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房产”,不可不知的资产配置“新范式”

如题所述

金融房产是一种资产配置的方式,通过配置某种金融产品,使其发挥保值、增值作用,并产生稳定的现金流收入。这种资产配置方式类似于传统的投资房产,但更为灵活和便捷。

近两年,大家时常能见到“金融房产”这个词。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什么价值呢?能作为资产配置考虑吗?

1、什么是“金融房产”?

简单来说,就是配置某种金融产品,让其发挥保值、增值作用,并且持续产生稳定的现金流收入。这就像过去很多人热衷投资房产,稳稳的坐等升值,出租后,每月还能按时收租产生现金流收入一样。因为其殊途同归的金融本质,故而,大家将能达到这种资产配置目的工具称之为“金融房产”。

2、哪些人适合“金融房产”?

那么金融房产适合哪几类人群呢?包括但不限于这几类人群:

在一线城市非核心地段拥有多套房产的人。

在二三线及以下城市拥有多套房产的人。

在一线城市有一套房产,在二三线及以下城市投资一套及以上房产的人。

持有一套自住房,打算给孩子留一套房产或是打算投资房产来养老的人。

面对“金融房产”,持有人可以让其发挥以下几个作用:

价位合适时“卖房”套现,拿回本金及收益,另做打算。

缺钱,可出手一间房实现部分套现,之后“大房改小房”继续升值、收租。

临时周转,可以抵押贷款,贷款结束后继续升值;一直持有,离世后,“金融房产”成为可定时,定向,定额传承的资产,继续给到二代、三代使用;对于企业主来说,还能有效隔离公司债务的连带责任风险。

3、实体房产不香了吗?

实体房产还香不香,就要看买的房子还是不是“优质安全资产”。

是,当然要买。

不是,就需要谨慎斟酌。

“优质安全资产”的标准,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优质”,价值稳定,能跑赢大部分资产品类。

二是“安全”,波动不大,升值可以产生稳定的现金流。

篇幅有限,我长话短说,中国城市的房价以新房价格计算的房产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0-2012年,中国房产是优质安全资产。

第二阶段,2013-2021年,出现分化,部分城市的房子是优质安全资产。

第三阶段,2022年之后,持续剧烈分化,但少数区域的房产仍然是优质安全资产。

而这一波房地产行业的大红利期孕育的大批房产暴发户,都源自过去4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高速城镇化、房地产行业高速增长等形势下,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惯性思维,认为房产投资是可抗通胀的刚性兑付产品。

但随着近几年,自2016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及“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房住不炒”这一提法已有7年时间。包括近期国家开始全面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无一不在昭示着,房地产必增值的刚性信仰已然被打破。

2016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及房住不炒。

2019年是过去10年最差的一年,却是未来10年最好的一年。这是19年全网都在说的一句话,当时,不懂经济形势的人觉得这句话特矫情——已经好了40年了,难道不应该是一直好下去吗?而紧接着,在全球经济下行、中国产业转型、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之外,出现了新冠疫情这一变量。

现在,回看过去三年,感受当下,再细品2019年底那句话,它是不是神准?那再往后呢?房地产市场的神话还能依旧吗?建立在过往经验上的想象还靠得住吗?

往后看5年,中国经济增长对政策的依赖度很大,假设宏观政策是“稳妥积极”,我们可以预期GDP平会有4-4.5%左右的增长。此外,中国目前还面临几个现状:

城市化率接近70%,人口大规模流入城市的区间已经不大。

相比10年前,中国25-39岁的生育主力人群占比下降超过20%,而且教育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也在影响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2020年,中国城市住房自有率是73%,整体高于发达国家60%的水平,但北上广深的自住房率仍低于60%。

给定未来的中国经济增速和社会现状,大概可以预期,中国房产的年化收益很可能徘徊在2%左右,但一线城市的房产回报仍有很大概率维持在5%(注意,这是新房)。

所以,当你问房子还要不要买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是否能接受一个2%或者5%左右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产品。或者问问自己,有没有眼光和运气做出超过这种收益的个体选择?

4、“金融房产”VS实体房产如何选择

在说如何选择前,先盘点下,常见的可投资金融品类,无外乎以下几种:

一是实体房产,站在现在看未来,不一定优质,而是市场剧烈分化的一个局面,不可一揽子否定其价值,也不具备当年经济发展初期,还能普涨的行情。

二是股票、基金、期货、黄金以及各种金融衍生品,很多人都操作过,周期、涨跌、变现时机等变量因素的影响,短期内都会牵动你的情绪,长期价值也没有确定增值保值的属性,这里就不多说了。

三是古玩、珠宝、字画。这类东西,好。不过也有局限性,最大的局限性是受众窄、价格没有确定标准。

四是本文开篇提到的“金融房产”。

从优质安全资产的两个标准来考虑,能拎出来进行相同维度比较的产品,就剩“金融房产”和实体房产。如何选择的标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变现能力。

2、收益能力。

3、投资门槛。

4、其他附加价值。

先来看看某一套“金融房产”的表现,假设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总价100万,以孩子名义买入,分五期付款,每期20万,这个压力相对来说比实体房产,首付动辄百万,大几十万要来的轻松多了吧。

交完后每月收租2500元,每年就是3万,你无需打理,不担心断租,更不用缴纳房产税,省心省力,稳稳收租70年,总收租70*3万=210万,而此时的“房价”由投入的100万变成了286万,此时你可以有2个选择,一是卖掉拿回286万,二是继续收租,持续增值。

而现在,如果你要买入一套实体房产,按前文分析的逻辑,首先应该选定优质安全的资产,那起码得是一线城市的核心地段资产,你才能安心长期持有,因为不担心下跌风险,也无惧那1-3个点的房产税,只要增值空间还在,这里房产值的是住宅,长期收益稳住也就是一个2%或者5%左右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产品。

首先,比收益能力:

金融房产是一个无限接近3.5%复利的产品,持有时间够长,甚至都能超过3.5,相当于年化10几以上;而实体房产,前提要选对能保值增值的优质房产,长远看,才能保住不到5%的年化。

再看,变现呢?

如果家里急需用钱,出售这套房,你着急套现,如果叠加当下市场行情不好,买家没有道理不砍价,还要考虑到位置和未来房屋老化的问题,若干年后,这套房值多少钱也有很大不确定因素。

而金融房产,经过三年封闭期后。这套“金融房产”几乎每年的收益率都在3.5%。同时,这“金融房产”的现金价值是合同约定的。如果想“卖房”,根据那一年的现金价值结算即可,不打任何折扣。如果你只想用一小部分钱,那就卖掉一个“房间”,其余房间还可以继续3.5%复利升值。

接下来,看投资门槛:一线城市的优质房产,投资门槛,就算买个一室一厅40平米的小户型,也需要400万以上,假设你有房票,首付3成也得120万;而金融房产的门槛,就比较灵活了,丰俭由人,从结果来看,投多少,取决于你当下手中握住都少净资产。

最后,金融房产有,实体房产没有的是,它可以隔离债务风险,定向传承,对于企业主来说,就大大减少了债务和财产纠纷,省去不少麻烦。

上面提到的“金融房产”其实是一种典型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保险产品中,除了保障类外,还有能带来增值或现金流的储蓄类产品,比如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根据合同,这些产品有约定好的生存利益和身后利益给到客户及收益人。

面对不再顺风顺水的经济环境,以及未来人口结构的变化,优化家庭资产,增加安全性轻资产,是让自己拥有稳定、持续资金池和现金流的选择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