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经济发展

如题所述

2014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206.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2013年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48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77.20亿元,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78.13亿元,增长6%。三次产业结构为24.9:37.3:37.8。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91.6亿元,增长6.1%,占GDP的比重为44.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1.5%。非公有制经济二、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8.35亿元,增长6.6%;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增加值91.46亿元,增长6.2%。
物价运行基本稳定,涨幅高于全国全省。2014年12月CPI同比上涨1.7%,全年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1%,涨幅为7年来新低,比全国高0.1个百分点、比全省高0.5个百分点。
从八大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来看,呈“七涨一降”格局。其中,食品上涨2.6%、烟酒下降2.3%、衣着上涨3.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3%、交通和通信下降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3.1%、居住上涨2.2%。
2014年,甘孜州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27%,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0.44%。
2014年全州法人单位数9194个,其中,企业1304个,事业单位2851个,机关1440个,社会团体294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2个,居委会54个,村委会2733个,其他组织机构483个。全州共有8623个单产业法人单位,513个多产业法人单位,有166个规模、资质或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有11830个产业活动单位数。其中,多产业法人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3054个。 农作物播种面积进一步扩大,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84203公顷,较上年增加1405公顷,增长1.7%,其中,粮食、油菜籽、蔬菜的播面分别为71275公顷,5493公顷、6675公顷。农作物单产得到提高,全年粮食单产达到226公斤/亩,增幅达6.4%;油菜籽单产达149公斤/亩,增长1.5%;蔬菜由于受干旱和种植结构变动的影响,单产略有下降,为2090公斤/亩,减0.9%。受播种面积扩大和单产提高的拉动,粮食、油菜籽和蔬菜全面增产,其中:粮食产量达242182吨,较去年增加16573吨,增长7.3%;油菜籽产量再创新高达到12617吨,较去年增加1052吨,增长9.1%;蔬菜产量达到209291吨,较去年增加10430吨,增长5.2%。
各类牲畜出栏和畜产品产量稳步发展。全年各类牲畜出栏达95.18万头(只),较上年增加4.51万头(只),增长5.0%,其中:出栏肉用猪22.72万头,较上年增加0.23万头,增长1%,出售和自宰肉用牛46万头,较上年增加2.66万头,增长6.1%,出售和自宰肉用羊26.47万只,较上年增加1.61万只,增长6.5%;肉类总产量达63887吨,较上年增加2887吨,增长4.7%,其中:猪牛羊肉产量达63648吨,较上年增加2867吨,增长4.7%;其中:猪肉产量达13413吨,增加143吨,增长1.1%;牛肉产量达46003吨,增加2438吨,增长5.6%;羊肉产量4232吨,增加286吨,增长7.2%。
全年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2998公顷,实施森林管护603.47万公顷[2],全面完成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任务,完成人工造林999公顷,封山育林1999公顷。年末森林覆盖率33.04%,比上年提高1.97个百分点。农村基础条件逐步改善[3]。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3千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1.20千公顷。全年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4.61平方公里,累计1311.92平方公里。新解决饮水困难人口6.55万人。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94.17万千瓦,增长4.5%。全年农村用电量10796万千瓦小时,增长13.2%。 2014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46.69亿元,同比下降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8.94亿元,下降9.9%。
从轻重工业看,全州规模以上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38亿元,下降46.3%;规模以上重工业完成增加值37.56亿元,下降8.1%。
从经济类型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36.77亿元,下降9.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2.18亿元,下降25%。
从工业行业看,除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增加值0.50亿元,同比增长20%;新增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0.11亿元外,其余五个行业增加值均下降。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增加值9.61亿元,下降10.1%;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0.45亿元,下降37.6%;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0.82亿元,下降55.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增加值0.84亿元,下降35%;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26.61亿元,下降6.5%。
从企业效益看,全州亏损企业16户,较上年增加7户;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5.11亿元,同比下降18.5%;利税总额13.67亿元,下降32.6%。
从产品产量看,监测的9种主要工业产品中,3种产量增长,6种产量下降。铜金属含量、商品混凝土和黄金产量增长。其中,铜金属含量1.73万吨,增长40.8%;商品混凝土3.7万立方米,增长12.9%;黄金增长28.8%。发电量、中成药、铅金属含量、锌金属含量、水泥和熟石膏产量下降。其中,发电量146.6亿度,下降9.1%;中成药209吨,下降60.5%;铅金属含量1.8万吨,下降28.1%;锌金属含量3.79万吨,下降31.9%;水泥74.21万吨,下降31.2%;熟石膏1.24万吨,下降78.9%。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0.51亿元,比上年增长21.2%。 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5.72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39.12亿元,增长8.1%。
从产业投资看,一二产业投资增幅较大。第一产业投资9.31亿元,同比增长25.17倍;第二产业投资287.35亿元,增长25.1%;第三产业投资169.06亿元,下降4.5%。
从主体结构看,国有经济投资370.70亿元,较上年增长17.0%;港澳台商投资0.64亿元,增长34.7%;民间投资94.38亿元,同比增长5.2%。
