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教育行业环境分析

如题所述

一、公司简介

希望教育(01765.HK)集团成立于2007年10月,在校生人数达14万余人,是中国第二大高教集团。2018年8月3日,希望教育于香港联交所上市;2019年,集团办学规模快速增长,先后进行了六次并购;目前,集团下属院校达14所,大多位于西南地区:

5所本科院校: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贵州大学科技学院、银川能源学院;

7所高职学院:四川天一学院、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贵州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所技师学院:四川希望汽车技师学院、贵州应用技术技师学院。

公司股权结构
希望学院最早是由实控人王辉武家族牵头设立,由于最初影响力有限,于是由希望集团出面,与西南交大联合成立了集团第一所独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在公司的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希望集团也给予了充分的支持。

上市之前,光大控股作为基石投资者入股了希望教育。

上市之初学院分布
目前公司主战场位于云贵川。在四川、贵州五大民办高等教育公司中位列第一,在山西五大民办高等教育公司中位列第十。

在上市之前,希望教育便具备了强大的并购经验,先后收购了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独立学院)、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独立学院)、四川天一学院(专科)、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上市之前希望教育学校运营情况

公司股价历史表现
从股价的历史表现来看,由于希望教育上市之初,迎面赶上《民促法》送审稿的出台,当时几乎所有的教育股——无论是K12还是民办高教都出现了巨幅下跌,市场情绪相当悲观。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演,市场对于《送审稿》的理解不断加深,投资者逐步改变了认识,教育股的估值逐渐回升。

本次疫情期间股价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后来证明:住宿餐饮收费的减少对于高校利润的影响微乎其微。目前希望教育的估值也来到了历史高位。

雪球:截至2020年8月19日收盘

二、行业分析

高等教育主要分为民办高校和公立高校。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永远面临公益性与盈利性的平衡问题。高教的盈利增长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内生增长和外延扩张。

对于内生增长来说,无非就是通过涨学费和增加学生人数来增加收入。民办高校学费的增长一般呈稳步上升态势,但由于各省份教育厅的政策限制,学费的涨幅存在天花板;民办高校也可以通过扩建以及招收更多学生来扩大收费基数,不过也会很快遇到瓶颈。

因此外延扩张成为了高校教育集团最快的成长方式,这就需要依靠自身的资金能力以及并购团队的整合能力。

高等教育及民办高教概况
中国学历教育体系

中国教育体系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其中学历教育包括由学前教育至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以及包括大专和本科学校的高等教育,学生可通过学历教育体制取得中国政府颁发的正式学历文凭,非学历教育体制可提供有关培训及学习课程的结业证,结业证并不获中国政府官方认可。

中国高教行业需求分析

中国国家统计局及教育部的统计:中国高等教育行业的总收益由2014年的人民币8,510亿元增至2018年的人民币12,013亿元,预期将进一步增至2023年的人民币17,682亿元。增速相对比较稳健。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高等教育在校人数由2014年的2730万人稳定增至2018年的3100万人,预计2023年将增至3220万人,2030年将接近4000万。目前来说,行业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大学入学率偏低

2016年“十三五”规划,目标将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在2020年提升至50%,较 2016 年 42.7%的毛入学率提升了 7.3 个百分点(毛入学率是由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除以 18-22 岁适龄人口)。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截止2018年,适龄的1640万人中,仅48.1%获高等教育机构录取,获大学录取的人数仅占25.7%。跟发达国家比,差距相当大。

中国高等教育市场潜力巨大

对标发达地区,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科录取率相对较低。

2018 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48.1%,比上年提高 2.4 个百分点,处于中等收入国家 36%和中上收入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52%的中间水平。欧洲/北美洲高等教育入学率为 71%/87%,我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2019年入学率提前达标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19 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 51.6%,也意味着“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已提前完成。但与世界发达国家 60%-95%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水平相比,我们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预计“十四五”规划中,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目标值将进一步提高,在 2030年达到 77.6%。

高教供给存扩张需求

2021年前后,高考适龄人口就基本上见底(1599万人);2021-2035年,高考适龄人口是增长的趋势,叠加高考参加率的增长,预计未来15年左右,高考人数将持续增长,高等教育供给存在不足,有扩张需求。

