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名牌效应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 论文2000字 要原创的,谢谢啊~~请发我邮箱[email protected]

如题所述

一. 问题阐述

我们小组在本次社会调查活动中选择了对大学生的消费意识进行研究,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对名牌的消费意识、大学生消费中名牌产品所占比例、大学生名牌消费与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大学生名牌消费与传播媒介影响的联系等问题,并且分别从有关行为方面的事实问题、有关态度方面的感性问题及有关个人身份的事实问题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尤其需要提出的一点是,我们的研究与传统观点不同,我们的研究仅只从大学生名牌消费这一客观现象入手,研究以上问题,而不是如传统观点一样研究大学生名牌消费的心理问题。因为在当今经济迅猛发展的条件下,名牌消费已不能单单作为一种炫耀性奢侈消费看待。名牌所代表的品牌效应、品牌文化等都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对于善于把握时尚、热爱追求名牌的年轻人,我们不能仍如以前一样,认为他们进行的是一种不理智、不健康消费,而应从事实入手,理性的、批判的看待这一问题。

关键字:大学生 名牌 消费

二. 活动过程

1.讨论社会调查主题,最终定为大学生消费问题

2.选取调查角度、设计调查问卷(内容见附录)

3.发放问卷与回收问卷(共发放100份问卷,回收94份)

4.统计调查数据
5.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三. 数据分析(内容见附录)

1. 从问卷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同学都对名牌产品有一定的了解,其中认为自己对名牌产品完全不了解的仅占6.38%。但是也同样可以看出,认为自己对名牌产品了解的和认为不了解的比例接近。

2. 超过5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对名牌的了解来自于电视、广播、网络等大众媒体,从中可以反映出当今社会中大众传媒的影响力极大,

3. 共有71.11%的大学生在购买名牌产品的问题上选择“一般”或“有时候”,说明名牌产品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较高,但是有21.11%的大学生选择的是“极少”或“从未”,只有7.78%的大学生选择“经常”,这可以说明,虽然名牌产品在大学生中的消费中比较普遍,但是仍有不少大学生对名牌产品的接触较少。

4. 从消费领域来看,多数大学生对名牌产品的消费集中在服装、数码产品、化妆品等方面,分别占据了26.51%、19.23%和13.65%,而其他如体育用品、鞋包、食品等消费也具有一定比例,而在学习用品和配饰方面的消费相对较少。

5.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55.32%的大学生在购物时回事具体情况购买名牌产品或普通产品,显示出大学生名牌消费理性的一面;而在名牌产品和普通产品面前,还是有更多的大学生选择购买名牌产品。

6. 购买名牌产品的原因里,55.10%的大学生认为名牌产品质量有保证,有20.41%的大学生认为名牌产品款式、类型等比较时尚,仅有8.84%的大学生认为名牌的东西就是比非名牌的好,1.36%的大学生认为大家都用名牌产品,自己不用没面子,这一结果打破了认为大学生的名牌消费仅是因为其炫耀、从众心理作祟的传统想法,可以看出更多的大学生名牌消费是根据求实心理、根据个人需要进行消费的。

7.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有40.43%来自华南地区,13.83%来自华东地区,来自沿海地区的大学生占据多数,从中我们虽不能下断言,但也可以基本得出一个推测:与传统想法不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并没有完全痴迷于名牌,他们的消费较趋于理智。

8. 在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有73.4%的大学生月均消费总额为500~1000元,消费数额较正常,仅有4.26%的大学生月均消费超过1500元。

9. 在调查名牌产品占消费比例中,多数集中在0~60%左右。

四.调查结论

对于大学生对名牌消费的现象调查,得出如下结论:

1. 消费意识在变化。

这里有一个萌芽的阶段。随着大学生接触的人、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多,他们的消费意识也在萌芽。无处不在的广告、商铺不断向这些受众辐射着它们的影响力。对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来说,在上大学之前很多东西都可以由父母代为购买,不须事必躬亲,省却了烦心,而离开父母进入大学的环境,那种“财权”的自由是最大化的、前所未有的。撇开必须的生活费用不说,有钱就会产生消费的欲望,消费就会想买名牌。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恶财权放开的过程,还伴随着一种消费意识的形成——一件商品值多少钱、需要多少、衡量商品价值的标准是什么、买名牌还是普通牌子……

