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各个地方都是什么习俗?

如题所述

在腊八这天,许多地方都有着不一样的民俗。例如北京:发面、太原:准备、河北:吃“发家”、河南:做饽饽、山东、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处的地区、安徽省宿松与太湖交界之处:过年、福建:贴窗花、南方各省:洗邋遢、四川:舍折、浙江:请大菩萨、天津:挂吊钱等等。

1、北京:发面

老北京的民间谚语说,“二十八,把面发”。也就是说,腊月二十八这一天,老北京人在这天把面发上,等到第二天,即腊月二十九才“蒸馒头”。老北京人在年前都要蒸出够全家吃上一个星期左右的馒头,这叫隔年吃。所以老北京人习惯在大年二十八这天“把面发”,开始做有关主食的准备工作。

2、太原:准备主食

据说在太原,腊月二十八这一天,要蒸好“糕儿馍馍两笸箩”,各家各户是要开始准备过年的主食了。

3、河北:吃“发家”

当腊月二十八,在河北人们都会吃“发家”、“蒸枣花”预备除夕祭礼祖宗作供品。因为“二十八,吃发家”是这里多年来一直延续着的一项重要民俗。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在做在当地特别有名的“发馍馍”。

4、河南:做饽饽

河南人是“二十八,蒸馍炸圪塔。”做饽饽时有很多讲究,即这一天不能随便乱串门,尤其饽饽上锅蒸的时候,若是串门不小心碰上要赶紧给人家的灶塘里添些柴,以让锅里的饽饽发的更好。

5、山东、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处的地区、安徽省宿松与太湖交界之处:过年

安徽省宿松与太湖交界之处的地方有许多姓的人家是在腊月二十八过年。安徽省的宿松与太湖交界等地,一直流传着腊月二十八过年的传统。

听当地老一辈的人说,腊月二十八过年是因为当地人的祖辈是老地主,雇佣的仆人因为大年三十之前也要回自己家过年,所以老地主家在三十夜就没有仆人伺候了,于是就提前到二十八过年。

6、福建:贴窗花

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春联和窗花。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 家家户户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寄托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讨得“福到了”的口彩,人们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并希望过往行人见了念叨几句“福到了、福到了”,以图吉利。

7、南方各省:洗邋遢

其实就是打扫卫生,“年廿八,洗邋遢”,春节前大扫除,是中国的传统习俗,意味着将晦气统统扫出家门,迎接新的一年。

8、四川:舍折

腊月二十八这一天,白马人便开始“舍折”(收集柴火),即到每家每户去收集柴火。每个人拿着树棒,跺着地且有节奏的喊着“哦折…”(收集平摊的柴火之意),最后把柴火集中在“格少”(玩耍的地方)。

9、浙江:请大菩萨

绍兴祝福,俗称“请大菩萨”“请祝福菩萨”,起源于宋元时期,至今仍广泛盛行于绍兴民间,时间为每年农历廿三夜送灶司菩萨上天后,到廿八夜之间。

10、天津:挂吊钱

临近过年,只要你去去天津的古文化街或是鼓楼庙会等年货市场逛一圈,看到的准是一片火红的“海洋”。处处都挂着红艳艳的吊钱,有大有小,有长有短。一排排的吊钱儿随风飘动,甚是好看,浓浓的地域特色,年味儿十足。



腊月二十八过年的节日起

安徽省的宿松与太湖交界等地,一直流传着腊月二十八过年的传统。

听当地老一辈的人说,腊月二十八过年是因为当地人的祖辈是老地主,雇佣的仆人因为大年三十之前也要回他们的家过年,所以老地主家在三十夜就没有仆人伺候了,于是就提前到二十八过年,让佣人伺候着吃完年饭,然后在天亮后发工资和物品打发仆人回家,因为古代交通不便,仆人早上出发,一般能傍晚到家。

虽然现今没了地主,但为了图喜庆,当地人仍然保留了腊月二十八过年的传统,当然腊月三十也过年。现今腊月二十八过年逐渐成为当地人的大团圆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