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瓷器鉴赏,还是瓷器鉴定,上手亲自触摸与感受都是必不可少的。手感不仅可以印证、补充观感和判断,甚至可以修正、矫正、否定观感结论。但瓷器的手感是一个微妙的感知体验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作为后盾,虽因人有异,却也异中有同。以下是景德镇王掌柜总结的瓷器的九大鉴定诀窍,或能助你一臂之力!
1. 轻重感:瓷器的轻重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瓷化度的高低、胎体或釉层的薄厚、器皿的大小等任何细微的差别,都足以导致瓷器轻重的变化。通过多上手实战,自我感知、体悟、对比、修正,形成适合自己的轻重感体系,对于不明瓷器的断代以及区分窑口、品质、品位和新旧、真假、仿赝等都有重要作用。
2. 干湿感:瓷器的年龄不同,手感也不同。一般而言,200年以上瓷器会有出汗的手感,而800年以上瓷器却少有出汗的湿润手感。200年以下的新瓷,手感干涩、干滞、干燥,揉搓瓷器表面或呵气摩挲釉面会发出干涩、钝滞、刺耳的摩擦声。
3. 润涩感:新旧瓷器润涩感的差异明显。百年以上的老瓷器手感非常朗润、爽润、舒润和温润,越古越润、越老越爽。新瓷无论如何模仿,都无法达到老瓷的润泽感。
4. 软硬感:软硬感对个别瓷器品种如越窑、定窑、耀州窑等具有一定的区分意义。越窑瓷器有冷硬、生硬、挺硬感,定窑和耀州窑的阴线刻画和阴地刻花工艺有独特的刚硬特性。
5. 温凉感:温凉感是区分瓷器品质优劣、品位高低的分水岭。顶级瓷器,如宋代五大名窑的瓷器,温润如玉、冬暖夏凉。
6. 生熟感:瓷器的烧成温度不同,生熟感也不同。烧成温度低,声音如瓦,为生;烧成温度稍高,声音类硬木,为半生;烧成温度再高,声音如石,略有回声,为半熟;烧成温度高,声音像金,回声悠长,为熟。熟悉生熟感,基本把握了宋代五大名窑的烧成温度特征。
7. 滑滞感:滑滞感是润涩感的结果和原因。古瓷必滑,滑溜、滑润、滑腻、滑爽有别,但滑不可少、滑不可缺。新瓷则滞,凡滞必新。
8. 粗细感:瓷器的品种窑口、保存环境、脱玻程度不同,粗细感有差异。民窑瓷器粗细感最为粗糙,官窑瓷器略显粗糙,但不及新瓷精细。
9. 凹凸感:凹凸感对甄别、鉴定元代和明代中期以前的青花、釉里红的真伪意义重大。明中期以前的青花瓷器凹陷,釉里红瓷器凸起,特征明显,易于辨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