如果消费者面对同等质量的两件商品,一件是有口皆碑的名牌商品,一件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牌子,他会如何作出选择?有一部分人并不在乎是否名牌的差别,但在另外的一些情况下,消费者肯定会首先关注名牌商品。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在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沃尔沃作为吉利的旗下品牌和吉利汽车一同参加车展,可以预见客流如云的车位无论如何一定不会是吉利,而是沃尔沃(尽管吉利在收购完成之后已经拥有了沃尔沃的技术)。这是因为名牌会产生名牌效应,左右着消费者的选择。名牌商品历史悠久,深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的是国家认证的驰名商标,有的是国外大公司。名牌公司都是在市场经济的滚滚洪流中摸爬打滚发展起来的恶,它们的强大和它们的成功经营密不可分,它们的商标在消费者眼里也是价值和质量的保证。

大学生是很敏锐的,看着身边的人在用名牌商品,看到层出不穷的广告、繁华热闹的恶商业区,他们会立刻捕捉到其中的信息。对名牌有所了解的大学生会越来越多,并且随着年级的增加也会呈现一定比例的增长。更多的了解使更多的大学生成为潜在的消费者。什么东西买名牌合适,什么东西不用计较太多?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意识相当理性,亦体现了年轻群体特有的消费需求。名牌产品的优点是质量好、款式新颖时尚,这是大学生选择名牌时的思量。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更有趣的原因,中国人大多崇洋媚外,大学生亦不免有这种通病。于是,总觉得外国的名牌就是比国货普通牌子好的大学生只能纷纷购买外国名牌追求心理平衡。

数据显示,相对于其他类别的商品,大学生更多的在购买服装、数码产品、化妆品时选择名牌。服装选名牌,因为大学生不仅追求质量、舒适,还要追求潮流时尚,在这方面名牌产品有优势;数码产品选名牌,因为在数码行业里,名牌几乎就是质量的保证,加上数码产品价格不菲,大学生在购买数码产品时只能慎之又慎,不敢轻信陌生牌子;化妆品选名牌,因为名牌产品效果好,更重要的是,名牌产品能确保对人体无害。其实用非名牌不见得就不好。非名牌缺少的是细节表现,产销环节不完善,信任危机一旦形成,市场将会逐步萎缩。如果非名牌也能做得和名牌一样好,那么假以时日,非名牌也会成长为名牌,海尔电器就是一例,这也是一部分大学生选择非名牌的逻辑。

2. 名牌商品普及,大学生消费名牌商品的比例并不低。

有70%的大学生“有时候”购买名牌产品,名牌产品离我们并不遥远。有的大学生家境殷实,“不挑最好的,只挑最贵的”;有的大学生家境贫寒,只能挑选最普通的商品;大部分的大学生来自小康之家,有购买名牌的能力,但也不是没有限制。他们要综合考虑自己的消费水平,名牌产品的效用水平、价格水平。大部分的大学生都会理性看待名牌产品的消费。但是还有另一种现象,有些大学生觉得没有名牌低人一等,这种用名牌来填补内心自卑的心理只会形成恶性攀比,加重家庭负担。

在同类别的商品中,名牌产品的价格都会相对高一点,因为它是名牌,公司执行者在定价时就有理由相信人们愿意为他们的牌子付出这额外的价钱。大学生在一般情况下是更偏好名牌的,但是,如果大学生们认为多花的钱不值得、该名牌产品与非名牌产品不存在任何差别,又或者名牌产品价格高到令人负担不起时,他就会选择非名牌。但是不等于说名牌产品就一定很贵,名牌产品也搞亲民、折扣,价格可能不必普通商品高出很多。此外,名牌产品有良好的配套服务,由完善的售后保障,这些也成为了大学生权衡的重要因素。这两种内在的评价都是有益的。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大学生月生活费是500-1000元,属于正常水平。但由于大学生自身收入多来自父母,“花的不是自己的钱不心痛”,大学生在面对较高价格是可能表现出会过分的无所谓。

3. 大学生名牌消费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来自沿海地区的大学生偏好名牌产品的也较多。经济发达地区贸易往来频繁,商铺林立,各种资本充分涌流,自然把更多的名牌商品展现给更多的消费者。这就为经济发达地带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感受名牌、购买名牌的大环境。试想一个生活在大城市的大学生,常年来往于CBD,过目皆是世界顶级名牌,自然会产生追逐效仿的想法。

