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盒桑葚的补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31

我彼时读到桑葚一词,内心忍不住波澜起来,倒不是被书中文字的魅力所折服,而是那段文字中有儿时生活的种种辛酸。

桑葚有在民间有许多叫法,桑果,桑枣,在我们那是唤作桑枣,但凡小巧一点的水果都可以唤作枣儿。我几乎没有吃过桑枣,我估计迅哥儿是吃过的,紫红的果子看着很是诱人,况且又是稀疏平常的果树,不必担心吃了会中毒或者拉肚子什么的。

桑枣在我们村是很常见的一种树,又高大,结着许多果,自然是看不到红白未熟的,等到成熟了之后落在地上都是黑色的,却流出乌红的汁液,让还是小孩的我看了觉得匪夷所思。

我有好多次想尝一尝,但落在地上的又很脏,或者是破了相的,不够资格入我口。高大的树上结着串串黑果,仿佛伊甸园里的苹果一样在诱惑着亚当。

爬树我是不会的,但够下高处的桑枣也是有工具的,爸妈就有办法,他们拿着长长的竹竿,竹竿尽头绑着一把镰刀,可以很轻易的削下桑树枝条,落到地下总还有几个完璧无瑕的桑枣可供饱腹。但往往还没来得及翻找,就被爸妈拿去揣到蛇皮袋里,时间总是很紧迫,我也跟着自行车辗转到各处有桑枣树的地方,听说桑枣可以卖钱。

桑枣去除果肉和水分,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就是桑籽,晒干之后金黄色的颗颗分明,有商贩专门来收集这些,可以往上游转手买卖,变成小桑树苗。桑树苗一般卖给全国各地养蚕的集体户的农民,要知道,养蚕是农村收入性价比最高的一场运动了。

说是运动一点也不为过,从拿了蚕种之后,等到小蚕在黑乎乎的箱子里孵化三五天后就可以进入蚕匾中吞食桑叶。桑叶汁美鲜嫩,蚕宝宝吃的是爱不释口,沙沙声不断。通常20多天就可以结茧进行售卖,这期间最繁忙的当属女人。清晨要起早去采桑叶,父亲也会去做工,通常我起床的时候,母亲已经浑身湿漉漉的背着两口袋的桑叶,“清晨露水重的很嘞”,我听到母亲的抱怨。

桑叶是小家伙们的食物,也是我们全家的经济来源之一,除了采桑、还有分拣、喷药、喂食、换匾、处理污物等等。前几步我是一点忙都帮不上,主要母亲嫌我手脚太慢,一堆桑叶如果不处理及时就会失去水分,蚕宝宝吃起来也不那么开心。

我只有在这个时候才会没来由的生出一种想法:蚕宝宝比我还重要,看我连早饭都来没吃呢? 当然我经常会使小性子,说蚕的坏话,比如小东西就知道吃,把屋子搞得臭臭的。但每次都被母亲一顿批评,说这是蚕宝宝,要这样那样的爱护它、尊重它,不准叫“蚕宝宝”之外的名字,否则下次就不再返还过年的压岁钱。

为了压岁钱,我只好收起嘟囔,无奈是英雄气短。

不到2个星期,从最初的小虫一样的蚕宝宝已经变成个头非常大了,胖乎乎的样子使我对它变得有点喜爱了,我也时不时的帮母亲给蚕宝宝挪窝,蚕匾也从最初的2个变成了20个,毕竟它们成长的速度很快。 这得益于我在做着各种奇怪的梦的时候,它们不分昼夜的啃食

它们吃了拉,拉了吃,我和母亲忙着给它们“换尿布”,搬新家,等到20天的时候,个个不怎么吃桑叶了,全都处于静止不动。如果你仔细观察它们,透着阳光,它们的身体呈现出一种透明的状态,略带点微黄,是看不到一丝绿色。

我原先还奇怪吃了那么多绿色的桑叶,怎么一点不变成绿色?它们已经悄悄的蛰伏不动了,有经验的母亲和邻居交流各自养蚕的进度之后,知道蚕宝宝快“上山”了,也就是结茧的意思。

最后几顿晚餐它们的饭量忽然减少了很多,家中于是就累积了好几麻袋的桑叶,只好便宜了院里的山羊,它们可是打一开始就眼巴巴的看着。

除了食量减少,还需要在它们“最后的晚餐”中加入一种药剂,类似于催化进入结茧状态的作用,可能是还有一些没有达到“毕业条件”。

准备好结茧的网格子,这些蚕宝宝就会自动跑到一个个格子的小房子里专心结茧成蛹,如果有两个“迷糊蛋”跑到一个格子里,那么就会看到就有一个较别的茧大一倍的茧,我也称之为“大头茧”。