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第一所民办高校于1980年10月在湖南省诞生,即现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前身;1982年新《宪法》中进一步鼓励民办教育的发展,以后民办高等教育进入萌芽期;

早期民办高教依旧以技能培训为主,这类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在1992年达到了近500所的规模;

颁发学历证书的民办普通高校增长缓慢,1992年仅有10 所;1993 年起,中央加速推进改革开放,民办高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期;2002年民办普通高校数量已发展至133所;

2003年,中央正式颁布《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高教市场逐步规范,同时发展进一步提速;2017年新《民促法》落地,行业规模初步稳定在745所左右,诞生了15家上市公司。

从市值来看,截止于2020年7月29日收盘,中教控股以299亿港元成为行业最大的公司,宇华教育紧随其后,市值达到243亿港元。

民办高校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行业总收益由2014年的人民币829亿元增至2018年的人民币1,18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2%。预计2023年将增至人民币1,63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8%。

民办高校人数增长迅速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在校总人数由2014年的590万人增长到了2018年的650万人,复合年增长率为2.6%,预计2023年将进一步增至670百万人,复合年增长率为0.5%。(本预测基于18年情况,未考虑19年开始的扩招)19年国家针对职业技术人才不足的情况,提出了第一个100万高职扩招计划,今年又提出200万的扩招计划。总共300万的高职扩招名额预计90%都会被民办高校收入囊中,由此民办高校在校生人数将会快速增长。

民办高校在校人数增长预测

民办职业教育收益和招生人数预测

高等教育平均学费稳步提升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随着同期人均GDP的增长,每名学生每学年的高等教育平均学费由2014年的人民币7,557元增至2018年的人民币8,005元。高等教育收入(学费)的增幅远远超过学生人数的增幅。

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且人均GDP不断增长,预计中国高等教育平均学费水平会继续上升。2018年,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平均学费水平约为人民币13,530元,远高于公办高等教育机构的7,052元。

民办教育渗透率不断提高

希望教育招股说明书(2018年)中显示,民办高教的渗透率在21年将达到24%,实际2020年就已经达到了25%。民办高校增长速度远远超出教育部等权威机构的预测。目前高等院校的专科学生大部分由民办院校招收。

民办高校种类

国家致力制订监管架构以推动民办高等教育,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行业迅速发展。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即发本科文凭的学校;

第二类是民办普通专科学校,即发放专科文凭的学校;

第三类是独立学院,是指没有本科办学资格的学校,与有资格颁发本科学历的公立大学合作办学,挂公立大学的名字并由民办教育集团独立运作,学费的30-50%交给大校作为管理费用。

民办高教进入门槛高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始终存在极高的准入门槛,这里复制粘贴了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主要为以下六大门槛:

• 监管批文:中国民办学校的营运商须获得及持有一系列批文、牌照及许可证,并遵守特定注册及备案规定。申请手续繁琐复杂且有不确定因素,乃该行业(尤其是新学校营运商)固有的门槛;

• 营运经验及管理能力:营运及管理经验对于营办学校及取得规模经济效益至关重要,为新入行者的重大进入门槛;

• 品牌知名度及生源:中国学生倾向于入读经营历史悠久且声誉良好的学校,而经营历史及声誉需要时间实现,导致新入行者难以吸引充足学生;

• 可用土地及相关设施:中国部分城市的土地资源不足,难以取得相关设施,加上租金成本上涨,导致创办新校及既有学校于新地点建立分校需较高资金与时间成本;

• 资本要求 :在中国开办新学校需要投入大笔资金兴建校园及设施以及应付其他相关开支,因此学校营运商能否取得充足资金至关重要;

• 能否聘用优秀教学人员 :中国高等教育行业的架构调整使具备相关实践行业经验及专业知识的优秀教师更短缺,可能会阻碍缺乏师资的新参与者进入市场。

民办高教进入门槛

民办高教上市公司复盘
上市高教回报率

我们为高教集团上市以来的累计收益做一下统计,发现在 15 家上市公司中,有 10 家自上市以来获得了累计超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