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附件及构筑物

如题所述

由于热网输送的供热介质温度变化幅度很大,管道有热变形,故要设热补偿装置(见管道热补偿)。为了减少热损失和避免烫伤人员,管道应有保温措施(见供热管道保温)。在热网的适当部位应设关断阀门,以便在管道发生事故时,尽量缩小影响范围,尽快恢复运行。为便于排水和排放空气,管道敷设应有一定坡度,并在其低点和高点分别设置放水和排气阀门。为便于施工和安全操作,应与其他管线或构筑物有一定距离。在需要经常维护和操作的管道附件的地方,一般设检查井(地下敷设)或操作平台(高、中支架的地上敷设)。
为了延长管子的使用年限,减缓管道和设备被腐蚀,较少管道热损失,管子要采取防腐措施。保温防腐分为灌注式保温、涂抹式保温、捆扎式保温、缠绕式保温、预制式保温等。外防腐一般是在管子外刷防腐漆,能与其紧密结合的薄膜状防腐材料层。直埋敷设应根据需要设电化学保护;内防腐则要求被输送的供热介质无腐蚀性。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布置与热媒种类,热源与热用户相互位置有一定的关系,其布置应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城市供热系统的特点是热用户分布区域广,分支多.在管网发生事故时,通常允许有若干小时的停供修复时间.有些热网为提高供热可靠性和应付供热发展的不确定性,在规划设计时就将热网象市政给水管网一样成网格状布置,但这样存在一定的问题,热网水力工况和控制的十分复杂,同时网格状管网投资非常高.在城市多热源联合供热时,有些规划设计时将热网主干线设计成环管网环状布置,用户管网是从大环网上接出的枝状管网,这种布置方式具有供热的后备性能,运行安全可靠,但热网水力工况和控制的也比较复杂,投资很高.
在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笔者认为城市热力管网应是多条枝状管网放射型布置.在规划设计时,根据城市规模,热用户分布及热源位置布置几条输配主干线,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供热能力和热用户情况,逐步完善不同的主干线.当城市供热主干线骨架形成后,适当敷设连通管,在正常工作时连通管上的阀门关闭,当主干线某段出事故时,可利用连通管进行供热.这种热网布置形式保证了枝状管网适应不确定热用户的发展,如果一条干管供热能力不够,敷设相邻干管时加大其供热能力就可以解决,以达到供热管网输配能力最优化,不必象环状管网那样先埋入较大管道去等负荷确定的热用户. 供热管网直埋敷设由于占地面积小,工程造价低,施工周期短,保温性能好等特点,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正确认识热力管道直埋原理,合理选择敷设方式是很关键的.热水管道直埋与架空或管沟敷设主要不同之处在于直埋敷设的供热管道保温结构与周围土壤直接接触,管道热胀冷缩的过程受到土壤摩擦力约束,此时管道处于锚固状态,在热胀冷缩过程中产生的位移势能,被储存在管道壁上,使管道受力复杂化.管道直埋敷设方式可分为:无补偿直埋敷设,一次性补偿直埋敷设和有补偿直埋敷设三大类.
热力管道的敞开预热无补偿直埋敷设是一种冷紧式直埋.工艺过程是在管道焊接完毕后 ,对一定长度管道进行预热,管道受热产生变形,释放一部分热应力,同时对管沟进行回填夯实,利用土壤摩擦力将管道嵌固.这种敷设方式不需要设补偿器和固定支墩,其工程造价最低.但这种方法不仅施工复杂,而且管线预热只能改变管线的热态应力水平,而不能改变它的全补偿值,从管材疲劳的角度来看,在实际采用时应仔细斟酌.
热网的规模:大、中城市供热能力在7兆瓦以上(锅炉单台容量在10吨/时以上),民用建筑供热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小城市供热能力在3兆瓦以上(锅炉单台容量在4吨/时以上),民用建筑供热面积在4万平方米以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