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牵引到底可行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6-07

平乐郭氏正骨诞生于洛阳市孟津县平乐村,也称为平乐正骨,平乐久居京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积淀,造就了平乐郭氏正骨。

平乐郭氏正骨行医二百多年,传承八代,英才辈出,仅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大院里就走出了“一代宗师”高云峰,正骨圣手郭维甫等一大批出类拔萃,驰名中外的正骨名家,其中,郭维甫是郭氏正骨目前唯一在世的第六代传承人,也是高云峰之子。平乐郭氏正骨的创始人是,孟津县平乐村郭氏家族第十七代郭祥泰,清乾隆嘉庆年间人,郭祥泰晚年将正骨医术传授起侄郭树信及长子郭树凯,人称少八仙,解放后,平乐正骨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兴盛之及。

1956年9月,在平乐郭氏正骨第五代传人高云峰的努力下,洛阳专区正骨医院在孟津县平乐村成立了,1958年国家卫生部,河南省卫生厅决定在洛阳专区正骨医院的基础上建立了河南省平乐正骨学院,所培养学生散布于全国30个省市区,大多成为当地或国家正骨名医、专家、教授和骨科骨干,平乐郭氏正骨经过郭氏200多年,八代传人的反复实践,形成了完整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以疗效神奇卓著,特色突出鲜明,内涵深刻丰富,理论系统完整,技术领先神奇而享誉海内外。经过八代人的努力,在2006年6月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为更多的骨病患者解除痛苦,造福全人类。

很多得了颈椎病腰椎病的患者都做过牵引治疗,但是很多人也觉得牵引治疗并不管用,那么我们今天就深度了解一下牵引

“牵引”顾名思义就有顺着...拉伸的意思。

物理牵引科学吗

市场上很多宣传并不科学。市场上宣传牵引可以矫正脊柱,治疗提升脊柱的功能,其实是及其错误的。由此经常引发很多惨案,各种中医门诊、莆田系医院,暴力牵引导致的椎间盘松脱、肌肉拉伤等,每天都在上演,市场上各种牵引类产品几乎90%都有危险性。

脊柱由软性组织(肌肉、韧带、椎间盘)和固定组织(骨骼)组成,矫正肯定是改变了它的姿势,那也只能是改变了软性组织的姿势,固定组织(骨骼)不可能发生形变,但软性组织不像金属材料那样,掰成啥样就能固定下来,仍然是要恢复回到原来的形状。只要肌肉的力量功能没有发生改变,矫正就是一个伪命题。而力量功能的提升除了个人主动去训练活动,并没有第二种方法。因此,仅仅通过牵引实现治疗这种说法也无从谈起。

但牵引可以切实有效快速地帮助人们解除疼痛,虽然不治本,但治标也同样重要,因为人们疼痛的时候,一是影响正常生活,二是疼痛期间因为更难保持姿势,会导致脊椎功能加速劳损。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牵引的原理,从而更好地通过牵引解决颈椎的问题。

因此,利用力学受力原理,调整脊柱的结构姿势,恢复物理受力平衡,通过外界支撑住脊柱的姿势和重量,使脊柱周围肌肉得到充分的休息,从而解除痉挛。这也正是牵引的科学所在,牵引对治疗、康复有帮助但关系并不是很大。

为何很多人感觉牵引不管用?就要看具体的牵引是否科学。

对于牵引,我们只需关注脊柱周围的肌肉是否能通过牵引得到彻底的放松休息,我们先看一下脊柱周围的肌肉,哪些是用来维持脊柱稳定的核心力量:

上图左侧看到的是脊椎附近的浅层肌,右图是深层肌肉。浅层肌是负责运动的肌肉,在各种运动的拉升中主要靠浅层肌来完成。深层肌主要任务是维持脊椎的稳定性,在运动中也是收紧不动的,是维持脊椎稳定性的核心力量。我们脊椎失稳、滑脱主要是这些长在相邻关节之间的短小的肌肉出了问题。这些肌肉长在深层因为很少运动所以劳损后不容易恢复,时间长了,力量功能就会下降。只要有一根肌肉力量下降,脊柱就容易失去平衡。

牵引的意义就在于对这些短小的肌肉进行均匀的拉伸,使之不再主动发力收紧起来,虽然不是锻炼提升,但也能使之得到有效的放松休息,从而解除痉挛疼痛。是否能达到有效牵引的目的,就看所有这些短小的肌肉是否能达到均匀地拉伸。

脊椎牵引主要有两种方式,立式和卧式。看这两种牵引的科学性,以及如何改进。

1、常见立式的有气囊充气式的、塑料颈托式的、挂架吊起式的,肩托固定架吊起式的。所有立式牵引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种受力模式,即将头部托起或吊起,实现对颈椎的拉升牵引:

从物理力学的分析看,这两种受力方式本质是一样的,如下图:头部抬起后让颈椎朝上短期内有放松的效果,长期这样牵引增加了新的不稳定性。因为并没有尊重脊柱的自然生理曲度,必然有部分肌肉会过度拉伸,部分肌肉得不到拉升,不能达到均匀拉伸的目的。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颈椎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固定,还存在左右旋转的自由度,负责旋转的深层肌肉(回旋肌、多裂肌)仍处于工作状态之中,无法得到彻底的放松。

