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简介

如题所述

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坐落于绿山脚下,劳动公园东南端,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始建于1920年,由建国初期培养烈士子女和干部后代的育才学校发展而来,1960年更名为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1962年被确定为辽宁省重点中学。建校以来,学校一直倍受各级领导的关怀,1951年,周恩来总理视察大连时曾到学校指导工作,要求重视对学生智力的培养、加强“五爱”教育,原大连市地委书记毛达恂同志担任学校的第一任名誉校长,革命烈士杨开慧的妹妹杨开英担任教导主任。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优良的办学传统造就了学校良好的社会声誉。
24中作为“全国数学奥林匹克基地校”“辽宁省物理教学基地”、“辽宁省化学竞赛基地”,拥有一流的学科竞赛教练队伍,科学的竞赛方案和完善的竞赛培训体系,在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和科研创新活动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近几年来,我校共有500余人次在国家和省级各科竞赛中获奖,其中有近300人次获得了国家级一等奖并取得了被保送名牌大学或者高考加10分的资格,并有29人进入辽宁省代表队并参加全国决赛,获得金牌10枚,银牌14枚,铜牌5枚。先后有8人进入国家集训队,创造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机器人和科技大赛等各学科大连市的最好成绩。我省各学科竞赛活动连续四年被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辽宁省教育厅等组织机构命名为“大连24中杯”学科竞赛,同时我校连续承办了四年的“全国高中化学竞赛(辽宁赛区)和2007年全国高中物理竞赛(辽宁赛区)”。 2008年4月我校成功地承办了辽宁省第二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此次大赛中,我市高中生共有10人获得了省级一等奖,我校占据了5人,并有两名同学获得了参加全国决赛的资格。近三年,24中学在科技创新大赛中共有30多个项目获省一等奖,其中,有4个项目入选辽宁队,参加全国决赛。
90年代以来,24中先后为大连市培养出了16位省、市高考状元,有300多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总人数在辽宁省名列前茅。在07届清华大学提前保送和自主招生考试过程中,参加此次考试的全国共有1200人,我校参加测试的有8名学生,他们以优异的成绩全部通过了此次考试,获得了保送清华大学和自主招生的资格,其中有5名学生进入了全国前100名的行列。如此优异的成绩得到了清华大学领导的高度评价,正如他们所说的,这么多的人数这么优异的成绩在全国是少有的,在辽宁更是唯一的。
近3年,我校培养出了3名省市高考状元。
2 007年高考,我校再次刷新了历史纪录,不仅取得了一本上线率达到了94%,二本达到了100%的优异成绩,而且辽宁省的理科状元和第三名和第十名都花开我校,文科也取得了市内四区第一的好成绩。具体是:赵逸轩同学为辽宁省理科第一名,靳琳同学为辽宁省第三名,裴蕾同学为辽宁省前十名;我校文科学生黄朔楠(当初是自费生考入24中学的),在高考中以634分获得大连市内文科状元。
08年的高考中无论是高分数段人数、一本率还是平均分都处于我市同类型学校遥遥领先的地位,其中600分以上总人数为150人,理科为129人,文科为21人,一本率为90%以上,并有26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和香港大学录取。
09年的高考422人参考,600分以上总人数为234人,理科为173人,文科为61人,一本率为95.4%,27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和香港的大学录取,理科平均599.5分,文科平均602.2。
二十四中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甘于奉献、敢于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有专职教师119人,100%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研究生学历和课程班结业的总计33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26%,国家级优秀教师4人,省级优秀教师11人,特级教师7人,中学高级教师76人,市、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33人;全市高中兼职教研员中我校占四分之一,语文组、数学组、化学组、政治组、生物组、地理组、体育组等教研组被大连市教育学院确定为有资格面向全市教师作专题讲座的教研组。
我校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设计,走国际化之路”的方针为指导,除多年坚持聘请外国教师在学校任教之外,同时在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已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自1997年起,我校先后与美国拉玛高级中学,澳大利亚卡洛中学成为友好学校,并和多个国家的教育交流机构进行了广泛的教育合作。迄今为止,已有近五百名学生到国外进行过短期学习和交流,有百余名优秀学生通过各项交流赴美、英、加、澳等国家留学,并就读于各名牌大学。