从重点项目看,全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40.57亿元,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完成投资65.75亿元;水利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97亿元;城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4.89亿元,生态能源业完成投资247.71亿元;生态旅游业完成投资6.07亿元;优势矿产业完成投资4.80亿元;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完成投资5.88亿元;其他类项目完成投资2.51亿元。 2014年消费市场平稳运行,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48亿元,增长12.4%。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53.21亿元,增长12.4%;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1.27亿元,增长12.6%。
按消费形态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6.59亿元,增长10.3%;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8.23亿元,增长12.8%;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30亿元,增长17.4%;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36亿元,增长14.4%。
按经营规模看,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28.19亿元,增长14%;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36.29亿元,增长11.3%。
招商引资工作再创佳绩。2014年全州共实施国内招商项目161个,实际到位资金127.6亿元,其中国内省外到位资金70.14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333万美元,其中出口额1333万美元。
全面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全州旅游业得到发展。2014年接待游客802.42万人次,增加26.03%。其中,接待国内游客792.72万人次,增长25.65%;接待入境旅游人数9.71万人次,增长233.68%。实现旅游收入80.3亿元,增长26.96%。其中,国内旅游收入79.47亿元,增长27.24%;旅游外汇收入1799.33万美元,增长41.49%。 积极培植重点财源,依法加强收入征管,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促进财政与经济的良性循环。2014年全州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7.55亿元,增长24.5%。实现税收性收入18.78亿元,增长16.3%。其中,增值税收入2.65亿元;营业税收入9.88亿元;企业所得税收入1.76亿元;个人所得税收入0.58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支出289.50亿元,增长5.1%。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57亿元;教育支出26.16亿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7.22亿元;医疗卫生支出18.26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39.92亿元;交通运输支出78.25亿元。
2014年末,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99.61亿元,增长12.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3.94亿元,增长17.4%;各项贷款余额194.05亿元,增长15.8%。
保险行业保持稳定发展态势。2014年,全州保险公司保费收入3.39亿元,增长9.2%;保险理赔支出达1.55亿元,增长18.2%。 截止2015年3月,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共968所,其中:幼儿园356所,小学555所,中学52所(其中:普通中学49所、职业中学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专业学校3所,普通高等学校1所。
全州在校生156178人,其中,小学在校生97314人,入学率99.02%;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88人;普通中学在校生42097人;职业中学在校生数1300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6265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本科、专科学生数8576人,预科生538人,招生数3227人,毕业生1716人。
全州专任教师12243人,其中:幼儿园教师1100人、小学教师7118人、普通中学3170人、职业中学131人、特殊教育20人、中等专业学校289人、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415人。
全州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共有512所,寄宿制学生108695人,其中:小学70797人,特殊教育88人,初中26730人,职业中学2228人,高中8852人;占全州中小学在校生总数的73.9%。 甘孜州是我国的第二大藏区,也是康巴的核心区。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们创造了灿烂多彩、底蕴深厚的康巴文化:情歌文化、格萨尔文化、香巴拉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其他民俗文化。这里是情歌的故乡、是康巴文化的发祥地、格萨尔王故里、香格里拉核心区、嘉绒文化的中心、茶马古道的主线、红军飞夺泸定桥、三江纵流峡谷、蜀山之王贡嘎山等,舞蹈巴塘弦子、甘孜踢踏、石渠真达锅庄享誉中外。还有国内仅存的白玉戈巴父系文化,道孚扎巴走婚习俗等独特的地域文化。红军长征途经甘孜州16个县,历时一年半之久,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
这里又是附国、东女、嘉良、白狼、牦牛羌等众多部落联盟繁衍生息的地方,更是吐蕃发展经营的地方。有浓郁的吐蕃文化、氐文化(嘉绒)、党项文化(木雅)之风,还有土著文化、纳西文化、蒙古文化、中原秦晋文化的遗风。 牛背山位于四川省甘孜与雅安荥经的交界,属二郎山分支,是青衣江、大渡河的分水岭,山顶海拔3600米,因山顶一面悬崖有巨石突出酷似牛头,山脊细长貌似牛背而得名。
牛背山海拔3660米左右,它四面环山中间突起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它获得360度全方位“中国最大的观景平台”和绝佳摄影圣地的美称。 亚丁风景区(全名:稻城亚丁风景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香格里拉镇亚丁村境内,主要由“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三座神山和周围的河流、湖泊和高山草甸组成,它的景致保持着在地球上近绝迹的纯粹,因其独特的地貌和原生态的自然风光,被誉为“中国香格里拉之魂”,被国际友人誉为“水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亚丁风景区不仅有壮丽神圣的雪山,还有辽阔的草甸、五彩斑斓的森林和碧蓝通透的海子,雪域高原最美的一切几乎都汇聚于此,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人流连忘返。如当地虔诚的藏民一样,徒步转山是感受亚丁风光的最好方式。不过由于亚丁保护区海拔较高,全程徒步还是需要相当的体力。
亚丁,藏语意为“向阳之地”。保护区内的三座雪山: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南北向分布,呈品字形排列,统称“念青贡嘎日松贡布”,意为:终年积雪不化的三座护法神山圣地。藏传佛教中称其为“三怙主雪山”,是藏民心中的神圣之地。
1928年,美国植物学家、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到达此地,回国后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撰文并刊登所摄照片,将亚丁介绍给了全世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