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场美国“糖衣炮弹”动摇不了志愿军的心理防线

如题所述


朝鲜战争是二战后第一场现代局部战争。在狭长的朝鲜半岛,美国倾倒了330万吨弹药,相当于二战总消耗量的一半,海湾战争的30倍。长期以来,很少有人提到美军利用物质优势,在“硬摧毁”的同时,进行“软拉拢”。

朝鲜战场,美军发动的“心理战”。规模和手段都是解放军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二战以来,美军各集团军、军、师都成立了“心理战”师、师、团,并配备了专门的宣传分队。朝鲜战争一开打,美军的“第一无线电广播和传单分发大队”就进入战区执行心理战任务。美国凭借自己最发达的经济基础,采取行贿利诱的手段,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巧克力、可口可乐、野战饭盒,曾经是二战中美国官兵随身携带的三样东西。自诩为“二线队伍”的美国,直到1944年才大规模开战。400万离开这个国家的士兵实际上一年喝了10亿瓶可乐。到处玩的美国大兵走到哪里都是嚼巧克力,高兴的时候甚至还会给身边的小朋友吃。那些饱受战争摧残的西欧人羡慕不已。

这种野战饭盒不仅有黄油面包片、午餐肉、沙拉作为食材,还包含两根骆驼烟和三根火柴,饭后可以抽几次。

美国出兵朝鲜后,立刻把优越的物质生活水平作为炫耀的资本。据统计,朝鲜战争中,美国运送物资7500万吨,大部分用于日常消耗,而实力数倍于美军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仅消耗国内物资560万吨。基本上本地补不上)。美国士兵每天的平均消耗量是30公斤。是中国兵的十几倍,补给质量普遍高很多。平均不到四个美军,所以有一个机车,平均有一百多个志愿军。只有一辆机动车。

这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材料技术差距。对美国志愿军实施无孔不入的“心理战”攻势和诱惑。

志愿军入朝之初,美军一片混乱。未能组织起系统的心理攻势。1951年初,美军反击,通过各种渠道展开心理战。

这种心理攻击往往伴随着空气炮。一阵猛烈的火力掩护后,低空盘旋的飞机和坦克的高音喇叭高喊:“联合国军的飞机大炮威力大吗?”然后国民党女特务软软地投降了。

在战争开始的时候。美军的心理攻势对新中国一些训练有素的英雄部队作用不大,只能引诱一些坏分子。

志愿军在汉江南岸开展游击战。是衣食弹药贫乏的困难阶段。虽然某师伤亡减少一半以上,但大部分官兵士气高昂。王顺青在辽沈战役中被俘,隐瞒了国民党卫生营营长的身份,成了38军的一名军医。被美军俘虏后,他接受了特工训练,并被任命为战俘营中级别最高的俘虏军官。几天后,美军飞机在该师阵地投掷了大量他与两名裸女的照片,引得众人大骂他无耻。

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全国军民深入开展“三观”教育。再加上解放战争时期美国支持蒋介石的旧账犹在心头,部队养成了艰苦朴素的作风。官兵们普遍对这种行为采取轻蔑的态度

第五次战役前,大量军队涌入朝鲜。比如刚刚编入大批起义叛变的国民党第3兵团的士兵,来不及严格审查,只强调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入朝后,少数人遭遇了饥饿和投机的恶劣环境,被敌人的火力和心理双重攻势所动摇。

在第五次战役后期的北退中,混在军队中的原国民党骨干分子趁机进行破坏和煽动。结果,大批官兵失踪,其中一些是叛逃者。绝大多数志愿军战俘在这次行动中落入敌人手中。

从1951年夏天开始,政治机关改变过去的“内防”方式,进行内部清洗和鉴定,把出身复杂、不可靠的人从前线清除出去。同时,各部队应成立政治保卫队,主要措施是积极揭露和驳斥敌人的宣传内容。

当时美军拥有绝对的空中优势。拥有远程交付的手段。没有办法通过投放传单、文章、电台煽动来阻止。志愿军政治部简单宣传敌情宣传内容,发动干部战士提问,展开辩论,政治工作者讲解,寻找弱点,组织反驳。

