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考研题目: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政治考研题目还是从新华网上摘下比较权威的回答吧。

解读十一五:为什么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新华网北京11月1日电题:为什么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九五”计划中,中央科学地判断我国发展形势,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这些年来,各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取得了积极成效,企业效益和产业发展效率都有了很大提高。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实现根本转变,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和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格局还在继续。

粗放的增长方式超过了国内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也对整个世界产生重要影响。对这种状况,《建议》作出明确和重要判断,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出路就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展望未来,如果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可以转变过来,发展就可以持续;如果再转变不过来,将严重制约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建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目标,要抓住以下重要环节:要转变观念,坚持科学发展,要全面理解发展的内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尤其要大力发展能耗低、需求大的现代服务业,提高先进制造业的比重,通过结构调整,构建增长方式转变的物质基础;要努力提高科技水平,大力推广和普及先进适用技术,加快运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要增强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形成转变增长方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动源;要加快改革引发粗放型增长的体制和机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机制,加快完善相应的法律和法规,把企业投资、生产行为和政府行为“逼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要从根本上转变干部政绩考核办法和经济绩效考核办法,引导广大干部求真务实,扎实工作,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引导领导干部转变发展观念,更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彻底转变引发粗放增长的动力机制。要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鼓励资源节约,提倡文明消费和适量消费,建立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要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使广大青少年充分认识我国环境面临的严峻挑战,认识我国未来发展的资源制约,进一步树立忧患意识和责任心。要加强执法监督,进一步严格技术标准,提高市场准入水平,通过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办法,使粗放增长的企业和个人行为受到严厉惩戒。(完)
来自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5-11/01/content_3712975.htm

马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7年会上的演讲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 马 凯

(2007年3月18日)

女士们、先生们,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刚刚过去的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10.7%,增速已连续四年保持在10%或者多一点,而且年度之间、季度之间波动都比较小,呈现出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物价较低的良好态势,总体上是令人振奋的。但是喜中有忧,主要是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2006年,按现行汇率初步测算,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5.5%,但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较高,比如能源消耗24.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15%左右;钢表观消费量为3.88亿吨,占30%;水泥消耗12.4亿吨,占54%。即使考虑到汇率因素,中国的资源产出效率也是比较低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既有阶段性、转移性因素,也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依然粗放密切相关。从阶段性因素看,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的历史时期,国际经验表明,这一时期是资源消耗增长的爬坡阶段。随着经济规模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资源需求总量和消耗强度在较长时期保持较高水平,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从转移性因素看,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高消耗、资源性的产业转移到中国,相应地加大了我们的资源消耗总量。随着大量“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中国也直接或间接地出口了大量能源资源。比如许多国家自己不再生产或减少生产焦炭,同期,中国焦炭出口从1991年的108万吨增加到去年的1450万吨,此外,去年我国还净出口煤炭2500多万吨,这是直接出口。同时,我们还间接出口了不少能源资源。去年我国净出口粗钢3434万吨,未锻轧铝70万吨,彩电及整套散件1.04亿台,机电产品1217亿美元,这里面都包含着能源资源的消耗。比如一吨铝耗电15000度,净出口70万吨铝就等于出口100多亿度电。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增加的资源能源消耗,相当一部分是对其他国家或地区资源消耗的“替代”,是对世界能源资源供应的贡献。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资源消耗高、环境压力大,突出地表明中国“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与国际先进水平比,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15%,火电供电煤耗高20%,水泥综合能耗高23.6%。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如果不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把过高的资源消耗降下来,中国经济虽然一时可以增长很快,但走不好,也走不远。加快转变增长方式,走科学发展之路,已成为我们内在的迫切要求。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只是某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世界性难题。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转变增长方式的具体模式也有所不同,既有以美英为代表、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和竞争推进的自发渐进型,也有以日韩为代表、强调发挥市场、政府合力的市场增进型,还有以前苏东地区为代表、主要依靠行政力量推动的政府主导型。根据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在推进增长方式转变时,我们强调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另一方面,又要注重发挥政府引导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科学制定规划,完善产业政策,综合运用财税等经济手段,引导市场主体自觉转变增长方式。

女士们、先生们,

转变增长方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综合措施。首先,要更新发展理念。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前提。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增长方式。要摈弃片面追求GDP产出而不计资源环境成本投入、只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不顾及后代人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其次,要优化经济结构。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是相互联系、互为制约的两个方面,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增长方式粗放、增长成本过大的重要原因。目前,在我国三次产业中,工业比重过大,工业中高能耗、高物耗的重工业增长偏快,这是我国单位GDP能耗高、环境压力大的重要原因。要大力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特别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到2010年,使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再提高3个百分点,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工业内部,要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强化产业政策引导和环保、能耗、水耗、安全、质量、技术等准入门槛约束,加快产能过剩行业调整。目前我国炼铁产能4.5亿吨,炼钢产能5亿吨,其中有10—20%的工艺落后、能耗较高,电力装机容量达到6.2亿千瓦,其中单机10万千瓦及以下小火电机组有1亿多千瓦。我们将采取综合措施,未来五年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亿吨,落后炼钢产能5500万吨,关停落后燃煤小机组5000万千瓦。

第三,要促进节能减排。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节能减排同转变增长方式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一方面,只有加快增长方式转变,才能把过高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降下来;另一方面,抓好节能减排,又是转变增长方式现实有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为此,我们将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约集约用地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除了要调整经济结构外,还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更加重视源头控制。把节能评估、环境评价作为市场准入的强制性门槛,实行耗能产品最低能效标准,扩大强制性能效标识实施范围,要求所有新建火电厂都同步安装脱硫设施。二是切实加强重点领域。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工业以及建筑和交通两大行业的节能工作,全面实施低效燃煤工业锅炉改造、绿色照明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加强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重点企业节能管理。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的原则,改进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积极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废旧家电回收处理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逐步建立健全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第四,要依靠科技进步。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转变增长方式的本质是更加高效地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实现尽可能多的产出。在能源资源约束强化和低成本竞争优势弱化的情况下,只有将增长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经济发展才是有后劲、可持续的。要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努力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力争在重点优势领域取得突破;支持高效节能产品推广、重大节能项目建设和重大节能技术示范,培育一批技术推广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援助;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形成一大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带动转变。

第五,要深化体制改革。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保障。要逐步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为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创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积极稳妥地推进水、电、成品油、天然气等重要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征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充分发挥价格在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中的杠杆作用;改革财税体制,制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方案及配套措施,深化资源税制度改革,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加快金融改革与创新,引导信贷资金投向节能减排、技术进步等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的领域。要加快培育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市场主体,增强企业自主转变增长方式的内在动力,推进企业调整重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同时,还要促进企业强化科学管理,降低原料、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等各个环节的物耗和能耗。

摘自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7-03/20/content_5869958.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21-02-01
考研应该是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变化,增强我国抵御国际风险的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下的国际竞争中我国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
实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首先应该按照"两个坚持"和三个发展"的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即:"两个坚持"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三个转变'就促进经济增长是要把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是要把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促进经济增长就是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
再者,可以依靠以下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
2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3.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
4.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5.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6.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7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此为满分作答模版````看样子你也是研友,一起加油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