文化环境的差异成了一个重要的因素。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生,思想较开放,亦深受商品意识的熏陶。特别是沿海经济开放区,一直走在经贸的最前缘,全球化的浪潮,来自资本主义的海风给那里的人们带来和本土文化迥异的新鲜气息。经济发展也决定了人们意识的变化,对生活高品质的追求成了一种主流。通常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们比较保守,比较朴实,而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刚好相反。一个上海的大学生和一个新疆的大学生肯定是不一样的。上海弥漫着洋气,充溢着浓厚的小资气息,时装店、大型商厦遍地皆是,那里的小资宁可不吃饭也要买一件4位数的名牌。上海的大学生身处的就是这种文化,他们对待名牌的态度也可见一斑。反观新疆的大学生,也许他们追求的只是简单的大方舒适罢了。

4. 大学生名牌消费与传播媒介的关系

当今社会信息的媒介实在数不胜数,报纸、电话、电视、网络、广播、杂志……各种媒介都在积极地传送着各种商品的信息,这其中,名牌往往占据着传播媒介的制高点。

针对特定消费群体在特定类型的杂志刊物上登广告,大范围撒网,占据报纸整块版面、占据城市主要街道的巨型广告牌,都是名牌产品吸引消费者眼球的撒手锏,大学生当然也不能逃脱这张名牌产品精心炮制的天罗地网。

名牌产品舍得在宣传、广告上大规模的投入,以此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影响力。这样,大学生在身边见到名牌产品大张旗鼓、夸张的广告就不足为奇了。名牌商品之所以能够占领市场是因为它们懂得为自己造势,例如,converse 的爱噪音活动,以品牌之名,邀请乐队全国公路巡演;converse 的鞋涂鸦活动,聚集了一大帮涂鸦爱好者一起玩乐,吸引了无数的眼球,其中当然少不了年轻活力十足的大学生。在各大名牌的官网上,有品牌活动的最新消息,有全球商店的地址,有产品展示,有每季专题推介。网站都设计精美,信息齐全,自然使大学生更多的关注,最终形成消费。这就是名牌强大的经营和销售策略,形成了持久的强大的吸引力。

五.建议与启示

1.个人——培养“财商”,树立科学理财观念。

由于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开始努力学习适应社会,消费的模仿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学着社会人一样吧参加社交活动,学习白领穿着等等,随之而来的就是攀比心理,家境好的可能越来越追逐名牌,而家境相对较差的就可能产生自卑心理并尽可能创造条件追求名牌。这一为追求名牌而追求名牌的行为让名牌失去了原本的价值而成为不健康消费行为的表现形式。理性的消费观念能帮我们认清需要与价值,求实消费。

2. 学校——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理念的引导和教育、在大学校园形成良好消费氛围。

面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消费教育的误区,作为学校,应该主动地加入到倡导、宣传、教育新消费运动的队伍中来,重视对学生进行消费理念的培养及教育,加强对大学生新消费理念的指导力度。通过开展消费讲座、新消费运动知识竞赛、建立消费社团、消费社会实践等方式,向大学生倡导新型消费理念,倡导合理、适度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模式。

3. 社会——倡导正确消费意识,创造良好消费环境

在当今社会,大众传媒的大力推广,人际交往的日益复杂,让大学生面对各种的诱惑与困扰。在大学生名牌消费这一问题上,社会大众不能单纯以一种批评的眼光看待,更要以实际行动引导规范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从政府到社会舆论,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

六.活动总结

小组组员都是第一次做类似的调查分析与报告,因此在活动的各个环节如调查问卷的是设计、发放及数据统计等方面都有所欠缺。

在问卷设计的时候,有关“来自地区”的问题,由于编辑的疏漏,忘记附上具体内容,因此导致部分同学在填写第7题时会出现疑问。而参与回答问卷的同学多数为女生,因此使调查的结果难免会有偏向性。而且,在问卷问题设计上也是会有所失误,没有充分反映调查者想要调查的问题。

但是我们仍旧在尝试实现一种突破,不是如传统观点一般从大学生痴迷名牌这一主观问题下手,而是努力更客观、更全面的对待这一问题。而且,结果也是令我们欣喜的。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大学生选择的是开始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科学理财、理性消费,打破一直以来人们认为80后、90后学生是垮掉一代的偏见,用其实际行动,重新向世人展示其成熟理性的一面,这也是我们这次社会调查活动最成功的一点。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0094300100hq5w.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02
唉 可惜我现在没时间帮你写了 不然是没问题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