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都赞同削藩,为什么七国之乱爆发后,只有晁错被腰斩?

如题所述

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诸侯国的势力不断座大,威胁到了中央王权。为了抵抗诸侯,当时的御史大夫晁错建议汉景帝削藩。但是晁错此举遭到了诸侯国的反对,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诸侯以“清君侧”为名,发动战争,历史上称这次叛乱为“七国之乱”。“清君侧”清的是谁呢?清的就是晁错。那为何这么多大臣同意削藩,只有晁错被腰斩了呢?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因为晁错是出头鸟,是汉景帝为了安抚诸侯国的一个替罪羔羊。晁错出生于汉高祖刘邦时期,年少时曾受过法家和儒家思想的熏陶。汉文帝时期,晁错得到了赏识,被任命为太子家令。太子家令实际上就是老师,也就是说晁错是太子刘启的老师,刘启继位之后,晁错就是当之无愧的帝师。汉景帝对自己的老师刚开始也是极为尊重,可以说是言听计从,任命自己的老师为御史大夫,可谓是汉景帝时期的第一宠臣。

当然了,晁错对汉景帝也是忠心耿耿。公元前155年,晁错眼见地方诸侯国的权力不断加大,深感忧心。因此,晁错基于这种现状,强烈建议汉景帝削藩,也就是削弱地方诸侯国的权力。但是晁错削藩极大地触犯了诸侯王的利益,诸侯王联合起来反抗。为了平息诸侯王的怒火,汉景帝决定牺牲晁错这个出头鸟,把晁错腰斩于集市。所以说,晁错本身并没有错,他的出发点完全是为了大汉江山。只不过他的措施太过于急功近利,忽视了各个诸侯国的势力。面对着联合起来的诸侯王,汉景帝也是无能为力,只好牺牲自己的老师。

晁错只是一个牺牲品,枪打出头鸟,最终落得了一个身首异处的结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3
首先,当时七国之乱的口号是清君侧诛晃错,虽然明眼人都知道只是个由头,但天下很多诸侯在观望,这件事处理不好,很可能就不止七国之乱了。
其次,自古以来,打仗讲究名正言顺,哪怕老美欺负人也要先扣屎盆子再打。既然你们要诛晃错,那我就一刀砍了他,你没理由了吧?再打就是反了,占据道德制高点。
再有就是妥协,在诸侯看来要是能打进长安,最好的情况就是自己当皇帝,最差的结果也是以后皇帝不敢动我,当然,对吴王刘濞而言还有报杀子之仇。但在皇帝看来,不管输赢,国家整体实力都会受损,因为整个天下都是他的。
其中可能还夹杂袁盎和晃错的个人恩怨,毕竟杀晃错和诸侯这事是袁盎提出来的,说之前还让晃错回避。但这是阳谋,不是阴谋。
事实证明这一谋略有效。杀了晃错后袁盎去招降吴王,让他拜昭,吴王不见,说老子是东帝,拜谁啊。这事也让景帝放弃幻想,决心武力平叛,也让朝廷统一思想,没人敢再提招抚,既然不能抚就只能打了。
从此,七国联军局面急转直下,没多久就土崩瓦解。
第2个回答  2019-12-13
七国之乱后,吴王刘濞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发动叛乱,景帝虽然宠信晁错,但这场叛乱就是因为晁错提出的削藩引起的,想要平息叛乱必须先从杀了晁错开始。
第3个回答  2019-12-13
其实削藩大家都是支持的,只是以晁错为首,而且他又是汉景帝的老师,叛军又打着“清君侧”的名号起兵的,所以为了平息众怒,皇帝只有腰斩了晁错,说白了就是枪打出头鸟。
第4个回答  2019-12-13
当时都同意削藩,但晁错却是一个强力派。而且各地起义的诸侯。要求就是把晁错杀了他们才收兵。所以汉景帝为了缓解自己的压力, 先稳住各路反叛的王爷就把晁错给杀了。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