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

如题所述

【摘要】学会学习是重要,但学会做人、做事更重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一、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方法。1、好习惯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根本。2、树立自信,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3、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手段。3、学会感恩,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要求。二、效果和体会。 【关键词】习惯 自信 心理 感恩 我在孩子的教育中始终将人格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培养孩子高尚的品格,乐于助人、大公无私的精神。孩子小的时候都有保护自己玩具的本性,我经常教育孩子“好的东西与朋友一起分享才能更快乐”如果我们家长言谈粗俗,不遵守社会公德,不维护公共民主,随地乱扔垃圾,孩子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一点一滴都不敢松懈,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影响孩子幼小的心灵,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还要学会感恩。 曾经有很多人对我说,你作为教师,一定很会教育自己的小孩,说起来真的很惭愧,我平时工作很忙,每天早上一大早上班,晚上六点多才下班,经常回到家天已经很黑,人觉得很累,晚上还有一大堆家务做,还要学习、进修、备课等事情做,真的没有特别腾出时间来管教孩子。但是,我认为要教育孩子并不是一、两天的事情,而是经过长时间的培养,我觉得教育好孩子最关键的是言传身教,下面我简单地说说我是: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方法。 (一)好习惯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根本。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用一生,因此对我的孩子,我向来都严格要求,例如,吃东西时,一定要让长辈先吃,分东西时,自己要小的,给长辈大的,还有不能随地乱丢东西等等。下面我就说说我的具体做法: 1、好习惯要从小抓起。 良好的习惯包括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要培养良好的习惯,首先作为家长做好表率。例如,我不会随地吐痰,我不会说粗言烂语,我不会随地丢垃圾等,女儿看到我这样,她就会“有样学样”,她也像我那样不会讲粗言烂语,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丢垃圾。回到家里,我叫女儿在房间做作业,如果我想看电视,我会把女儿的房门关紧,电视音量尽量调到最小。长期以来,我女儿从来不用我叫她做作业,她才做作业,这都是从小开始做起,逐步形成一种好的习惯。 2、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将孩子培养成人是每位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孩子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孩子的独立性只能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作为家长我深刻地认识到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从不会到会,然后到熟练。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只要是经过努力,不管成功与否,都应该鼓励,让孩子感到自豪。孩子毕竟是孩子,当孩子在做事情时,哪怕做错,我对孩子也总是多鼓励少批评。一次不行做两次,两次不行做三次,直到满意为止,让孩子感受到独立完成任务的快乐。 然而,有很多家长因为历史的原因,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吃了不少苦,于是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 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其实不然,我们多让孩子干点活,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体验生活的不容易,从而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其次就是要与学校多些联系,与班主任多一些沟通,多让孩子参与学校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3、对孩子许诺要慎重,培养孩子守信的习惯。 家长对孩子的许诺必须慎重、实在,让孩子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促使其更好地完成任务。只有履行自己的诺言,家长的威信才能树立起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许诺很大程度上带有盲目性、应付性,甚至欺骗性,这往往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我们作为家长在对孩子许诺前应先慎重考虑,该不该对孩子许诺,能不能兑现,这种许诺对孩子来说到底好不好等等,要不然就失去了许诺的真正意义。许诺后不履行诺言,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极大的伤害,也会导致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下降。还会使孩子错误地认为,对谁都可以随便说话和承诺,反正说了又无须负责。 当然,适当的许诺也是十分必要的,许诺应与有意义的活动挂钩。如答应与孩子一起上公园、出外旅游等。应注重精神享受,而尽量避开物质、金钱刺激。经济上的许诺会让孩子从小就看重金钱和物质的享乐,容易形成自私自利的个性和铺张浪费的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 4、学会放手,培养孩子的自己管理自己的好习惯。 记得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莫老师在给家长的信中也提到了这一点。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一时,但不可能帮助孩子一辈子,所以应该在孩子逐渐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尝试着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管理自己。记得孩子刚上学时,我每 天帮他整理书包,家长辛苦不说,由于书包不是孩子自己收拾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11
父母的爱与呵护对孩子最重要。家庭氛围温馨和睦的孩子性格相对会比较平和稳重。所以,家长首先对孩子温柔关爱与呵护,遇到问题要帮助孩子一道分析问题所在,并想办法孩子解决问题。要心平气和,不要急躁,耐心查找原因解决问题;此外,平时要多陪伴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沟通,遇到问题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也不要批评和呵责,要及时安慰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依靠和温暖,给他支持,给他力量,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身后强大的精神支撑力量,因为父母亲的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鼓舞。在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将会是一个很自信阳光、有爱心的孩子,他会及时将自己的爱分享给身边需要帮助的其他人,会成为对社会对他人有益的人。总之,无论何时,父母都是孩子最坚强的精神支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02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家,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心理学家讲: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表扬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会觉得生活在一个幸福美好的世界。家庭教育,实际上就是家长和孩子共同演奏的生命二重奏。父母是孩子最贴近的老师,父母的信念、情绪、行为对孩子会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将门出虎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说的都是“言传身教”的作用。
。为此,为人父母者可谓是呕心沥血,不惜代价,然而事实并不完全如此。由于诸多的原因,有些收效甚微,有的甚至事与愿违。因此,实施卓有成效的家庭教育,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走向成功,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