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课题

如题所述

01

鼓励式教育

是孩子比较容易接受的一种教育模式;是一种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气氛中使学生以自信、自强、进取的态度去完成学习任务的教育方法。在孩子做错时,家长也不会去指责他,而是从他做的好的方面表扬和鼓励他。



点评: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帮助孩子塑造良好的性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孩子在积极正面的环境中成长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性格形成。但是家长们在进行鼓励式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鼓励式教育的好处。

02

批评式教育

通过批评指出错误,要求改正错误的教育方式。一般是在孩子犯有原则性错误或坚持错误思想,经耐心教育无效,并对周围的人造成不良影响时才采用的。



点评:批评教育,是指以批评错误为主,但决不是一味的批评。在孩子犯了错误时,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他自己错在哪里,让他了解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什么;如果一味的去指责,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且孩子和父母的之间也会产生隔阂。

03

宽容型教育

这是一种‘放养式’的管理模式,家庭成员中互为单独的个体,父母给予孩子极大的自由,无论是在子女们的行为上,或者是在安排作息时间、金钱使用及交友等方面都放任子女自己抉择。在管教态度上包容孩子的过失,十分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



点评:真正的‘放养’不是完全不管,而是充分尊重孩子,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的身上。适度‘放养’的孩子,会有一种自由的心态,童年时表现的非常活泼;但如果对孩子‘放养’的太过,孩子的心理会产生一种被忽视的感觉;经常会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来引起父母的注意,或者会产生一种不恋家,跟父母的关系冷淡等一些不好的成长方向。

04

半严半宽式教育

父母双方在教育孩子时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一般为‘慈父严母’或‘慈母严父’。



点评:很多父母认为在家中,孩子总要怕一个人的,不然就管不下来;其实这种想法有很大的诟病。一是孩子会跟‘白脸’家长疏远,‘红脸’家长没有威严;二是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判断,在孩子做法不对时,如果父母一个在管一个在护,父母在一件事上不能统一观点,会影响孩子对事情对认知能力。



教育和管理孩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摸索自己孩子的性格,找到合适的教育模式。每一个教育模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短处,但在不同的孩子身上会有不同的效果。同时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必须掌握好‘度’,没有达到那个度,效果就不显著,如果超过了,就成了物极必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0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家庭,尤其是父母对我们的影响,可不止你能想象到的那一星半点。

有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无论是性格、脾气、处事方式,还是两性关系、婚姻状态,几乎都与父母的如出一辙。

甚至虐待、家暴、出轨、精神疾病等等不良的品质,如果在父母身上出现过,那么孩子一定也避免不了。

有时候,我们意识到了父母的影响,选择刻意避免父母的影响,却再一次次的重复他们的悲剧循环。

父母对孩子的最大影响,其实是一种家庭教育模式的代际遗传,让幸福或不幸一代代传递下去。这也是不幸的家庭悲剧一次次上演的根本原因。

那么,父母的教育是如何对孩子产生影响的呢?

在英国儿童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奥利弗·詹姆斯的《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响我们一生的》(《Not in Your Genes》)这本书中,总结了四种影响模式。

分别是:言传、身教、身份认同和虐待。

在看完整本书之后,我认为奥利佛·詹姆斯说的不无道理。下面就简单的介绍下这四种模式,如何让我们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言传

有时候,父母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直接告诉孩子一些行为规则。有时候,父母则会从口头上对某种行为进行鼓励或反对,孩子就能根据父母的态度做出判断,该如何迎合父母,避免让他们失望。比如,孩子主动分享玩具给别的小伙伴,父母对此行为大加称赞,那么孩子今后就会变得乐于分享。

·身教

身教比言行更有影响力。孩子会近距离观察父母,不加辨别地模仿他们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模式。比如,看到爸爸随手扔垃圾,小孩子就学会了随手丢垃圾。看到父母蛮横不讲理,孩子也会变成一个自私任性的熊孩子。

·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其实就是一种认定同类、寻找归属感的行为。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像父母

,孩子会将父母身上的某些特质复制到自己身上。比如,有一对脾气暴躁的父母,孩子也会变得暴躁,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这种心态可能是出于对父母的爱意,“我爱你,所以我想变得像你”。或者是为了逃避来自父母的伤害,“你看我这么像你,不要再伤害我了”。后者通常就是不良的性格、精神疾病代际遗传的根本原因。

·虐待

我们都知道,父母健康的爱会让我们成长为一个有安全感,有独立人格且精神健康的人,而且我们也会把这份爱自然的传递下去。

而来自父母的虐待和控制,则会让我们对父母产生不良的身份认同,并将虐待和控制传递下去。

虐待分很多种,既有身体上的虐待,言语上的打击,也有精神上的虐待,比如冷落、忽视孩子、对孩子发泄消极情绪等等。这种伤害一旦产生就很难自愈,继而变成自我的一部分影响孩子的一生,并在孩子的生活中不断的重演。

也许你意识不到,但是虐待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无论是职场关系、朋友关系、情侣关系,还是亲子关系中,你都能看到虐待的影子。比如,一个总是对你大吼大叫的上司,一个总是缺乏安全感的伴侣,这就是情绪的虐待。

可以这么说,大多数的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都来自于养育者的虐待。

而所有这些虐待的根源,都来自他们父母的养育方式。

父母的养育方式对我们的影响,是一次缓慢而持久的浸透。因而,想要摆脱来自家庭对我们的不良影响并不容易,而且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

不过,即使如此,我们也不应该只是抱怨和指责父母。因为虐待是遗传的,父母也是从虐待中长大的。

对已经长大成人的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意识到这种后天的培养的影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从而促使改变的发生。

弱者总是自暴自弃,强者总是寻找方法。

打破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的方法,就是从自己开始改变,来切断这种恶性循环,创造一种新的养育模式,打开一个良性的循环。

毕竟,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就是爱与幸福。
第2个回答  2021-04-03

14_爱迪生的故事告诉我们,怎样教育孩子是值得每位父母研究的学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