回首过去的光辉历程,检阅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教育成就,我们倍感自豪、倍感自信,总结经验,我们成就于“知识育人、文化育人、道德育人”的全面人才观,成就于领导班子的勤政团结,成就于精英教师的乐业奉献,成就于优秀学子的聪敏好学,我们更应该感谢这里厚重的历史,因为历史积淀文化,文化孕育道德,道德润泽智慧,所以我们说“没有历史,难成名校”。

黄启成,1984年-1995年于大连三十六中学任教;1995-1998年于大连一中学任教导处主任;1998-1999年于大连西岗区教委任主任助理;1999年5月-1999年12月于大连一中学任校长助理;1999年12月-2002年6月于大连二十三中学任副校长;2002年6月-2009年7月于大连十一中学任校长;2009年7月至今于大连二十四中学任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教育思想(体会): 高中阶段学生最重要的,也是终身享用的,是在学生时代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品质,以及良好的品行和精神世界。因此,24中应该培养的是学业优秀,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卓越人才。倡导思想:让学生“胸怀大爱、畅想大梦、拥有大智、涵养大气、担当大任”。 教育成果: 辽宁省德育协会理事,第十三届、十四届大连市西岗区人大代表,大连市优秀青年教师标兵,大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大连市先进德育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格言: 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文章千古事,风雨百年人——记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黄启成校长
亲切,谦和,儒雅,智慧——是黄校长给人的第一印象。走近了,与他接触,听他讲话,你会由衷地欣赏,喜欢并心生敬佩。
要了解黄校长,当然要知道24中。打个也许不甚恰当的比喻,24中之于大连,就像北大之于中国。提起24中,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高升学率,高名校率;但其实更重要的的是她厚重的历史,悠久的文化,辉煌的现在和灿烂的未来。在这样一所学校担任校长,黄校长自有他的魅力及能力所在。
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校长。校长的社会责任感,影响着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而影响未来的社会发展。黄校长正是这样的人。——高中无疑是人生的重要阶段,黄校长认为,一个人在学生时代多学一点知识是完全必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也是终身享用的,是在学生时代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品质,以及良好的品行和精神世界。因此,黄校长把24中的育人目标定位为:成为学业优秀,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卓越人才。——即使是最优秀的教育家,最苛刻的评论家,也会为这一培养目标鼓掌叫好。
学生是教育的中心,是认知的主体。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黄校长认为,每一名学生都是在大时代背景下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教育就应该是每个学生充分发挥学业、文化、体育、道德及社交潜能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成就感,使其未来能够更加从容的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作为大连市首屈一指的名校,24中更应该并有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平台,充分考虑到学生自我提高的需求,为其成长与人格塑造创造有利条件,让有梦想的孩子可以在24中这片沃土上飞得更高更远。
发展是学校教育的关键,学校只有不断的发展与提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黄校长提出,在全球化的大潮下,我们要将眼光放的更远,将目标定的更高。在今后五年内,24中学不仅要在大连市内遥遥领先,更要争做国内的品牌学校,优势学校。积累丰厚的工作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套完善的办学理念,为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高素质、高才学、高能力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学校还要走出国门,迈向世界,通过师生的不懈努力,使24中学成为世界级知名学校。