收蚕茧的人喜欢白净标准的单茧,也是为了后面抽丝方便。卖相好不好,决定了平均价格,低也低不到哪去,多是一口价,少则每家卖到三五千,多则近一万,还有什么比一个月忙碌来钱更快的农活呢? 赚了辛苦钱可以供我读书,也可以添置家物,补偿家用

桑葚和蚕茧是如此紧密联系在一起,就如同我跟着爸妈的自行车游遍各大村庄的桑树。

收集到的许多蛇皮袋的桑葚都堆在院子里,散发出腐臭的味道,围绕的苍蝇越多,说明堆积的时间越久。并非是他们懒得处理,而是趁着桑葚成熟的时候多采一些,免得被他人抢先,当然, 为了开拓新的“领地”,会去很远的村庄,我迄今为止都不知道去过多少个村落了

终于他们觉得已经收集到不少桑葚,需要处理那堆苍蝇感兴趣的家伙,当然爸妈比苍蝇对桑葚更感兴趣。所有的蛇皮袋都需要搬上平板车,一齐拖到河边,路上淅淅沥沥的滴着殷红的桑葚汁。

接下来都是力气活,反复用脚踩压,过滤杂质,最后收集几十斤的桑梓,这是黄金一样的成果,在阳光下是那么的耀眼。

忙过了夏天,桑葚基本也落光了,连带着苍蝇都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终究是没能仔细尝到一粒完整的可口的桑葚。

长大后,上了初中、高中,外出打工的人多了起来,父母也加入了打工队伍,不再以捡桑葚、养蚕、短工、种地为生。其实不光是我们家,村子里靠那几样事情赚钱的也没几户人家,况且上层经济决定下层建筑,大工厂连着小工厂,劳动力几乎都背井离乡了。

我只能加倍好好学习功课,争取在成绩上为辛苦劳作的父母挽回一点尊严,打工总归是低人一等,不光要忍受每天12个小时的工作强度,还有来自对亲人思念的煎熬。就这么一路熬过来,2007年我考上了大学,那一年村里的桑树几乎不见踪影,不是换成了县里大力推广的意杨树,就是被砍伐做成了各种木制品。

大学离家乡有300公里距离,到了城市,几乎看不见桑树,这里多是景观树,还有全市推崇至极的梧桐树,一如当年县城推广的意杨树。桑葚也摇身一变,成了水果店、超市的新贵,价格咂舌且早早上市,可惜城市人不当一回事,难不成嫌弃它的出身,又或者在农村早已见识过。身边的人也没有谈论桑葚、购买桑葚的人,所以桑葚在水果店欢迎度冷冷清清,少有人为之驻足。

我有一位女性朋友,喜欢吃酸,诸如杨梅,百香果,柠檬之类,自然也尝试过桑葚,问她味道如何,便说不曾是其吃过最酸的水果,只是桑葚没有什么特别让人记住的味道;又担心里面会藏着果蝇的幼虫,所以桑葚终归在食客眼里只是酸族一员,无甚特别。为酸而食之,只得其味不得其神,这让我想起来牛油果。在以前牛油果名字还不是现在的称呼,那时候西方都叫它鳄梨,形似梨,外表像鳄鱼,光听名字就不会吸引多人购买,几经波折,才被农场主包装通过广告的方式宣传成了贵族水果,什么美容养颜,丰胸长寿效果是铺天盖地。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变成了昂贵的代名词了,流传到中国也是自带光环,摆在水果店摊位最显眼的地方,经过的人都会高看一眼,不像摆在打折区的桑葚以盒售卖,门可罗雀。

昨夜,媳妇睡眠不好,头发掉的厉害,白日我带着她在水果店买了几样爱吃的水果,恰巧看到有新上市的桑葚,整整齐齐的码成一盒,黑乎乎的标价15元/盒。便想起《本草纲目》记载:“ 桑椹,一名文武果。单食,止消渴、利五腔关节,通气血,久服不饥,安魂镇神,令人聪明,变白不老,多收暴干为末,蜜丸日服 ”,可以药食同补。

便说服媳妇买了一盒, 也借此补偿儿时的一件憾事 。回到家后洗了几颗,以为至少甜中带酸,没想到酸到掉牙,比起杨梅更酸, 心中暗暗发誓:今生再也不吃桑葚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