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是欧洲有名的战五渣,各国明知道它是个累赘,为何还争相拉拢?

如题所述

没办法,多个盟友总比多个敌人胜算大,意大利就算战斗力再差,好歹也是个国家,在差不多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他倒向哪边,哪边胜算就大些。

一、一战前,意大利站在“同盟国”一边

在“一战”前,意大利是同德国、奥匈帝国组成的共同防御公约组织。但意大利和奥匈帝国还有领土纠纷,所以,这个同盟关系并不牢靠。德国对此也心知肚明,很担心其加入协约国一方,从而改变战局,使奥匈帝国遭受打击。所以在“一战”爆发前,德国为了让意大利在奥匈帝国侵略塞尔维亚的战争中保持中立,还是征询了这个盟国的态度。

意大利当时保持了中立,但1914年奥匈帝国在东线连连失利,为了对付即将冲过喀尔巴降山山口和扫荡匈牙利平原的俄国人,德国不得不支援奥匈帝国。意大利逐渐看到了德国和奥匈帝国在战场上失利的表现,觉得保持中立无利可图,产生了加入协约国的打算,这样一来,战局就会改变。

德国看情况不妙,为了让意大利继续保持中立,决定支持意大利对于领土的要求。但意大利要求的这块领土属于奥匈帝国所有,奥匈帝国不愿意拱手让给意大利,于是,意大利一边与奥匈帝国谈判,一边秘密同协约国谈判。

随着俄国的猛烈进攻,奥匈帝国已不可避免地失败了,意大利人也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彻底死心。他要趁奥匈帝国垮台之前,与奥匈帝国撇开干系,正式加入协约国,这样他们才能参与对垮台后的奥匈帝国的瓜分。而且协约国对于意大利对奥匈帝国的领土瓜分的要求,更为慷慨。

二、意大利加入“协约国”

 意大利最终在1915年4月同协约国秘密签订了《伦敦条约》,正是加入协约国,当然,获得了很多的利益。作为对协约国的回报,意大利将在1915年5月22日对奥匈帝国开战,根据德国与奥匈帝国是同盟国关系,也就意味着意大利要对德国开战。但意大利财政枯竭,而且惧怕德国,决定暂不对德国宣战。直到1916年8月28日,当意大利认为国家安全得到了保障,才敢对德宣战。

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却成了协约国的一个累赘。在经济上,协约国必须承担对意大利援助的义务,因为意大利的装备太拙劣了,既缺乏生产重武器的手段,又没有钱购买。英国过去还可以依靠法国的煤来提供能源补给,可如今法国东北部的煤矿被德国占领了,英国自己不能就地得到煤炭补给,却不得不把自己国内宝贵的燃料运给意大利,以供其工业和船舶之用,因为只有意大利海军能把奥地利潜艇围困在亚得里亚海。

意大利军队战斗力非常弱。不过,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对于“一战”战局的改变,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一方,对奥匈帝国的打击很大,牵制了奥匈帝国的兵力,应该是意大利对协约国做的最大的贡献了。所以说,虽然意大利的战斗力很渣,但有胜于无,更胜于负数。不是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03

在“一战”前,意大利是“三国同盟”中的一员,“三国同盟”是一个包括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在内的共同防御公约组织。“一战”刚开始,德国最高统帅部就对意大利放心不下,担心其加入协约国一方,从而改变战局,使奥匈帝国遭受打击。所以德国人对意大利不抱什么幻想,不过在“一战”爆发前,德国为了让意大利在奥匈帝国侵略塞尔维亚的战争中保持中立,还是征询了这个盟国的态度。

意大利当时保持了中立,但意大利逐渐看到了德国和奥匈帝国在战场上失利的表现,譬如,1914年奥匈帝国在东线遭遇了挫折,而德国也被裹挟进来,为了对付即将冲过喀尔巴降山山口和扫荡匈牙利平原的俄国人,德国不得不支援奥匈帝国,另外,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轻率的进攻也又一次损失惨重,意大利人觉得保持中立无利可图,不愿意再保持中立,产生了加入协约国的打算,这样一来,战局就会改变,使奥匈帝国遭受更大的打击。

德国看情况不妙,决定支持意大利对于领土的要求,以换取意大利继续保持中立。但意大利要求的这块领土属于奥匈帝国所有,奥匈帝国不愿意拱手让给意大利,于是,意大利一边与奥匈帝国谈判,一边秘密同协约国谈判。


