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婆媳关系,长送礼少联系

如题所述

好的婆媳关系常送礼,少联系

保持距离,是最好的相处之道(1)

一直以来,因婆媳关系不合导致的离婚屡见不鲜。有很多情感博主会说,放任老婆和妈妈的矛盾不管的男人,应该为恶劣的婆媳关系负全责。我却觉得这话对男人不公平。有一句话说得好,夫妻之间是亲密关系,父母子女之间是血缘关系,但婆媳这样的姻亲,却只能算是"社会关系”。哪有要求亲密关系、血缘关系,要为最弱的"社会关系"做背书的道理呢?要知道,我国最新版的《民法典》里,"家庭成员"这个词的范围,只包括父母、子女、配偶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而姻亲关系并不属于"近亲属"的范畴。也就是说,从法律意义来讲,儿媳、婆婆都算不上彼此的"家庭成员”哦!

保持距离,是最好的相处之道(2)

你看,连法律都允许你把婆婆当"外人",你就不用着"情同母女"的方向去啦,如果婆婆有什么让你不舒服的措辞或者举止,你客客气气地讲清楚就好。当今时代,女性早已不再是被豢养在鱼缸里一般的脆弱生物,丈夫不是天,公婆不是天外天。人与人的相处,讲究的无非尊重二字,对待伴侣的父母也是如此。孟非曾在主持《新相亲大会》时说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处理好婆媳关系要保持两点,第一点是做长辈的要懂得保持距离,第二点是做晚辈的始终要保持礼貌。其实很多看似千丝万缕的关系,说白了处理方式就是拿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对于婆媳、翁婿等诸如此类因婚姻而缔结的关系,宝典就6个字--常送礼,少联系。

婚前别急着跟婆婆当"闺蜜”(1)

欢欢跟她的准婆婆亲如母女,俩人经常一起喝茶追剧聊八卦,还没结婚,欢欢就改口叫了妈。欢欢外向又高情商的性格,竟然能跟未来婆婆玩到一块,这样以后夫妻俩吵架,还愁婆婆不帮衬她?这段美好的"闺蜜"关系,在婚礼之后,慢慢地变了。小两口办完婚礼后,婆婆就开始在家里的微信群中发各种亲戚家小孩的小视频,明里暗里催生。去年,欢欢跳槽了,去了本地的一家外企,待遇福利比原先高出不少,就是一年总有几次要到国外的总部培训、出差。事业还在上升期,再说自己还年轻,欢欢自然没考虑生孩子的事。但是,有一次在普通的家宴上,婆婆竟当着一众亲戚的面说,想让欢欢把工作辞了,回家专心备孕

婚前别急着跟婆婆当"闺蜜”(2)

欢欢的婆家经济条件优越,亲戚们自然觉得欢欢当个少奶奶也挺好。纷纷对婆婆的话表示了支持。婆婆一得意,不该说的话也说出了口:欢欢啊,你说我们也不要求你们啥,给你们买那么大房子,可不就是希望你早点给我们家添俩孙子嘛!你那个工作,天天抛头露面的,女人还是在家帮衬着老公最好......那一顿饭,欢欢食不知味。她这才明白,婆婆不是妈,所有给予你的东西,在她心中早已标好了价格--房子,是给孙子的;儿媳,是为了帮衬儿子的。更为难的是,一直以来,婆婆都在深度介入小夫妻的生活,从前欢欢安之若素,但是自从心里有了芥蒂之后,每次婆婆到家里来,她心里总不大爽快。

婚前别急着跟婆婆当"闺蜜”(3)

可是,房子是婆家出钱买的啊,总不能不让婆婆过来吧?那只好自己出去了。每次婆婆来访,她就找各种借口出门,宁可在咖啡馆待着也不愿意回家。她说,站在婆婆的立场,她也能理解。但是现在,她要学习正视婆媳关系--不能是闺蜜,更不可能像亲妈。"我现在就把婆婆当客户。平时勤送礼,无事莫打扰。"我被欢欢这个说法逗乐了,但也无不感慨,不止是欢欢,身边不少朋友,婚前都曾幻想把婆婆当妈妈、当朋友,但婚后无一不被现实打败。

婚前别急着跟婆婆当"闺蜜”(4)

很多传统的公公婆婆,理所当然地把儿媳妇当成自己家的人,但年轻一代女性独立意识强,各种观念与上一辈难以相容,跟自己爸妈吵架可以不记仇,但是跟公婆有了矛盾,心里却总会有解不开的小疙瘩。尤其是婆媳之间的问题,更是错综复杂,几千年来,无数代人都踩过这个坑,却一代又一代表示无解。何苦为难自己呢?

有一句调侃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要我说,都2023年了,就不要纠结这样古老的问题了。保持距离,就是最好的解决之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