在朝鲜战场上,美军对志愿军的宣传有一个根本弱点,就是用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材料和惯用的口吻。往往适合中国被打倒的士绅的心理。如美机抛出大量精美印刷的贺年卡,描绘一个身着旗袍的美女,怀抱一个衣冠楚楚的孩子,旁边写着唐诗首,“可怜无定河,梦中仍是少女”,希望以此来动摇中国指战员的士气。

出身贫农家庭的指战员不仅不懂诗,而且对这种脱离自己生活的画感到厌恶,纷纷骂:“不知道是哪个地主婊子。”

当时美国宣传中国的土改是“民不聊生”,但志愿军绝大多数官兵都认为自己得到了世世代代盼望的土地。

又如,敌人宣传镇压革命运动是“杀民”,志愿军官兵已切身体会到,一切被压迫的人都是欺压百姓的恶霸。

政治工作者抓住这些歪理邪说,进行了有力的驳斥,使广大官兵认识到美军的宣传完全是非黑即白,越听越逆反,心理上产生的恶感也越多。

美国一直抓住志愿军的一个真实弱点————落后的物质条件——打宣传战。双方对峙时,敌人散发了大量的联想传单,上面印着一张“联合国军”戴铜盔的照片,上面写着“戴盔防炮、防子弹、防沙砾十分重要”,以使中国官兵不满上级不发盔。

中国建国时,国民总收入只有美国的1/24。人均收入只有它的1/70,很难长期追上对手。睁大眼睛面对这个问题还是闭着眼睛回避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志愿者政治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志愿军的政工人员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针锋相对地进行解释,说明艰苦主要是旧社会的崩溃和敌人的轰炸封锁造成的。随着祖国的支持和国内经济的发展。物质条件肯定会改善。

这种解释使指挥官和战士们相信,从长远来看,他们在物质条件上肯定能赶上美国。我自己保家卫国的战斗,正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当条件困难时,志愿者的各级领导以身作则。指挥官彭坚持几个月不吃蔬菜,和其他人一样,他穿着打补丁的制服。毛泽东的儿子我们

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的越战越强,士气越来越高,防备敌人心理攻势的能力越来越强。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前线的物质条件改善了。

时任十九兵团司令员的杨得志回忆说,长征时,部队大部分时间都能吃到热饭。在朝鲜的最初几个月,他们因为敌人的空袭而无法生火。连一顿热饭都没有。

因为炒面已经雪水混合了好几个月,很多老兵看到多年的油茶面都会觉得恶心。当时部队里有句笑话:“把装着炒面的干粮袋挂在树上,连飞机都不要打。”

因为几个月吃不下饭,很多指战员都有夜盲症。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很多人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在第四次和第五次战役中,因病减员人数一度超过战斗人数。

转入阵地战后,国内经济迅速恢复,志愿军后勤部也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杜绝了缺粮和炊事休息的问题。

当时,毛泽东特别告诉我们,前线的每个士兵每天必须吃一个鸡蛋。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后勤部门的颠簸,生鸡蛋经常会摔碎,所以国内提供了专门的蛋粉,大量的罐头、海鲜、干菜等被运走。

当时国内部队供应的大多是高粱米和小米,志愿军的供应定额是大米、面粉等面粉和大米,占70%。部队一般在战地种菜,加上散烟挡光灶的推广,敌机很难发现做饭的火苗,前线部队基本能保证热饭和开水。

到了1953年春天,除了少数前线值勤军官,指战员早餐都是油条和豆浆。

志愿军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士气和抗击敌人心理攻势的能力。吃糠咽菜长大的中国军人,每顿都能捡到肉罐头加蛋粉的美味米饭。那些美式巧克力,玻璃袋装的奶糖,野战饭盒。你失去了你的魅力。

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志愿军官兵对敌人的“心理战”已经习以为常,对其传单、广播和各种空投物品基本嗤之以鼻。美军耗资巨大的心理战攻势最终也是黔驴技穷,束手无策,完全无法撼动志愿军不动的心理防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