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枭雄杜月笙,为求出人头地独闯上海滩崭露头角,你怎么看呢?

如题所述

《杜月笙全传》的序中有一段话特别引人注目,它是这么说的——

“说起巍巍大上海,可以不讲十里洋场的繁华富庶,可以不讲纸醉金迷的灯红柳绿,但绝对不能不提一个人,那个人就是杜月笙。”

20世纪初的大上海繁华兴旺,风云诡谲,许多人带着梦想赤手空拳来闯荡,能出人头地的却是凤毛麟角。

上海滩教父杜月笙就是其中一个。

日本新泻大学教授、上海史研究会会长古厩忠夫也评论,杜月笙是最能反映近代上海的男人。

“他慷慨大气却又狡诈多端,为人豁达却又投机钻营,体训民情却又心狠手辣,他的性格亦正亦邪,行事亦黑亦白,一生不曾加入任何党政组织,却始终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杜月笙全传》这本书两三笔给读者勾勒了一位上海滩青帮大阔佬的形象。

的确,作为当时上海滩的一代枭雄,就是纵观三百年帮会人物,杜月笙也实属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集大成者。

从小孤苦无依。

他很小的时候双亲就去世了,舅父家又容不下他,他常年与街头的小混混玩在一起,学到了很多与人相处、乱世生存的技巧,这也是后来他闯荡大上海成功的原因之一。

等长大一点后,他开始憧憬奢华灿烂的远景。

尤其是在家里受尽白眼,又看到上海商人的光鲜衣着、前呼后拥之后。

他跟家人提出自己的想法,却被抓起来毒打。

最后他毅然决然背井离乡前往大上海,并发下血誓:“有朝一日我若回来,一定要一身光鲜,要不然,永远不再踏进这块血地!”

杜月笙果真成功了。

闯出一番成就

他入青帮,进黄门,组党徒,贩烟土,开公司,跻身上流,触角伸向军政、工商、士农等各个角落。

他和蒋介石称兄道弟;黎元洪、张学良是他的座上宾;他与戴笠义结金兰;他衣锦还乡,建造杜氏家祠;全国军政界、工商界及十八行省的人纷纷前来致贺,盛况空前。

当时就有人感叹说,以一家宗祠祀典,规模如此之宏大,真不亚于王侯之观矣。

杜月笙一生说过的话有很多。

他说过,如果日本人利用租界打中国人,我杜月笙要在两小时之内把租界全部毁灭。

他还说,存钱再多不过金山银海,交情用起来好比天地无量。

由此不难看出,杜月笙是一个不拘小节、坚守民族气节的人。

杜月笙以贩卖烟土发家致富,他成立的公司名叫“三鑫公司”。

这名字的背后还有一个小故事。

当时的大上海到处都是吞云吐雾的烟花柳巷,里面多是醉生梦死的巨商富贾,而且烟土生意的暴利,使得上海成为烟土最理想的集散市场。

与此同时,抢土事件层出不穷,其中有一个组织叫“八股党”,早年以抢土为主业,后来发展成仗着英捕房做靠山,大肆收取保护费,搜刮土商利益,把一包包的烟土运往英租界去贩卖。

法租界的朋友就不乐意了,尤其是当时还是杜月笙老板的黄金荣的生意受到了影响,杜月笙便组建了一支“小八股党”,专抢八股党的生意。

杜月笙敢想敢做,几次周密的计划,着实抢了不少烟土,他转手把烟土卖出去就是一笔暴利。

有了货源,杜月笙就想,能不能把生意做在明初处,于是就成立了三鑫公司。

“鑫”字里有三个“金”,一个“金”是黄金荣,一个“金”是黄金荣公馆的管账先生金延荪,有一个是杜月笙。

杜月笙说,他虽没有“金”字,但托他们两人的福,也算作一金。

从此三人各司其职,黄金荣稳坐江山,金延荪总揽账务,杜月笙负责交际,三鑫公司事业蒸蒸日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7
杜月笙从小家境贫寒,为了生存独自在上海滩打拼,后来因为一些机会加入了青帮成了大佬,这与他儿时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尝尽了人间疾苦,就想要出人头地。
第2个回答  2021-01-07
努力奋斗才能出人头地,无论是什么行业,只有努力才能走向更高的位置。
第3个回答  2021-01-07
其实杜月笙出身卑微,常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为了出人头地,冒着风险到上海滩去闯荡,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生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