随着俄国的猛烈进攻,奥匈帝国已不可避免地失败了,意大利人也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彻底死心。意大利认为,在奥匈帝国垮台之前,他必须与奥匈帝国撇开干系,正式加入协约国,这样他们才能参与对垮台后的奥匈帝国的瓜分。而且协约国对于意大利对奥匈帝国的领土瓜分的要求,更为慷慨。

意大利的“背叛”

意大利最终在1915年4月同协约国秘密签订了《伦敦条约》,这个条约规定,协约国将给予意大利蒂罗尔、的里雅斯特、伊斯特拉、达尔马提亚海岸的一部分和希腊人聚居的多德卡尼斯群岛的领土。还允许意大利扩大其非洲的殖民地和参与瓜分奥斯曼帝国。

意大利作为对协约国的回报,将在1915年5月22日对奥匈帝国开战,根据德国与奥匈帝国是同盟国关系,也就意味着意大利要对德国开战。但意大利财政枯竭,而且惧怕德国,决定暂不对德国宣战。直到1916年8月28日,当意大利认为国家安全得到了保障,不再惧怕德军报复,这才对德宣战。德国鄙夷意大利,视意大利这种行为为背叛。奥匈帝国的康拉德将军称意大利为“背信弃义的意大利”。


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却成了协约国的一个累赘。在经济上,协约国必须承担对意大利援助的义务,因为意大利的装备太拙劣了,既缺乏生产重武器的手段,又没有钱购买。英国过去还可以依靠法国的煤来提供能源补给,可如今法国东北部的煤矿被德国占领了,英国自己不能就地得到煤炭补给,却不得不把自己国内宝贵的燃料运给意大利,以供其工业和船舶之用,因为只有意大利海军能把奥地利潜艇围困在亚得里亚海。

若在一个厚道而灵活的领导人手下,意大利军队是可以装备完善的。但意大利军队总司令路易吉·卡多尔纳将军不是这样的人,在他的管理下,意大利军队战斗力非常弱。不过,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对于“一战”战局的改变,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

对战双方的战场形势

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一方,对奥匈帝国的打击很大,奥匈帝国康拉德将军对意大利发出一连串的武力威胁,但没有力量付诸实施。因为奥军正在俄国战线挣扎求存,只能抽1万士兵来守卫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的边界。

奥一意战线770千米长,有曲线的山脉障碍,南部和东北部环形战线上的任何对意大利的进攻或防御,都有利于奥军。意大利将军卡多尔纳知道,向多洛米特或卡尼克山脉突击,将招致全军覆没。这里的阿尔卑斯山脉有险峻的山口和隘路,只有受过专业训练的阿尔卑斯山地部队才能攀登。


意大利305榴弹炮

在西北部,在对意大利形成威胁的特兰提诺(南蒂罗尔的一部分),奥军在参差不齐的山顶后面掘壕固守。意军要在这里进行任何突击,得攀登深沟高垒的阿迪杰山谷,而且可能会在特兰托狭长深谷甚至更为崎岖的勃伦纳山口遇到伏击。在东面,奥匈帝国在亚得里亚海的唯一港的里雅斯特的人口也有天然的障碍相阻隔,这里似乎为意大利进军提供了某种希望,但只是与两个其他防区对比而言。

伊松佐河从尤利安阿尔卑斯山脉的峡沟倾泻而下,然后缓慢地流成沼泽,最后注入亚得里亚海。奥军的据点就设在伊松佐河东岸的渡口上。在这些集中防御的中央,是戈里齐亚这个设防城市;在它的北面是巴因西扎高原;这个城市的南面是海拔270千米、陡峭、荒芜、尖削的石灰石悬崖的卡尔索高原。

在这些障碍后面,是耸入云端的德军阿尔卑斯山峰,由训练有素的德国阿尔卑斯军守卫着。一位战略家总结道,意大利的困境是:“不攻占山脉,伊松佐河是不能渡过的,而不渡过这条河,山脉是不能攻占的”。


在对的里雅斯特、伊斯特拉和其他领土提出要求之后,意大利政府知道,这些领土首先要靠武力征服来获取。意大利路易吉·卡多尔纳将军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不得不命意军在特兰提诺沿着伊松佐河发起攻势。

