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甲天下”谁说的?到底洛阳/菏泽的好???

“洛阳牡丹甲天下”谁说的?到底洛阳牡丹好还是菏泽牡丹好???
到底哪是牡丹之乡??????????

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而“甲天下”于宋,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洛阳牡丹不仅以其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而美誉迩;以也其造化钟情,天下君临而总领群芳。洛阳也成为人们心目中牡丹之圣地。洛阳牡丹栽培始于隋朝,隋炀帝(605-618年)“周二百里为西苑……易州进二十箱牡丹”,并记述了牡丹品种名称。宋高承也称“隋炀帝世始传牡丹”。可见洛阳为我国最早的牡丹栽培地之一。

到了唐朝,作为陪都的洛阳,牡丹的种植更加广泛,牡丹品种更加丰富,并出现了从事牡丹专业人员。“洛人宋单父,善种牡丹,凡牡丹变异千种,红白斗色,人不能知其术。”当时牡丹至少有5种颜色:殷红、深紫、桃红、通白、黄色,同时出现了重瓣品种。后唐庄宗(923-926)曾“在洛阳建临芳殿,殿前植牡丹千余本”,其规模不亚于长安唐宫。

北宋时,洛阳牡丹规模为全国之冠。牡丹出“洛阳者,为天下第一也”。洛阳人对牡丹不呼其名,“直曰花。其宰谓天下真花独牡丹”。“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况为遨游。”可见,牡丹人养牡丹、赏牡丹已成为民风民俗。其时,牡丹的栽培技艺普遍提高,在播种繁殖的同时,用嫁接的方法固定变异,牡丹“不接则不佳”,使得新品种不断出现。

当时,姚黄出自洛阳司马坡的姚氏家,魏花出自晋宰相魏仁溥家。洛阳地方留守钱惟演赏之曰:“人谓牡丹花王,‘姚黄’真可谓王,而‘魏花’乃后也”。

北宋时洛阳不仅成为我国牡丹栽培中心,同时出现了一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为牡丹研究推广及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景佑元年(1034年)欧阳修著有《洛阳牡丹记》,列举牡丹名品24种,总结了牡丹栽培、育种经验,记述了洛阳人种花、赏花习俗。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其后周师厚(1082年)的《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列举牡丹109种,芍药41种。元佑年间(1086一1093)张峋撰《洛阳花谱》,列牡丹119种。这些专著对促进当时牡丹发展及后人研究牡丹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北宋之后,由于战乱与沉重的赋税,洛阳牡丹品种与数量大减。在元朝近百年的历史过程中,牡丹的发展进入低潮时期,优良品种难得一见。

明清时期,洛阳牡丹已缓慢恢复阶段,据清乾隆年间《洛阳县志》记载,洛阳有牡丹品种163个。民国时期,战乱频仍,洛阳牡丹品种仅剩50余个。

新中国成立后,洛阳牡丹得到恢复与发展,在收集、整理传统品种的基础上,开展了新品种选育、国内外牡丹优良品种的引进工作,品种数量迅速扩大。1962年,洛阳牡丹品种为105个,1985年为265个,1990年达538个。而今,洛阳牡丹花色甚丰,有白、红、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等9个色系,国内外品种近700个。

为发展特色产业,宣传洛阳,1982年洛阳人大审议并通过了命名牡丹为“市花”和确定每年4月15-25日为洛阳“牡丹花会”的议案。为加大对牡丹科学研究力度,1983年12月,洛阳市政府决定成立洛阳牡丹专业研究机构--洛阳市牡丹研究所。1984年经国家城建部批准,在该所的基础上,成立中国洛阳牡丹科研中心。之后,洛阳政府为大力发展牡丹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及优惠政策。目前各大公园、生产园圃、街道、机关、庭院遍植牡丹,牡丹种植面积近万亩,使洛阳逐步成为名副其实的“牡丹城”。

纵观洛阳牡丹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历代兴亡的演变史。难怪李格非叹曰:“天下之治乱,侯于洛阳之盛衰;洛阳之盛衰,侯于园辅之废兴”,此言甚诚。在改革开放国泰民安的今天,在迈进21世纪继往开来的今天,雍容富贵,情系万众的牡丹必定会益增美艳,倍崇尊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3-11
洛阳牡丹甲天下
牡丹的名气,主要是文化
1、牡丹文化从历史考究,不用讲,地球人都知道:“洛阳牡丹甲天下”
2、牡丹的品种洛阳最全,政府很注重资源的保留和发展。(荷泽的牡丹数量很多,可以称为牡丹之乡,但象农民种菜一样,是为了卖钱的,可以说荷泽牡丹是以商品为主)
3、同样一株牡丹,从荷泽移植到洛阳,过一年以上,所开的花就比在荷泽开的花要大的多、要艳的多。(这是我的亲身经历,我们曾经从荷泽买过50万株牡丹在洛阳种植)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第2个回答  2007-03-06
洛阳牡丹甲天下 这句话是古语了 也可以说是古人的顺口溜
至于哪里的牡丹更好 依我看 应该相差不是很大
不过公平的说 要是我选的话 我更宁愿去洛阳旅游 毕竟洛阳除了牡丹之外还有更多好东西
荷泽 好象就稍微薄弱了一些了
大家说是这样吧
另:荷泽牡丹甲洛阳 这一句是认为的加上去的 就根本没这句话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03-03
洛阳的牡丹讲的是文化!
荷泽的牡丹是产业!

一种是民族文化
一种是出口创汇

不知道提问者是在乎永恒的文化还是一时的经济!
别的就不多说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7-08-05
传说唐后武则天在一个隆冬大雪纷飞的日子饮作诗。她乘酒兴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一夜之间绽开齐放,惟有牡丹抗旨不开。武则天勃然大怒,遂将牡丹贬至洛阳。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这更激怒了武后,便又下令烧死牡丹。枝干虽被烧焦但到第二年春,牡丹反而开的更盛。
靖康年间,金军攻破北宋京城洛阳,牡丹从此衰落.但自从洛阳牡丹享誉之后,各地慕名者纷纷前来求购,这就使得洛阳牡丹流传全国。 主要在寓意
就和桂林山水甲天下一样,只是一个典型,并不是说其他的不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