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孩子学习用功,考上大学后,为什么不选择回到农村改善自己的家乡?

选择回到家乡发展难道不更有意义吗?

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学习用功,大学毕业后很多都不愿意回到农村发展,是因为大城市的机遇比农村多得多,在农村,见识到的不如大城市那么广,所以思想就会变得狭隘,其中不愿意回农村发展原因有三。

第一,在农村成长的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如果不好好学习,长大后就会留在农村种地,只有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之后,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就会留在大城市好好工作,好好发展。城市的资源比,城市的资源比农村的多,毕业后发展发现也很多,如果你大学毕业后留在城市会有很好的发展了,就不会选择回到农村了。

第二,农村的孩子来到大城市里读大学后就会发现,大城市的发展非常的繁华。在大学里,遇到全国各地的学生,接受不一样的教育和文化熏陶,眼界变得很广,而且身边都是一些有前途,有梦想的人,和他们在一起,自己也会积极向上。

第三,农村的孩子大学毕业后,都会选择留在大城市发展,为的是在大城市成就一番事业后再回到农村,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农村长大的孩子都会发现,大城市的很多地方跟农村的不一样,来到大城市生活会让你有压力,你不得不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才能出人头地,为了给家族争光,很多人不成功不回农村的,当有一番事业的时候,就会想着为家乡造福。

所以很多人都选择大学毕业后,就会选择留在大城市,眼界会开阔,思想前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22
认知上注重世道,条条框框约束,以及现实而以利益压力,善于抓住机遇的大多数人会选择留在城市。
而乡村带有传统文化的传承,思乡,重情感的人会回到乡村探望。
乡村的人,特别是一家之主,以及没有读书的年轻人,他们的生活认知面临着没有人愿意引导,在社会边缘被淘汰的焦虑危机,其实这一类人来自农村,面临的困难不是经济上的贫困,而是根本上认知的有限,面对生活的现象无法总结得到乐观上进的认知,表现的很痛苦,别致。
当今的社会机制几乎没有一条是来怜悯这一类人的,大多数人会认为他们以前没有好好读书,就应该受苦受罪,这就是以痛苦嫁接的淘汰性社会机制。
他们的痛苦,或许只有农村读书的大学生,感受最深刻,但也只是寥寥无几,当今社会每个人莫不是忙于生活,谁有功夫往这里想,有人往这里想肯定会被人取笑嘲讽的。就这样的文化大背景,使得回到家乡坚持创业的人,想出一个人来,既搞笑又很悲凉。
正好遇到乡村振兴,物质层面一定会有所起色的,但是正好盖上了一层金亮的外套,在说他们很幸福,实际上,依然没有摆脱精神的空虚,遇到问题依然没有根本的解决,国家文化主体问题辐射到乡村那就是降维打击,他们毫无还手之力。
他们因为没有读书而被没有改善、给予怜悯的社会淘汰机制边缘,你嘲讽一时可还行,但是他们一生也只能这样,只有打工—一种生产力强大却消耗、剥夺人情感的、容易被忽略的工作。
第2个回答  2019-07-18
相对于回乡发展,在城市的发展前景更广阔,发展空间更大,在城市见识到的东西也会更多,视野也会更广阔,所以会更愿意在城市。而且刚出大学能力还要锻炼,只有自己有能力了,到时候回村才能帮到村更多。
第3个回答  2019-07-18
选择回乡发展并没有在大城市发展的前途广大,因为农村人消费水平和消费意识都比不上大城市的人们,过惯了城市里的生活会不适应农村的生活,而且如果想要改善自己的家乡就只能到官场上就职,而官场又相对的复杂,所以很多人更愿意在大城市谋发展。
第4个回答  2019-07-18
虽然回到农村能给农村带来发展,但是对于自己的发展却能带来许多烦恼,给自己的发展限制,所以在前期我们更应该注重自己的发展,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让全村更加强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