11次血腥而徒劳的战斗

意大利与奥匈帝国的伊松佐河战役,是从1915年6月至1917年9月,在一条96千米战线上进行的,双方共进行了11次血腥而徒劳的战斗。当然,西方协约国是非常乐意唆使意大利卡多尔纳将军去冒险的。英法认为,如果能够迫使奥匈帝国两线作战,东面对付俄国,南面对付意大利和塞尔维亚,奥匈帝国这个君主国就要崩溃。即使协约国估计有误,德军为了支撑摇摇欲坠的奥军,也得从西线调兵,这样就能缓解协约国在东线战场上的压力。但事情的发展却是完全不同。

意大利的卡多尔纳将军无视伊松佐河缓慢地蜿蜒流向亚得里亚海沿途的泥淖平地和沼泽,只看到不远处的平坦平原。他毫不在意戈里齐亚城堡所保卫着的笔直的高山悬崖,带领意大利军队试图夺取面对戈里齐亚的的桥头堡。卡多尔纳还决定让意大利军队沿着200千米特兰提诺前线进攻。


伊松佐河防区的指挥权表面上由德奥联军大公欧根·冯·哈普斯堡掌握,但实际上掌握在斯拉夫将军博罗耶菲茨·冯·博伊纳手中,他的部队包括有经验的山地部队在内。卡多尔纳用2个意大利集团军来对付这些山地部队,力求占领特兰提诺突出部。意军经过代价高昂的战斗,于1915年攻占了突出部的边缘,但在其他地方,意军则都失败了。

沿伊松佐河的战斗于6月23日开始,尽管战斗的剧烈程度时常变化,但结果依然不变。的里雅斯特就在意大利军队眼前,然而对于卡多尔纳来说,他永远无法获得这块领地。


意军的血战历经夏秋两季,其间有短暂的间歇期以补充人员、器材和给养,但是到12月初这个防区冰封之时,意大利人虽付出了巨大代价,不过只在敌人防线上留下几处孤立的突入点。

在1915年年末至1916年年初整个冬天,奥匈战线相对来说处于休战状态。但春天阳光的温暖,激起了康拉德将军要攻下罗马的雄心。他集合了阿尔卑斯军的奥匈军队2个师,乘春天融雪的时刻发动进攻,直扑没有准备的意军。奥军把意军赶过伦巴第原,这促使意大利的维克托·艾曼努尔三世要求沙皇发起进攻,以围魏救赵,缓解意军的压力,结果,俄国的勃鲁西洛夫将军进攻了,进攻意军的奥军于是被抽调去对付俄国人。


奥匈帝国的多民族军队中的斯拉夫人,对俄国人并无恶感,同俄军的作战显得心不在焉,有时竟给他们自己的日耳曼军官捣乱。但他们对意大利的背叛的愤恨却是始终存在的,这是他们在沿意大利战线获胜的一个因索。他们一经被调往东线后,意大利战线剩下的奥军就退守山区了。卡多尔纳利用这个情势的有利条件去进攻特兰提诺,但他唯一的所获是几平方千米的阿尔卑斯山的岩石而已。在1916年余下的那段时间里,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军队只有些边界的小摩擦。

1917年夏,俄国的崩溃使德国和奥地利得以腾出手来向意大利发动联合进攻。到9月,德国奥托·冯·贝洛将军已经组成一支包括精锐的阿尔卑斯军在内的8个德国师和9个奥地利师的军队。贝洛采用了新的突击战术,这个战术在里加用来对付在数量上占优势的俄军,都可轻松获胜。


德军的部队集结,意大利的卡多尔纳将军是看到的,这本是德军进攻的预兆,但他置之不顾。9月初,两个开小差的罗马尼亚军官给意大利军队带来了详细的计划,表明德军的进攻将从卡波雷托地区开始。卡多尔纳对德军的进攻仍没有做多少准备。他命令意大利第2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构筑纵深防御阵地,但未再费心去监督他们的部署情况。

