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经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现在完全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错,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咸水湖,但不是最高的。  世界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湖面海拔4718米,东西长约70千米,南北宽约30千米,总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最深处达33米以上,是我国的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最高的咸水湖。  纳木错是中国西藏自治区最大的内陆湖,中国的第三大咸水湖(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为我国第三大咸水湖,自从罗布泊干涸后成为我国第二大咸水湖,第一大是青海湖;据从事青藏高原湖泊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原本是我国第三大咸水湖的西藏色林错面积已达2391平方公里,较纳木错多出369平方公里,取代纳木错成为仅次于青海湖的我国第二大咸水湖,其周围有大小湖泊1500多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02
中国第二大咸水湖,到底经历了那些沧桑巨变,拉下帷幕、退出历史舞台,当代的文明少了它的身影。19世纪以来,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专家,在罗布泊地区开展了古代文明、地理地貌、自然资源、气候变化与环境变迁、环境考古、动植物及微生物等诸多领域的野外考察,揭开罗布泊的神秘面纱,欣赏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一、罗布泊的历史足迹
(一)先秦时期的罗布泊
古罗布泊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距今200万年前的第三纪晚期。罗布洼地是十多亿年前已形成的塔里木台地的一部分。曾经的远古海洋,经历了反复的海侵和海退,至新生代,塔里木进入趋向现代格局的地质年代。晚第三纪,沉积活动几乎囊括整个塔里木盆地。而相继印度洋板块俯冲亚欧板块发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和新构造运动,对包括罗布洼地在内的塔里木盆地产生最为深刻的影响。两侧山体强烈隆起上升,而盆地部分不断下沉,形成对比强烈的反向运动。而这种运动有事不均衡的。总体从隆起幅度上看,西部强于东部,形成高峰林立;而在沉降上,西部弱于东部,使塔里木盆地地势由中央较高变为西南高、东南低。这种运动的结果,使盆地东北的罗布洼地成为盆地的最低部分。所以,罗布洼地自然成为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发源于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的河流,从西、北、南三个方向,源源注入罗布洼地,第三纪末第四纪初,巨大的古罗布泊即宣告诞生。

近现代的考古成果中,在楼兰遗址有远古时期细石器文化。并且通过对楼兰古人的解剖研究,是人们看到了比楼兰古国更早的年代已有一只古欧洲人种生活与铜石并用文化至青铜文化时期,活跃于罗布泊北部地区,它们使用火、石器和木器。
(二)秦汉唐时期的罗布泊
曾今是一个人口众多,颇具规模的古楼兰王国。它与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国,公元630年消亡,有八百多年历史。它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雅尼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们猜测它“潜行于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可以说,楼兰建国,得益于罗布泊。
丝路的开通,对增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将罗布泊纳入世界文明。为保障思路的畅通无阻,需要解决安全和给养两大问题,遂有屯田之举。随着屯田的开展,罗布泊地区的开发也进入崭新的阶段。干旱区河流及湖泊变化是环境演变的最重要标志之一。塔里木河河道变迁及水量变化与罗布泊的演化关系密切。由于水系变迁导致的环境恶化,对罗布泊地区的开发造成重大影响,出现历史倒退,充分表明了古代人的生活严重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

魏晋及其以前,塔里木河与孔雀河合流从北面入罗布泊,当时上游农业规模小,入湖水量多,罗布泊水域面积达到5350km 2。此后,孔雀河入塔里木河,从南面经喀拉和顺入罗布泊,由于绿洲面积扩大,引水增加, 隋朝时期,罗布泊曾一度兴盛,但为时甚短。魏晋南北朝时期,水源方面也逐渐枯竭,屯田规模也迅速缩减。唐代,罗布泊地区的居民集聚中心转移至米兰一带,昔日的繁华不复存在。
(三)近现代时期的罗布泊

1921~1952年塔里木河再度与孔雀河汇流,又从北面入罗布泊, 民国二十年(1931年),陈宗器等人测的面积为1900多平方千米。 代表了这一时期的罗布泊水域,因此罗布泊不是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干涸。1民国三十一年(1941年),在苏制1/50万地形图上,量的面积为3006多平方千米。
1952年塔里木河与孔雀河分流,孔雀河单独入湖,水量减少,使湖面缩小,1958年,我国分省地图标定面积为2570多平方千米。但直至1959年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对罗布泊进行考察时仍有广阔的水面,1961年仍未干涸。

1958年至1962年,人定胜天成为时代的真理,在西北干旱地区农业开始向沙漠进军,孔雀河灌区为扩大灌溉面积,分别在普惠和阿克苏甫修了拦河大坝和水库以此为扩大的农垦区输水灌溉,这引起孔雀河下游断流。因此,罗布泊应在1962年以后逐渐干涸,直到1972年美国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照片上才得到反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