后来市场出现一些针对塑料颈托改进的产品,比如塑料颈托垫一层气囊,人戴上后再打气,通过挤压勒紧脖子,尽量让牵引方向符合生理曲线,旋转的自由度也得到一定的限制。原理和腰椎疼的人用宽腰带裹紧一样。但受力的根本方向没有改变,脊椎力线(上图蓝线)难以准确回到原位,效果还是达不到理想状态。

2、常见卧式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我们先用物理力学的知识看卧式怎么牵引:

从上图看,牵引合力可以和颈椎弧度完全一致,理论上讲是一种近乎完美的方案。实际上从整个颈椎的力学分析来看,是一个典型的“挑扁担”模式,中间是顶起来的,两头是下坠的重物,一头重物是胸椎,另一头重物是头部。

从上图可以看出,两侧的支撑力f2和f1应远小于中间的支撑力f,同时支撑起来后还要呈现最自然的脊椎力线,只有这样颈椎的重量被牵引枕完全支撑了起来,颈椎周围的肌肉在自然曲度下得到均匀的拉伸,不再需要参与维持关节的稳定性,从而得到彻底的放松休息。理论上行得通,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市场上宣传牵引功能的不少于几百种,其中颈椎枕头比较多,我们仅针对其牵引功能进行讨论,大体有四类:

1)固定形状的,如木枕、塑料枕、颗粒紧密填充的圆枕如下图;这种类型的牵引枕完全可以将颈椎支撑起来(8cm左右高度),但每个人的脖子长短重量不一,很难支撑出最自然的脊椎力线,生理曲线要么被撑展了,要么就是中间太硬两侧悬空,同时由于没有标准的测量方法去测量每一个人,所以也无法实现个性化定制。实际上这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方案,因为使用的时候脖子的位置靠上一点,或者靠下一点都将导致无法支撑出自然的脊椎力线,所以颈椎疼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使用一周左右,认为是太硬导致的脖子更疼了。

2)弹性的,如记忆棉、乳胶棉、丝绵:这类牵引枕为了保证适用于睡眠,从外形上看正好可以支撑起颈椎正常的弧度,但是枕上去后会发现填充物弹力太小,轻易被压下去,实现不了“挑扁担”式的牵引,颈椎中段支撑不足处于半悬空状态,仍需要颈椎周围肌肉配合来维持姿势,得不到彻底的放松休息。乳胶棉弹性相对较大体验较好,近年比较流行,而记忆棉力度太软效果还不如普通的枕头。

3)颗粒填充式的,传统常见的是荞麦颗粒:如果用作牵引的话,可以将填充物尽量向脖子的位置集中一些,缺点就在于这些颗粒动一下就往下移动,逐渐支撑不住了。

4)高度可调式的,如塑料托:这是相对先进的一种,通过高度可调改进了固定式牵引枕的缺点,正好实现了“挑扁担”式受力模型,颈椎中段给于足够支撑,实现了相对理想的牵引模式。缺点就出在这个上椎托上,受力面太小,只能顶起2-3个椎关节,那么其他椎关节得不到支撑,就无法实现整个脊椎力线的均匀拉伸。如果椎托做大了就又变成了固定式牵引的模式难以适配每个人脖子的长短、弧度。从实际效果看,这种牵引比前面的都好用。

希望大家看得不累吧,能看到这里的人,估计都买过五六个以上五花八门的颈椎枕了,有同感的用您的小手到屏幕下方点个赞吧@@

接下来我给出一种理想的牵引模型

上图牵引模型和下方的理想牵引模型相比:

1、弹簧弹力设计弹力大于海绵??力,正好可以实现了f>f1>f2,将颈椎中段顶了起来,同时f1和f2保证了颈椎两端不至于悬空;

2、弹簧、海绵形状都会随外力自动变化,整个颈椎的都放上去后,无论你怎么动,下面都能自动适应颈椎的自然生理曲度;

这个牵引模型还很好地避免了胸椎问题的产生,将颈椎顶起来的时候,胸椎也有支撑。许多颈椎疼痛的人都有胸椎问题,就是因为睡觉时将颈椎垫的过高,胸椎位置处于悬空状态,胸椎周围的肌肉一晚上都很紧张,市场上大多数牵引枕都存在这个问题。

实际上这个模型不单单是用来做牵引的。把它放在椅背上就是一个康复训练器械,实现牵引式康复运动,颈椎锻炼必须是牵引式的,在牵引中运动,在运动中牵引,就是说必须顺着颈椎的生理曲度,保持椎关节在均匀受力中进行运动,否则容易发生关节错位的危险。可能有人会说颈椎每天疼痛,做锻炼不是更疼了吗?这就要看牵引的效果了,上面这个牵引模型睡1-3个小时,疼痛一般都可以消除得很彻底,肌肉不再痉挛了然后再去运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