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描写元音和辅音的音色

如题所述

一、元音

(一)元音的性质

元音也称“母音”。它是语言里最响亮的声音,是乐音。发音时,气流(原动力)通过声门,使声带(发音体)颤动而产生乐音性质的声波。声波到达口腔能自由通过而不受阻碍。但当声波通过时,由于口腔形状的变化,也就是共鸣器形状的改变,导致形成各种不同的元音。发元音时,口腔和舌头的肌肉都保持均衡的紧张,气流没有发辅音时那样强。

(二)元音的分类

由于口腔形状(共鸣器)的变化而构成各种元音。口腔形状的变化是由舌头的高低(口腔开阔度的大小),舌头的前后伸缩,以及嘴唇的圆、扁这三个条件所决定的。这样,我们就为元音的分类定下了三项标准:

1、舌位的高低——舌位高的是高元音,舌位低的是低元音;

2、舌位的前后——舌位前的是前元音,舌位后的是后元音;

3、嘴唇的圆扁——嘴唇圆的是圆唇元音,嘴唇不圆的是不圆唇元音。

所以可将单元音分为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卷舌元音和鼻化元音。

元音舌位图:

上图是一个不等边四边形的元音舌位图,它表示舌位的高低、前后、口腔开度的大小和唇形的圆、扁。舌面抬起,距离上腭近是为高,反之,则为低。舌头向前伸是为前,向后缩是为后。图中纵线上各点表示舌位的高低,并分为高、半高、半低、低四度。横线上各点是表示舌位的前、央、后(自左向右)。标的符号是国际音标①。图中纵线左边的音标是不圆唇元音,在纵线右边的音标是圆唇元音。如[i](读“一”)是前、高、不圆唇的舌面元音。[y](读“迂”)是前、高、圆唇的舌面元音。[a](读“哀”)是前、低、不圆唇的舌面元音。[a](读“啊”)是后、低、不圆唇的舌面元音。[u](读“乌”)是后、高、圆唇的元音。[ü](读“于”的元音轻读,舌头处于不高、不低、不前、不后的状态,叫央元音,也叫中性元音。

舌尖元音 :在汉语方言中常用的有四个:1、舌尖前元音,如普通话的“资”。发音时,舌尖微接下齿背,不圆唇。2、舌尖后元音,如普通话的“知”“痴”,发音时,舌尖略卷,接近前硬腭,不圆唇。和[i]相对的圆唇音发音时,须把嘴唇吹圆,就发出 的音。在普通话里舌尖前元音只和(z),(c),(s)三个声母相拼,如“资”、“雌”、“思”等。

卷舌元音 :是在发的基础上,摆好舌位,把舌身略向后缩,舌尖略抬,使舌身和舌尖同时起作用,就发出卷舌元音。如普通话的“儿”、“耳”、“二”是央元音的卷舌。

鼻化元音 :发一般元音时,软腭上升,鼻腔不通气,气流只从口腔出来。但在发鼻化元音时,软腭下垂,使气流同时从鼻腔和口腔出来,这样发出的元音叫鼻化元音。表示鼻化的符号[ N ],加在一般元音音标的上方。

二 、 辅 音

(一)辅音的性质

辅音也叫“子音”。发音时,气流从肺中呼出,经过声门、咽腔、口腔或鼻腔时,受到各个器官不同程度的阻碍,不能畅通。由于阻碍部位(发音部位)和阻碍的方法及除去阻碍的方式(发音方法)不同,造成不同的辅音。如[p]、[t]、[k]的不同,就是发音部位的不同。[p]、[p]的不同,就是发音方法的不同。发辅音时,有关阻碍部位的肌肉,产生局部的紧张,如发[t]时,舌尖部位紧张,发[k]时,舌根部位紧张。发辅音时的气流要比发元音时的气流强。语音学上将辅音的过程分为“成阻”、“持阻”、“除阻”三个阶段。成阻,是发音时阻碍作用的开始形成,发音器官从静止或其它状态转到发一种辅音时所必须构成阻碍状态的过程,如发[p]时,双唇紧闭,软腭上升;持阻,是发音中阻碍作用的持续,发音器官从开始成阻到最后除阻的中间过程;除阻,是发音中阻碍作用的消除,发音器官从某一状态转到原来静止状态或其他状态的一种过程。辅音在成阻、持阻或除阻时都能发出声音,持阻时发出的声音可以延长,如[s]、[m];除阻时发出的声音不能延长,如[p]、[k]。

(二) 辅音的分类

普通话共有二十二个辅音。一般是根据阻碍的部位(即发音部位)和阻碍方法(即发音方法)这两个标准分类。

1、按照发音部位分类

(1)双唇音 b[p] 双唇不运气清塞音。由上唇和下唇接触或接近,使气流受阻而造成。如:罢、布、办、辨别、标本

p[p‘] 双唇送气清塞音。如:怕、铺、盼、批评、偏僻

m[m] 双唇浊鼻音。如:慢、美满、面貌

(2)唇齿音 f[f] 唇齿清擦音。由上齿和下唇接触或接近,使气流受阻而造成。如:发、父、饭、方法、反复

(3)舌尖音(舌尖——齿龈) 这类音由舌尖和上齿龈接触或接近,使气流受阻而造成。

d[t] 舌尖不送气清塞音。如:度、代、岛、道德、地点

t[t] 舌尖送气清塞音。如:兔、太、讨、团体、探讨

n[n] 舌尖浊鼻音。如:怒、耐、脑、牛奶、泥泞

l[l] 舌尖浊边音。如:陆、赖、联络、力量

z[ts] 舌尖不送气清塞擦音。如:字、早、宗、自尊、走卒

c [ts‘] 舌尖送气清塞擦音。如:次、聪、层次、粗糙

s [s ] 舌尖清擦音。如:四、扫、松、思索.琐碎

(4)卷舌音(舌尖——硬腭)