针对教育、社会和学校的现状,黄校长非常重视设置多样的文化课程,组织各类课余活动,使学生能够获取书本以外的知识技能,从而实现让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目的。除必修课程外,开展有特色,有深度,有实用价值的选修课,包括国际课程,大学基础课程,竞赛课程、校本选修课等。借助这个平台来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加广泛的涉猎,从而使学生能够发掘自身在各方面蕴藏的的巨大潜力。此外,根据学生的课外专长,开设各类课外活动课程,涉及文学、科技、艺术、体育、社科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拓宽了学校的教育范围,有利于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21世纪新人。其中,黄校长尤为重视语文学科,因为它直接体现出一个学校的人文素养与历史底蕴,也直接培养学生的思维及表达能力。这不仅包括对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视,还包括对涉及学生语文素养的各类课外活动与学生组织的重视,如《蓝帆》文学社,记者站,广播站、校内电视台等。将文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将语文学习学以致用,达到教育的本质目的。
黄校长非常喜欢苏格拉底的一句话:“美德即智慧。”他希望创设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通过表扬鼓励和纪录被约束相结合,严爱有度,是学生感觉被理解、受重视和被支持。在这种环境里,学生可以自信的成长,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促使学生继承发扬传统美德,如同情心、宽容精神、相互尊重和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古人有“修齐治平”,黄校长给24中学生确立了8种基本美德:诚信、正直、敬重、负责、同情、自律、忍耐、奉献。倡导“大爱、大梦、大智、大任、大气”。
——大爱。怀揣一颗博爱之心,爱众生,爱万物,发现事物潜在的美,发现不为人知的财富。以爱感人,以爱化人,行者无疆,大爱无边。爱人者人恒爱之。
——大梦。确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当梦想上升到一定高度时,人的自我要求与自我约束也会相应提高。
——大智。以慧根洞事,以慧心悟道,以慧眼看世界,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境界,领悟大音希声,道隐无名的处世哲学,能够以无声胜有声,以无形制有形,以不变应万变。
——大任。能力越强,责任越大。卓越的人才自该承担更大的责任。心怀大任之心而无畏险阻,天道酬勤,自强不息。
——大气。胸怀浩然之气,刚直不阿,顶天立地,以宽广的胸襟,纳百川,吞日月,笑沧海,伏天地。
“胸怀大爱、畅想大梦、拥有大智、涵养大气、担当大任”的人生追求已经被24中师生广泛认同、理解,并付诸实践。其核心当是——张大胸襟,有“站定脚跟树起脊,展开眼界放平心”的气度和风范,成为性格开朗、品行高尚、思维敏捷、出口成章的人才,而不是一部考试机器。
文章千古事,风雨百年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家的竞争,民族的竞争,说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学校的发展看校长”,也许有人觉得这种说法太过武断,但教育圈内的大多数人却对此深表赞同。能够遇到一位懂教育、有思想、肯做事、做实事的校长,无论对于学校还是师生,都是莫大的荣幸。幸运的是,黄启成校长,就是这样的人。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作为一所名校的校长,黄校长以他的责任心,使命感,以及过人的眼光和才华,让我们有理由相信,24中的明天会更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10
具有五十多年历史的二十四中学,以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以为重点大学输送高质量毕业生为着眼 点,科学管理,不断创新。这里有师德高尚、治学严谨、甘于奉献、追求卓越的一流教师队伍。以六名特级教师、五十二名高级教师为龙头的省内外知名教师是二十四中学的柱石。他们夙兴夜寐勤耕耘,用智慧和爱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无论是高考成绩还是升入名牌大学的人数比例,年年居省市的领先地位。在数学、化学、物理、英语、体育等学科竞赛中,二十四中同样凭借雄厚的实力独占鳌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1-19
呵呵,我骄傲的母校~~上面说的很理性啦,以下是个人三年感受。
二十四很人文,在里面真的蛮舒服的,虽然在学校的时候会大喊各种变态(我们学生的天性),不过毕业之后真的有好多回忆的。尤其是风景,太漂亮了!没有哪一个大连的中学可以与之媲美,走在小路上特别怡人,想想都幸福啊……学校管理也很到位的,换的黄校长很不错哦,我觉得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校长,一来就各种美化校园……额……老师也很好,我们老师格外好~很有水平的,上了大学发现好多老师还不如高中呢。学校活动也蛮丰富的,换校长之后社团是蓬勃发展啊~很多时候都可以得到锻炼。而且周围的同学也都是大连的精英,这种环境能不好嘛~
总之,二十四是个学习的好地方!会带来不少成长的。
第3个回答  2011-01-13
我是24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