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的风土人情

如题所述

河内主体民族——京族的大姓有阮、陈、吴、黎等。与中国人一样,河内人也是姓在前,名在后,多数是单姓双字名,少数也有单姓单字名。
河内人在称呼中,除了第一人称较常用中性的“我”(发音为“堆”)外,第二人称“你”和第三人称“他(她介都没有中性的人称代词,通常根据对方的辈分或身份来称呼,以表示亲热或尊重。如对父辈的人,第二人称直接用“大伯”、“大娘”、“叔叔”、“阿姨”等;第三人称则用“那位大伯”、“那位大娘”等。
河内人问候不分“早晚”,也不分“你好”。“再见”,通常都用一声“召’朝上称呼来表示。例如见面时说“召同志”是“同志你好”,分别时说“召同志”是“同志再见”。
河内人称呼对方时,一般是称呼与最后一个名字连用,很少带姓连名都叫,那样被认为是不礼貌。如一位名叫阮兴强的男子,可根据他的年龄和亲疏程度,称为“强伯”、“强叔”、“强哥”、“强弟”或“强先生”、“强同志”。 炸春卷
河内的餐饮在越南不算有特色,但是作为大多数旅行者进入越南的第一站,河内是适应环境的第一步:越式米粉,法式面包,还有美味而廉价的咖啡和鲜榨果汁,这些将是你今后在越南的“家常便饭”。
提示:河内的蔬菜多数味道浓烈,而且习惯生吃,似乎作为调味品或药材更合适。一般在点米粉时会同时上一小篮各种蔬菜,可以每种撕一点尝尝,不能接受的要特别记牢,以后就可以躲过了。
LittleHanoi,这家位于老街区的小餐馆因为生意太好,在PTaHien街上又开了家分店。LittleHanoi主要经营越式法国面包三明治,比一般餐厅卖的贵,但绝对物有所值,你会迅速喜欢上这里的美食的。
这里的越南菜非常正宗美味,而且因为有中文菜单,可以借此机会弄明白在越南一路吃的东西到底都是些什么。地址在21TaHienSt。HoaSua学校餐馆的营业时间是周一至周五,11:00-22:00,这里供应美味的越南菜和西餐,馅饼也十分美味,更重要的是这家学校为当地的穷苦孩子提供有益的职业培训并帮助寻找工作机会。所以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你也做了件好事。
Baguette&Chocolat,这是HoaSua学校餐馆的分部,这里有河内最棒的热巧克力、三明治和色拉,楼上的赤脚进餐区的气氛更轻松愉快。路边摊的价格是饭店的一半,一般米粉5000-10000越南盾;法式面包三明治5000-10000越南盾,便宜的馅料是肉末加莴苣叶,贵的会有番茄、黄瓜、培根等等;越式咖啡3000-5000越南盾一杯,基本都是一样的香浓;水果奶昔5000-10000越南盾一杯,最贵的是木瓜、火龙果等。
特别推荐:拿来当醋用的绿色小柠檬,挤一点在汤里,又增香又开胃。
肉棕
肉粽是越南的传统美食,过去,一般的河内人家只有在节日里才能吃上。这种肉粽并不是我们想像中的粽粑,而是完全用肉来做成的。在农村,每当节日特别是春节来临前,各家各户都要做肉粽。做法是将上好的瘦猪肉加入各种香料,放入锅中煮熟。吃前切成块或薄片蒸热,蘸以鱼露和胡椒粉,味道鲜美,不油腻,吃后口齿留香。
炸春卷
炸春卷是最受越南人欢迎的一道菜,和中国的春卷做法不同,味道也有很大差别。越南的春卷皮用糯米做成,薄如蝉翼,洁白透明。将春卷皮裹在由豆芽、粉丝、鱿鱼丝,虾仁、葱段等做成的馅外面,放入油锅中炸至酥黄。吃时,用玻璃生菜裹上春卷,蘸以鱼露、酸醋、辣椒等佐料,酥脆不腻,十分可口。
牛肉粉
在越南,与鸡粉齐名的小吃还有牛肉粉。越南的牛肉粉一定要用黄牛肉,使用的米粉比广西的切粉略薄略细,用优质大米制作。牛肉粉的做法是,将一大块精黄牛肉加上各种佐料后下锅煮熟,然后切成薄薄的小块,将米粉在开水锅中烫后,加入牛肉、牛肉汤和各种调料,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虾饼
虾饼也是越南一道有名的小吃。虾饼的做法是将加了调味料的面糊裹上新鲜的大虾,放入油锅中炸,出锅后香味扑鼻,吃起来香酥可口。 河内有两个市场,一是位于旧城中心的东川市场(DongXuan),一是位于81PhoHue和TranXuanSoan转角的Hom市场。河内主要的商业区坐落在庄进街(TrangTien)和南区还剑湖附近。
三十六古街:河内的旧城区由三十六条分工不同的小商业街组成,在这里可以发现很多值得买的东西。
越南纪念品商店:在旧城区,可以买到各种工艺品,比较货真价实。
图书进出口公司:位于二征夫人街32号,可以买到越南画和漆器。
巴茶瓷器:巴茶是越南的景德镇,离河内约7公里,搭摩托车过去50000盾。一般一个烟灰缸卖1美元左右,其它东西的价格可以以此为参照。
木偶:就是表演水上木偶戏用的木偶,退休后会拿来出售。喜欢就快买,离开河内就买不到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