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牵引到底可行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6-01

很多父母会把“孩子开心,孩子不哭”作为养育的终极目标。在这样的一个思想下,很多父母见不到孩子任何的负面情绪,总是用应激反应来制止孩子的负面情绪,给予过多不必要的帮助,总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

这样的孩子不仅容易出现自我中心严重,也不利于拥有良好的抗挫能力。这类家长完全包办代替,替孩子制造了一个“真空免疫环境”,孩子小时候完全没有经历过挫折,长大后遇到一点点困难就会一蹶不振。

那么到底怎样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呢?

学会认识情绪

孩子搭积木搭不好而大哭,家长如果这时说,“没事没事,搭不好就不要搭了”,那这就是直接错过了第一步“认识情绪”。情绪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认识自己的情绪,当自己经历激烈的情绪冲击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怎么了,有了这份“觉察”,我们才能管理情绪。很多人成年后还常常觉得“不知道怎么回事但很郁闷”,其实就是缺少了从小认识情绪的教育,因此千万不要再让我们的孩子缺少了这一课。这时,我们该做的是,帮助孩子认识自己正在经历的情绪是什么:“你很生气,你真的特别特别生气”。然后允许孩子的情绪宣泄,“嗯,看得出你特别生气,如果你想哭就哭一会,或者妈妈给你一个拥抱吧”。同时,也要制止一些不必要的行为,“我知道你很生气,但生气时我们不能打人,需要的话可以让妈妈抱着你”。

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

很多父母做完第一步后,孩子平静了就以为任务完成了。第一步的完成可以帮助孩子管理情绪,但却无助于抗挫能力的提高。真正聪明的父母一定会坚持做第二步和第三步,这才是关键。等到孩子平静后,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去明白到底是什么让他出现了如此的情绪,“你刚刚想搭积木塔,可是怎么搭却搭不好,于是你就特别特别生气了!”(大孩子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他们自己说出)。这时,有的孩子会因此继续一轮新的哭闹,这很正常,这也是说明了他们自己开始明白生气的原因了,当再次回忆,就又触发他们的“伤心处”,这时就需要返回第一步。千万不要害怕孩子再次哭,相反,这就是孩子在“自我消化情绪”的过程,我们成人受挫有时都需要消化几天,孩子反复哭几次再正常不过了。但只要我们愿意坚持这样做,带着爱去陪伴孩子经历消化这些情绪,慢慢的,孩子自己对于这些负面情绪的消化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这本身就是抗挫能力培养的基础。

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三步是最关键的,就是教会孩子如何应对挫折。我家嘟嘟刚学会骑平衡车时还不熟练,骑到草地和水泥地交接处,就会摔倒,这一度就是他很大的一个挫折。后来,我就会帮助他分析原因,“你看,草地和水泥地之间有个空隙,空隙就会不平,所以就容易摔倒。嘟嘟以后骑到这里时要放慢速度,慢慢通过就不容易摔了”。一样的道理,因为玩具玩不好而受挫,我们就需要演示给孩子看可以如何玩;因为玩具被其他孩子抢了而受挫,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学会下次可以如何说,“这是我的玩具!”;因为成绩不好而受挫,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制定学习机会。在孩子童年时,我们说的这些话、我们处理挫折的态度和情绪,慢慢就会变成孩子自己的话和态度。只有经历过第三步,孩子今后遇到挫折时才会主动去分析原因,才会明白困难是免不了的,但可以学习如何克服。

所谓成长,其实就是从每一次困难中吸取教训,学会新技能。把每一次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都转化成一次学习机会,这才是面对挫折最关键的思维模式,这也是抗挫教育的关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