卡波雷托灾难

由于卡多尔纳对于意大利军队福利不甚关心,还拒绝给他们提供最基本的休息设施。至于对违犯规章的处分,他采用了文明军队废弃已久的野蛮刑罚。所以卡多尔纳的专制主义造成他的指挥官们对他的不敬。他颁发的命令常被下级所忽视。譬如意大利第2集团军指挥官路易吉·卡佩洛将军,无视卡多尔纳保卫卡波雷托的命令,擅自决定在卡波雷托东南16千米左右的托尔米诺附近进行反击,因此在防线上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1917年10月24日破晓前,约有25万德奥联军蹲伏在卡波雷托待命,他们对于卡佩洛将军留下的缺口一清二楚。傍沱的寒雨和浓雾为他们提供了隐蔽条件。奥德军的大炮对准意军阵地,开始用烟幕弹和毒气榴筱弹交替密集轰炸。

当惊慌失措的意军盲目地东冲西突,窒息而乱成一团时,贝洛将军开始指挥奥德联军依次弹幕射击,缓缓推进,后面紧紧跟着用手榴弹和轻机枪装备的突击部队。当火力达到它的射程限度时,德奥联军就冲过意大利防线的缺口,绕过孤立地区的抵抗,从后面包围残敌。当意军想摸索着逃跑时,德奥联军的高爆炮弹又劈头盖脸地打来。

意军溃退下来,卡波雷托战线垮了

战争持续到24日下午,贝洛率领的德奥联军已渡过伊松佐河,意军全面溃退。第二天,奥德联军继续前进,这时的战局已经清楚地表明,意军只有有秩序地退却才能挽救这个局势。但卡多尔纳直到两天后的10月27日才下令意军撤退,此时卡佩洛的25个师意军已遭受严重打击。很多意军毫无斗志,不是投降就是逃跑。

当幸存的意军向后方跑了110千米,在皮亚韦河后面重新集结时,奥德联军以16个师的兵力打败意军的55个师,一举夺回了先前意军以100万人死伤的代价、沿着伊松佐河进行了11次血战所得到的几平方千米领土。卡波雷托之役几乎使意大利投降。在这次战役中,意军有1万人死亡,3万人负伤,29.5万人被俘,此外意军还丧失了大量的武器和装备。

把意大利从灾难的边缘拉回

意军逃到皮亚韦后,协约国方面急忙出手援助,他们调集了6个法国师和5个英国师去支援他们。由于这些增援,意军得以坚守在皮亚韦河,抵抗奥德部队。12月26日,德奥联军因兵力耗竭而撤退了。未能在意军逃跑前俘虏他们,使奥德联军懊丧不已,如果德奥联军当时能够集合起两三个新的骑兵师和装甲车辆,意大利也许就被彻底逐出战争。

阿尔曼多·迪亚兹

在意军参谋部,卡多尔纳被阿尔曼多·迪亚兹将军所取代,迪亚兹或许称不上一个较好的战略家,但至少比较关心他的部队。因为德奥军队入侵意大利的国土,意大利举国上下又出现了一片民族团结的气象,迪亚兹改编军队遇到的阻力很小,使自己的想法得以贯彻。

把意大利从灾难的边缘上拉回,对协约国说不上有多大的安慰。意大利虽然侥幸脱险,但德国东线战场上的俄国人却被打败了,大批的德国部队解脱出来投入到西线战场,与协约国的作战,协约国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使意大利继续进行战争,以牵制部分德军兵力,缓解西线战场的压力。

为此,法国的斐迪南·福煦将军急忙赶往意大利罗马,同意大利人协调法英各师与意大利军队协同作战的行动计划。


11月7日,在拉巴洛召开的高级紧急会议上,协约国的英、法、意的首相和总理,以及伍德罗·威尔逊总统的特使,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了会谈。此次会议的最大成果是各方同意组成以斐迪南·福煦为主席的最高军事委员会,以处理协约国急迫要解决的军事和政治问题。这为1918年“一战”的胜利创造了重要条件。

第2个回答  2020-08-04
首先,即便战斗力不行,但地理位置好啊,沿海易建港口,其次,它是影响北非最重要的地方,最后,这地方是欧洲文明的起源
第3个回答  2020-08-07
我们都知道,意大利的地理位置是很优越的,位于地中海的中央,又沟通非洲。所以各国明明知道它是个累赘,却争相拉拢它。
第4个回答  2020-08-05
尽管意大利的军事实力非常的差劲,但是不管怎么说对于属于它敌对的一方还是可以起到一定的牵制作用,简单来说就是还是有一点用处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