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控制包括哪些环节

如题所述

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常常存在重视编制而忽视执行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理论界对于预算执行控制的实际指导工具不足。财政部发布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200号——预算管理》(征求意见稿)通过8条内容,将预算控制划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相应的控制手段包括预算编制、以资金审批为核心的过程控制(针对资金支出事项),以及预算分析(针对非资金支出事项)。然而,《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200号——预算管理》(正式稿,财会〔2017〕24号)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了大幅精简,明确了预算控制包括预算分解、过程监督和差异分析。
在实践中,许多企业基于授权审批的预算控制理念,将预算控制简化为资金审批和费用控制,认为不超预算就是控制水平高的体现。但这种费用控制的预算控制方式偏离了预算的核心原则,即指导和促进业务活动,可能导致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隔阂,降低管理效率,甚至削弱业务部门的工作积极性。正确的预算控制观念对于全面预算在战略承接和业务活动指导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实务工作,我们可以总结预算控制方式,沿用预算管理应用指引中的大控制概念,将预算控制概括为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分别对应控标准、控过程(业务)和控结果(财务)。从控制效果来看,越靠近前端的控制,其时效性和效果通常越强。
1. 事前控标准
事前控标准是指预算编制应基于业务假设条件和计划,并为预算科目设定明确的业务、技术和财务标准。对于管理基础良好的企业,还可以通过滚动预算来定期调整预算内容。预先明确的绩效考核方案也是一种事前控制方式,能够通过激励约束机制来引导业务人员的行为。
2. 事中控过程
事中控过程强调预算控制应与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相结合,对业务先导性和过程类指标进行持续的过程控制,从而实现对财务结果类指标的控制。有效的预算预警体系应与基于业务先导性和过程类指标相结合。在实务中,预算执行控制面临的最大挑战通常是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缺乏系统的业务和过程指标及目标值,导致执行控制阶段缺乏依据,只能依赖事后的财务审批控制。
从某种意义上说,执行控制才是预算管理的核心。只有明确了未来如何控制,预算管理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