zh [ t§] 卷舌不通气清塞擦音。如:找、丈、主张、政治

ch[t§‘] 卷舌送气清塞擦音。如:斥、吵、唱、出产、车床

sh[§] 卷舌清擦音。如:事、少、上、手术、声势

r[r] 卷舌浊通音。如:日、饶、柔软、容忍

(5)舌面音(前舌面一前硬腭)

j [j] 舌面不送气清塞擦音。如:记、街、见、经济、积极

q[q] 舌面送气清塞擦音。如:气、窃、欠、请求、确切

x[x] 舌面清擦音。如:戏、谢、现、学习、虚心

(6)舌根音(后舌面一软腭)

g[k] 舌根不送气清塞音。如:故、个、高、干、公共

k[k‘] 舌根送气清塞音。如:库、课、刻苦、开阔

h[x] 舌根清擦音。如:户、喝、号、欢呼、辉煌

ng[N] 舌根浊鼻音,只出现在音节末。如:东、登、光、长江

2、按照发音方法中的阻碍方式分类

(1)塞音:也称为“爆发音”、“破裂音”发音时,发音器官的某两部分完全紧闭,使气流通路暂时阻塞,然后突然张开,使气流爆发而出成音。如普通话的[ p] [p‘ ] [t ] [t‘ ] [k ] [k‘ ]

(2)擦音:也称为“摩擦音”。发音时,气流通路没有完全闭塞,但很狭窄,气流是从窄缝中挤出,因摩擦而成音。如普通话的[f ] [s ]

(3)塞擦音:成阻时气流通路先闭塞,而后转为窄缝状态。发音开始时和塞音一样,收尾时和擦音一样,所以叫塞擦音。如普通话的[ts ] [ts‘ ] [t ] [t‘]

(4)鼻音:发音时,气流的口腔通路闭塞,软腭下垂,带音的气流从鼻腔流出。如普通话的[m].叫做“双唇鼻音”;[n]叫做“舌尖鼻音”;[],叫做“舌根鼻音”。

(5)边音:发音时,用舌头挡着口腔中央部分的气流通路,使气流从舌头的两边流出。如普通话的[l]

(6)通音:如普通话的[r ]

3、清辅音和浊辅音

清辅音和浊辅音①,是指发辅音时声带颤动或不颤动而言的。气流呼出时,声带不颤动,因而不带音,这样发出的音叫清辅音。如普通话的[f]、[s]、[b]、[t]。相反,气流呼出时,使声带颤动而带音,这样发出的音叫浊辅音。如普通话的[m],[n]等。

你是找这个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10
元音和辅音有什么区别?
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它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
(1)发元音的时候,气流在整个声道内顺利通行而不受任何阻碍;发辅音的时候,声道的某一部位封闭起来而形成阻碍,气流必须克服这种阻碍才能通过。比如发汉语普通话ba(八)中的b时,双唇闭拢,形成对气流的阻碍,然后双唇打开,气流才能冲出口腔发出音来。发音时声道内是否形成阻碍,是元音和辅音之间最主要的区别。
(2)发元音的时候,发音器官各个部分的紧张程度是均衡的;发辅音的时候,形成阻碍的部位就会特别紧张。比如发汉语普通话ba(八)中的b时,双唇这个部位特别紧张。
(3)发元音的时候,呼出的气流畅通无阻,因而气流较弱;发辅音的时候,呼出的气流必须冲破阻碍才能通过,因而气流较强。
(4)发元音的时候,声带都要振动;发辅音的时候,浊辅音需要振动声带。清辅音则不需要振动声带。
第2个回答  2011-01-04
拉丁字母中,A、E、I、O、U通常都是元音字母。然而,具体的定义还是视乎各种语言的定义。例如,在威尔士语,W和Y也是元音字母;捷克语用上了R来表示其中一个卷舌的元音,所以在捷克语中,“R”也是一个元音字母。另外,在印度次大陆的不少语言,都有元音化r及元音化l这两个特殊元音。香港开埠初期,当地通行广州话,而广州话的“子”、“四”等字的元音(韵母),在外国人听起来,就好像英语的“Z”音,所以殖民地官员用上了Z来拼这些字,变成了“Tsz”、“Sz”。这么说来,连“Z”也可以变成元音字母了。国语的注音二式和雅礼拼音也都是如此。所以,要看一个字母是否元音字母,并不能死记,而要随同不同的语言而有变化。希腊字母的道理也相同,因为在特殊的程况下“Η”可以不是元音字母,而是标示/h/音的字母。
对于其他采用拼音文字的语言来讲则比较简单,因为它们都有特定的字母来表示元音。
元音是指发音时不受到发音器官的阻碍发出的声音
辅音是指发音时受到发音器官的阻碍发出的声音
元音字母是26个字母中的a e i o u
其他的除Y和R是半元音字母以外的都是辅音字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