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怎样治疗

布病怎样治疗

答:预防布鲁氏菌病的疫苗主要有羊种布鲁氏菌M5或M5-90弱毒苗、猪种布鲁氏菌2号弱毒苗。

(1)羊种布鲁氏菌M5或M5-90弱毒苗本品用于预防牛、羊布鲁氏菌病,免疫持续期3年。用法用量:皮下注射、滴鼻、气雾法免疫及口服法免疫。牛皮下注射应含250亿个活菌,室内气雾250亿个活菌,室外气雾400亿个活菌。山羊和绵羊皮下注射10亿个活菌,滴鼻10亿个活菌,室内气雾10亿个活菌,室外气雾50亿个活菌,口服250亿个活菌。(2)猪种布鲁氏菌2号弱毒苗本品用于预防山羊、绵羊、猪和牛的布鲁氏菌病。免疫持续期:羊为3年,牛为2年,猪为1年。本疫苗最适于作口服免疫,亦可作肌肉注射。①口服免疫,山羊和绵羊不论年龄大小,每头一律口服100亿活菌;牛为500亿活菌;猪口服两次,每次200亿活菌,间隔1个月。②注射免疫,皮下或肌肉注射均可,山羊每头注射25亿活菌,绵羊50亿活菌,牛500亿活菌,猪注射2次,每次200亿菌,间隔1个月。

(3)牛19号疫苗S19,毒力较强,目前只在西北地区使用。

具体操作应参照说明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15
被WY删掉的深度文章

【发现者】布病凶猛:被忽视的职业病
2010-12-24 16:25:47 来源: 网易探索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专题:布病凶猛:被忽视的职业病

导读:近年来,中国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个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一度得到有效控制的疾病,只经过短短十多年的时间就转而成为中国畜牧行业最凶猛的职业病。事实上,正是因为在布病防治和检疫过程中忽视了太多问题,我们才会面对更多无法忽视的局面。布病凶猛,如果仍然不能得到人们的重视,布病很有可能从职业病变成普通生活领域的传染病。

一、布病阴影:17年发病人数激增169倍

布氏杆菌是一种鲜为人知、一度销声匿迹的细菌。19世纪,一位名叫布鲁氏的英国随军医生在剖检死于不明发热的病人脾脏时,首次发现并分离出布鲁氏菌。迄今该病已波及到世界五大洲,在200多个国家中已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人畜布病的存在和流行。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畜牧业的扩张、动物的贸易流通,布氏杆菌的疫区也从最初的少数几个省扩散到中国国25个省市自治区,发病人数激增。

布病凶猛:2009年中国发病人数达37104人

由布氏杆菌引起的这种病叫做全称布鲁氏菌病又被称作“懒汉病”。患有“布病”的人在此后的岁月里,将遭受病痛的折磨——全身关节疼痛,无法站立,只能趴在床上,严重的还有神经系统的损伤,基本丧失了劳动的能力。每次发病病人都疼得想死,“像是一根神经要从身上跳出来。”

中国布病发生和流行由来已久,20世纪50至70年代,北方大部分省区疫情相当严重,家畜布病阳性率最高可达60%-70%。之后中国牧区采取了“检疫、免疫、捕杀病畜”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曾经这些措施收到很好的效果,上世纪80年代布病疫情大幅下降,阳性率一度维持在0.09%-0.28%。但进入21世纪之后,布氏杆菌的发病人数激增,到2009年,布氏杆菌病的发病人数达到37104人,是1992年的169倍。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以及动物的贸易流通,中国布病疫情开始反弹并持续上升,疫区已从最初的少数几个省扩散到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例如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赵家村77人中便有32人感染,占全村人数的42%。

布病传播:60多种家畜是该菌宿主,牛羊肉奶可传染

布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35种传染病中的乙类传染病,并被列为《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细则》中二类传染病中之首。这种病的传播,以家畜家禽为主。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也即是说人类感染的这种病,主要的途径是牛羊等牲畜的传染。

在上文提到内蒙古赵家村的案例中,32位病人都有过与牛羊接触史。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猪、犬、鹿、马等。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流产物及乳类含有大量细菌,是人类最危险的传染源。感染布鲁氏菌可以导致妊娠的牛羊流产,影响畜牧业存栏量;而这些被感染布病的牛羊产下的奶中含有病菌,会对牧区和养殖场参与工作的人群中造成感染,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算是职业病的一种。带病动物的病菌可以通过皮肤、黏膜的直接接触,或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人类。

二、布病抬头:容易被忽视

《2010年11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在乙类传染病中,布鲁氏菌病排在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痢疾等感染病之后,在一些畜牧业大省,布病的发病数更为靠前。布病的治疗其实不困难,在发病前期能及时就诊的话,只需使用抗生素就能痊愈。而各地卫生部门对这种并未在大范围内爆发的传染病不予重视,宣传与知识的匮乏导致了很多医院的医生也容易对该病误诊,当成普通的感冒发烧来治疗,从而错过最宝贵的治愈期。

传播途径被忽视:养殖户缺乏防护知识,暴露在病菌环境中

布鲁氏菌可以通过皮肤粘膜、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等途径进入人们体内。皮肤粘膜感染主要包括处理病畜难产、流产、接羔;检查病畜;饲养病畜、挤奶;接触病畜排泄物以及屠宰病畜;皮毛加工。消化道感染主要包括喝生奶、吃生拌肉或半熟的肉;饮用被病畜流产物、排泄物污染的水等。而呼吸道感染则包括吸入带有布鲁氏菌的飞沫、尘埃。由于防范知识的普及不到位,部分畜牧养殖户往往缺乏这方面的防护知识,在完全曝露在布鲁氏菌的环境中进行作业,很容易通过以上三种途径感染布病。

