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膜到底是什么?是个什么原理?

如题所述

分类: 美容/减肥/化妆
解析:

面膜美容的原理很简单,那就是人的面部在敷上膜后,肌肤温度会升高大约1度,毛孔张开,能更好地吸收营养物质。同时,面部血液循环得到加强,肌肤的含氧量上升,所以能够呈现好气色。

美容领域中的专业术语“面膜效应”表达的也是同样一层意思:面膜使皮肤与外界隔离,从而让它获得彻底的休息。就像人能通过睡眠变得精神振奋一样,皮肤也能通过敷面膜重新获得光彩。

不同面膜适应肤质不同 面膜的美肤效果好,但不同特性面膜适应肤质不同,所以应该谨慎选择。 根据敷面方式的不同,面膜大概可分成6类:

1、撕拉型面膜: 撕拉型面膜更多地借助了物理作用对皮肤进行深层清洁。 它大多是透明或者半透明的胶状液体,敷到脸上变干后结成一层薄膜,使表皮温度升高,从而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面膜干燥后,通过撕拉的方式将毛孔中的污物带出来,并且为皮肤去掉了死皮。 现在针对这类面膜的争议较多,因为它要等完全干透才能完成护肤过程,所以无法添加更多保湿成分。另外撕拉这一动作本身对皮肤的损伤也很大,所以已经被专业人士视为逐渐淘汰的产品。经期女子皮肤较为敏感,容易滋生青春痘,所以应该避免使用这类面膜。干性皮肤无法从这类面膜中获得足够水分,也不适合使用。 使用这种类型的面膜,一定要注意顺着汗毛生长的方向自上而下揭除,健康肌肤每周使用次数不要超过两次。

2、水洗型: 水洗型面膜里一般会加入深海泥、各种矿物质、植物精油等营养成分。因为保湿剂是其中一种必要成分,所以它不仅能够有效清洁皮肤,而且能利用水分软化阻塞在毛孔口的硬化皮脂,使粉刺和黑头能很容易地被挤出来。 水洗型面膜虽然清洁效果好,但是为了保存其中营养物质的有效成分,往往在产品内加入较多的防腐剂,所以敏感型的肌肤应该谨慎使用。 这类面膜在涂抹时最好从温度较低的两颊开始,以便使面膜干燥的时间一致,达到最好的效果。

3、乳霜型: 乳霜型面膜质地跟护肤霜差不多,具有美白、保湿、舒缓等效果的面膜大多属于此类。它的使用也很方便,敷完后只要用面纸擦拭干净即可。 因为质地温和,所以乳霜型面膜适应面比较广,敏感性肌肤也能放心使用。

4、棉布型: 棉布型面膜最方便,直接拿来敷在脸上即可。由于棉布上沾有高浓度精华液,所以能大大提高面膜的滋养性。不过这类面膜没有清洁效果,不适合需要深层洁肤的人。

5、生物活性透析面膜: 生物活性透析面膜,是一种仿生生物膜,主要由生物高分子骨架材料、透皮控释系统、纯天然提取物、和人工合成胶原蛋白四部分组成。生物高分子骨架是人工合成皮肤的主要原料,通过生物高分子链的自组装与水等极性小分子的弱相互作用形成分子间复合,使具有良好的生物亲合性、高度选择性和物质运输能力。 透皮控释系统是基于Fick扩散理论、Na+,K+—泵、Na+,K+—ATP酶、以及生物大分子的跨膜运输设计的选择 *** 换系统,通过浓度梯度、电荷梯度、离子梯度、协同运输等作用成功控制细胞主动从环境中摄取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排除代谢产物和废物,使细胞保持动态的恒定。纯天然提取物主要为熊果苷、曲酸及其衍生物、维生素、NMF、芦荟提取液等起到增白、保湿、缓解疲劳、防止皮肤粗糙的功效。人工合成胶原蛋白主要为纤维结合素、片层结合素、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等起到加快皮肤细胞代谢,促进人体胶原蛋白生长提高血红蛋白含量、减少皱纹、延缓衰老。

敷膜的顺序有讲究,大家都知道面膜应该在洁面后使用,但是具体操作起来还是有很多人把步骤搞乱。错误的步骤非但达不到保湿、美白的作用,反而可能因为无法及时给皮肤补充营养和水分而使它受到更严重的破坏。

正确的敷膜顺序应该是洁面—涂营养霜或精华素—敷膜—清除面膜—涂营养霜。 敷膜前一定不要用爽肤水,因为它的主要作用是清洁皮肤,里面含有的酒精等洁肤成分会大大降低面膜的美肤功效。

敷面膜通常只需15—20分钟,感觉肌肤“十分疲劳”或者特别干燥的人可以多敷5—10分钟,但一定不要让面膜在脸上待的时间超过35分钟。因为面膜阻隔了皮肤与空气的接触,不利于皮肤呼吸;营养物质也不会因为待在脸上的时间越长就被吸收得越多,所以带着面膜睡觉的习惯是错误的。 大多数面膜要求避开眼睛和嘴巴部位,具体来说,面膜的边缘部位距离眼睛大约两公分就行了。除了撕拉型面膜一定要严格避开眼睛外,其他大多数面膜对此要求都不是太高。

普通人做面膜的次数应该以一周1—2次为宜。因为给肌肤过多外来营养不仅不利于它的自我调节,反而会使它产生依赖性。 作为一名专业美容师,我想帮急于7天之内改善肌肤状态的人制定一个敷膜保养计划:第一天敷深层清洁面膜,第二天让面部充分休息,第三天敷保湿面膜,第四天休息,第五天敷舒缓面膜,第六天敷美白面膜,第七天休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