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辩题丨年纪轻轻“精致穷”我错了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1
今年六月,人民日报谈当下一些年轻人对精致生活的追求:“小家电,非名牌不用;赏樱花,非日本不‘刷’;吃面包,非‘全麦’不碰;选服装,非‘设计款’不穿……”引得网友热议。

年轻人进入社会不久,收入有限,但没有因此而放弃追求精致,他们为了自己所向往的生活和喜欢的东西变穷,被网友统称为:“精致穷”。

双十一号角即将吹响,《奇葩说》第六季也非常应景地在此时推出了一道关于“精致穷”的辩题:

本期请来了一位锦鲤嘉宾“杨超越”,面对精致穷,她透露:曾经一个月只有800元的工资,但是看到街边自己喜欢的裙子,愿意花700元果断买下,这个月剩下的日子靠喝白粥度过。

而当蔡康永追问:这条裙子有带来正能量吗?超越妹妹这么回答:

“年轻人的生活,有的时候像在吃*,可是咽得下去就能吃,所以我想把这个*,尽量变成巧克力味”,本季令人耳目一新的哈佛新人许吉如开场就让人眼前一亮。

她谈到了东施效颦的故事,东施不知道西施的美,美在气质,美在内心,盲目模仿让她变得更丑了。但许吉如认为,这没有错,这是东施关于美的认识和美的觉醒的第一课。回到辩题,只有自己真正地去经历了精致穷,去感受它,才有可能做出改变。

在这里,我反倒是觉得在吉如的字里行间,也在认可精致穷本身存在的问题,只是这样的问题不是由别人来教导,而是需要亲身去感受。而本场当之无愧的MVP,我认为是同为哈佛的法学学霸詹青云。

从超越和吉如的观点中,我们听出了年轻人的理直气壮,为我的喜欢买单,这有错吗?而詹青云却谈到,我们不是在为喜欢的东西买单,而是在为“精致”这个概念买单:“是因为有一个声音不停地在用流量和网红告诉我们,这就叫精致”。

我的朋友在看到这段话时,脱口而出:“说的不就是我吗?”由于商家精心创造的精致场,越来越多挪作他用的东西堆积在了本身不大的出租屋里,而詹青云说的,则是一串永远没有句号的排比句。

“什么时候我们觉得离精致的距离很近?”“下单的那一瞬间。”我们以为买下了这些就和榜样离的很近,可是区别在于,我们的榜样真的有在读书,真的有在跑步,这些都需要时间的积累。而商家们在乎的不是时间,在乎的是你瞬间提升又瞬间破灭的那一个瞬间,那一种转瞬即逝的爽感。

作为一名生在包邮区的我,太能理解青云的这番话,每次购买前精心选择,提醒吊胆,在下单那一刻激动万分,却在到货之后慢慢变得索然无味。我们是这个精致幻觉世界的受害者,却也是这个消费浪潮的构建者。

曾经,一个女大学生被舍友无情曝光。在她的朋友圈里,是带有ins风精致打扮的宿舍,而在舍友的眼中,则是非常邋遢,而镜头前所谓的干净也只是在宿舍一角摆上小桌,用素色的布盖上脏乱的地方作为背景,给美食和镜头中的自己摆拍。而这种精致,却让她每个月需要至少支出4000元。

从心理学的角度,人性总是倾向于接受越来越好的生活。这种精致,跨过了我们需要时间积累的努力,直接到达了努力的终点站。当我们提前尝到了甜头,剩下来的一切则只有艰辛。

有人说:“同样是享受,我提前了不是更好吗?”可致命之处就在于,我们享受的过程等不起努力的时间,我们的欲望像一团不断变大的球,当你还没有努力到足够支撑这次的支出,你的下一个欲望已经为你瞄准了目标。

《老友记》里Ross认识了一个“精致”的女孩儿,当他来到女孩的家中,才发现精致只是一种表象:

伪精致是一个有去无回的幻觉迷宫,走得越远,就陷得越深,而穷只是代价之一。

还记得《非诚勿扰》拜金女马诺的那一句名言吗?看似因一句话爆红网络的她,却因为不文明的举止最终被广电总局封杀。

而黄执中在节目中谈詹青云:贷款100万,在国外欠了很多钱留学去哈佛,却能安静地在地铁上读《庄子》。这种内心世界的富足能持续地为她铺垫更好的未来。

人的本质就是粗糙,所谓的精致都是一种包装,是我们刻意去遮蔽粗糙的现象。精致本身并不犯法,无论精致还是粗糙都是一种存在,存在即合理。

区别在于,外在的精致需要我们不停地消耗,而内在的精致却能给我们不停地产出。前者在于欺骗自己,接受不了原本的生活,而后者能够实实在在地拥抱这个原本就粗糙的世界,即使身在粗糙的环境中过着粗糙的生活,一样因为内心的富足而感受到充实。

双十一要来了,今年铺天盖地的活动也是提前开战,“一顿操作猛如虎,盖楼最后两毛五。”看着你手机里的购物车,有哪些是在为“精致”这个概念买单?

卸下包袱 到青年人的聚集地 听最真实的声音

本文主笔 :白告先生

作者微信 :Geoffery-s

微信公众号 :我们都是职场青年

头条号 :下班看点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