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无用论“读书无用论”释放危险信号

如题所述

曾经的农村,"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标语深入人心。然而,今年春节记者回到豫东农村,发现对于孩子的教育选择,乡亲们的态度似乎发生了微妙变化,"读书无用论"的阴霾开始笼罩部分地区。


古人视读书为最高贵的追求,期待通过高等教育获得丰厚回报。然而,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农村大学生的出路并不如预期,他们在城市中往往只能找到普通工作,无法回馈家庭,甚至买房结婚还需依赖父母。与那些早早辍学打工的人相比,这样的结果难免令人感到辛酸和无奈。这背后反映出的问题值得深思。


尽管读书的必要性无可辩驳,但"读书无用论"的兴起源于一个价值判断:高昂的学费与有限的回报之间产生了巨大落差。据新华社调查,大学学费10年间上涨了20倍,而同期国民收入增长不到4倍。一个本科生的培养成本甚至可以比作农民35年的纯收入。教育负担的加重,使得读书的价值变得不再清晰。


教育本应是公平的起跑线,提供改变命运的可能。然而,现实中知识与命运的关联愈发模糊,"知识改变命运"成了农村学子遥不可及的梦想。上大学变成了一种"赔本买卖",寒门子弟的向上之路充满了辛酸。"读书无用论"的死灰复燃,无疑是一个警示信号,预示着教育公平和希望的缺失。


扩展资料

在现阶段,因为“读书贵、就业难”,就业低起薪遭遇“寒流”和其他各种原因和目的, 社会上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中流行了新“读书无用论”,这实际上指的是庞大的教育成本,置换来相对较低的回报,造成人们对读书的现实功效的一种否定与怀疑。受教育的高成本、高投入与严峻的就业现实存在较大差距,所学无处用,所用非所学,是造成此现象的普遍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