另一种是以稠油为代表的色谱分布面貌,稠油中正构烷烃已基本消失,基线有不同程度的抬升形成鼓包。由于饱和烃中正构烷烃对生物降解作用最为敏感,随着生物降解作用增强,其含量逐渐降低直至消失。Ronier-4(1778~1781m)原油为凝析油,只有轻烃组分存在。

表3-6 原油饱和烃色谱参数

(2)类异戊二烯烷烃

Bongor盆地原油类异戊二烯烷烃相对组成分析表明,不同酸值原油类异戊二烯烷烃组成具有一致性,也就是说,该盆地沉积有机相变化不明显,具有相似的生物面貌和弱氧化沉积环境(图3-8)。通常Ph/nC18和Pr/nC17值的相关变化可以反映原油的成熟度与生物降解程度,该盆地原油Ph/nC18与Pr/nC17值的变化在整体上展示了明显的正相关性(图3-9),表明这些未降解或极轻微降解的原油成熟度有些许差异:Baobab-1原油成熟度最低,次为Mimosa-3、Mimosa-4和Ronier-4原油,RonierC-1和RonierCN-1原油具有相对较高的成熟度。

图3-7 原油色谱图

图3-8 原油类异戊二烯烷烃组成

图3-9 原油Pr/nC17与Ph/nC18相关图

(3)藿烷系列与伽马蜡烷

Bongor盆地原油以C30藿烷为主,C29藿烷次之,伽马蜡烷含量普遍较低(图3-10),伽马蜡烷/C30藿烷介于0.26~0.44之间(表3-7)。但伽马蜡烷的普遍存在表明,源岩沉积时水循环不畅,存在分层水体。

25-降藿烷系列是藿烷被生物降解后产生的新化合物,包括C26和C28-C3417α(H),21β(H)和17β(H),21α(H)-25降藿烷系列。Bongor盆地严重降解原油中含有以C2925-降藿烷为主的25-降藿烷系列(图3-11)。按照Peters和Moldowan(1993)生物降解级别的划分,该区浅层(浅于1000m)原油曾经遭受了严重的生物降解。

图3-10 Bongor盆地原油m/z191质量色谱图

图3-11 Bongor盆地原油25-降藿烷分布图

表3-7 Bongor盆地原油甾、萜烷参数表

续表

(4)C27-C29规则甾烷

C27-C28-C29甾烷分布三角图通常用来反映沉积有机质的生源构成(Huang和Meinschein,1978)。Bongor盆地原油甾烷组成极为相似,呈现C29>C27>C28不对称“V”字形分布模式,在C27-C28-C29三角图中分布相对集中(图3-12),表明不同酸值原油的生源组成基本一致。

图3-12 Bongor盆地原油C27-C28-C29规则甾烷组成三角图

生物标志物分析表明Bongor盆地原油组成相似,表明原油具有相似的母质来源:湖相淡水-半咸水水生生物和陆生高等植物。但不同构造单元原油成熟度存在差异(表3-7;图3-13,图3-14),以Baobab-1井原油成熟度最低。

图3-13 Bongor盆地原油成熟度参数图

图3-14 Bongor盆地原油甾烷成熟度参数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