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里的钱,是不是靠做生意来的

如题所述

很多古代门派是靠做生意来赚钱。举个例子,小说《倚天屠龙记》里面有个帮派叫海沙帮,主要营生就是靠贩卖私盐赚钱。还有《笑傲江湖》里的排帮,依靠伐木放排为生。做生意虽然挺赚钱,但却远远比不上寺院和道观,比如少林和全真教。
那寺院和道观的财富从哪儿来的?大家可能首先想到“香油钱”,没错儿。就算是现在,“香油钱”也还是寺庙与道观的其中一个收入。但是在古代,这个“香油钱”只能占总收入的零头。佛寺和道观最主要的财富,是大片大片的田产。能有多少呢?据史料记载,唐朝初年,唐高祖李渊曾经一次性赏赐了一百顷良田给少林寺。一百顷到底有多大呢?这面积基本是长安城的十三分之一。而且这只是一次赏赐,以后大大小小的赏赐还没算在内。用现在的话说,少林寺可是个大地主。

不但皇帝出手大方,其他的王公贵族对寺院和道观也是相当的慷慨,人家不玩儿虚的,全都是真金白银地支持。比方说,全真教曾经有一个掌教,也就是教派掌门人,辞职之后去了一个叫云州的地方,修了一个崇真宫。王公贵人和远近的信徒,都纷纷拿出钱来资助他。当时的皇太后路过云州的时候,也派人送钱过去。光驸马爷给的装修费,就有50两黄金。所以你看,难怪少林派和全真教人多势众,人家有钱啊。

寺院和道观的产业,可不光是田地,你能想象寺院里摆集市么?这就发生在北宋时期,首都最大的寺院叫做大相国寺,每个月对外开放5次。干什么呢?供百姓在寺院里交易,就跟集市差不多,规模在当时是首都最大的。据史料记载,每到大相国寺开放,各个寺院的尼姑也会和其他人一样赶赴京城,参加这个集市,卖的是尼姑们手工制作成品,比如首饰啊帽子啊之类的。南宋时期,江西有一种非常著名的奢侈品,叫做莲花纱,是莲花寺的尼姑织造的,因为轻薄,成了制作夏季服装的热门布料。这个莲花纱,虽然寺外的人也会做,但就是没有莲花寺的尼姑做得好。所以莲花寺出产的莲花纱,比其他的要贵上两到三成,那真是不服不行。

除了田产、赏赐和经营收入,寺院和道观还涉足了传统金融业。这是咋回事儿?我们都知道,古时候如果家里缺钱了,可以把家里值钱的东西拿到当铺去典当,就跟现在的质押贷款差不多。而开创这种贷款方式的,正是北魏时期的寺院。现代商业银行提供的抵押贷款、信用贷款,古代的寺院也都提供,非常先进。不但如此,寺院跟银行一样,也可以存款。有这么一个故事,说宋朝的时候,有一个读书人,小时候家里穷,但是一个长辈很欣赏他,就在寺院经营的长生库给他存了一笔钱,留给他以后参加科考的时候用。一位汉学家研究过敦煌一个寺院的年度结账报告,发现敦煌寺院有大约三分之一的经济收入来自放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08
不是 是庙里的施主香客的施舍或者信佛缘的商人建造积善缘
第2个回答  2019-01-08
有各种途径。比如香火钱,等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