医生易误诊:在前期仅用抗生素就可治愈,却被当成普通发烧

布病的潜伏期一般在1到3周,平均2周,少数病例潜伏期可达数月或1年之久。在患病急性期,一般出现的症状是发烧,体温可达38至40度。不同人发烧的类型差别较大。布病患者的另一个特点是多汗,尤其发病初期更为明显。在急性期,布病的治疗并不困难,只要使用抗生素就能痊愈。但在很多时候,要诊断出布鲁氏菌病并不容易,它的症状和感冒发烧过于相似,只有通过血清测试才能检测出布布鲁氏菌。而一旦错过急性期的治疗,布病转入慢性期后便很难治愈。细菌侵入淋巴、脾脏、关节乃至神经系统,病人在长达几十年的岁月里,将遭受病痛的折磨,严重的还有神经系统的损伤,基本丧失了劳动的能力和生育能力。

监管部门无力度:维护畜牧业利益,不重视检验检疫和普知

由于布病通常只会造成病畜的流产,不会造成个体死亡,因此难以得到农业部门的重视;同时人感染后一般也没有生命危险,不会人传人,所以也无法像禽流感、乙肝那样得到卫生部门的重视。就算在该病高发的畜牧区,也没有对此病的宣传科普。甚至为了维护畜牧业利益,还曾发生过疫情瞒报,最惨重的一次是2006年黑龙江农垦军川农场隐瞒疫情没有向奶牛养殖户通报疫情,对饲养奶牛依然像以前一样只采血不检疫。最后导致29人感染,其中一名兽医睾丸被切除,一名奶牛养殖工丧失劳动能力,300多头奶牛被捕杀。而由于瞒报和不重视,在2003年至2006年的三年间,农场共生产3000吨含布病牛奶,全部被宝泉岭军川圣元乳业收购,加工后的成品奶粉大多流向市场被消费。按照《布病防治规范》规定,病畜和阳性畜应全部扑杀。但在部分牲畜输出地,有些地方政府为了维护畜牧业的利益,不重视动物疾病的免疫和检疫,甚至存在空白点。加上对发现的病畜没有补偿经费或标准太低,不做捕杀处理,常常造成疫情的扩大或者一个传染源造成多点疫情发生。

三、布病转型:从职业领域进入生活中

布病被看做是一种职业病,但是近年来发现,这种病毒可能正在向普通人的生活领域扩散。因为随着人们对肉类、奶制品需求量的增加,省市之间活牲畜的交流日趋频繁,大量活牲畜通过高速公路在全国各地快速流转,与之对应的是各地动物检验检疫能力没跟上,增加了布病传播的风险。鲜为人知的传播途径与病症,让普通人在生活中发生感染的几率越来越高: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城镇居民发病的比例从1999年的4.7%上升至2008年的6.5%。

中国奶制品市场混乱,布病入侵人体几率日增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城镇居民发病的比例从1999年的4.7%上升至2008年的6.5%。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吴清民说:“近年来,学生、婴幼儿、老人的发病人数正在上升,原因现在还不明,可能和食品安全有关。”但疾控中心专家认为,考虑到国内奶制品市场的混乱,有理由担心布氏杆菌可能会通过乳品肉类及其他畜产品入侵人体。而近年来,由于畜牧的饲养、贩卖、交易、屠宰、检疫等环节逐渐失去控制,为布病的传播创造了客观环境,比如黑龙江农垦军川农场的问题牛奶未经检疫就全部被宝泉岭军川圣元乳业收购。

大型奶企的安全性或许可得到保证。但在奶牛养殖相对集中养殖量较多的村庄,常常也有一些小型乳品加工企业设立的收奶站,这些收奶站对原料奶的检测一般只是目测,很少有使用仪器,布病牛结核牛不准进入奶站挤奶的规定也很难得到严格的遵守。

牛羊肉制品也是扩散渠道,“涮”羊肉不易杀死布菌

现代生活中饮食方面最容易成为布病传播的薄弱环节,尤其是食用牛羊肉多的地区。比如吃涮羊肉时,很多人夹着肉片在火锅中一涮就吃,而筷子夹住的地方如果有布氏菌就不会被杀死。布氏菌不耐高温,在70℃的水中只能存活5到10分钟,100℃的高温下不到1分钟就会死亡,而吃烤肉时人们不愿意吃烤得很老的肉,肉中的布氏菌也很难在瞬间被烤死。人们可能因吃了这类肉制品而感染布病。近年来,因吃涮羊肉、烤羊肉串不熟而感染布病的报道日增,郑州一名男子在吃完烧烤后,出现头痛、盗汗、低热等症状,开始只当作为普通感冒没有在意,但始终未见好转,就诊后被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患上了布病。

结语:因为忽视,布病发病率连年攀升,相关部门因其重视程度不够、监管力度缺乏而难咎其责;因为忽视,不注重自身的防护,人们一旦染上布病也会对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只希望类似的情况在其他领域能少一些,希望布病上升的势头能够被有所遏制
第2个回答  2013-10-19
发表时间:2012-07-16 14:23 投诉 布氏杆菌病如何预防和治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