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忍住对孩子发了火,该不该向他道歉?

如题所述

打骂孩子是会上瘾的,你信吗?

01

打骂之所以会上瘾:

从心理学来讲,是因为“攻击转移”。

也就是说,一个人会把自己的愤怒和沮丧通过攻击力量悬殊的无辜之人来发泄出来。

当我们内心积累的愤怒无法通过其它渠道发散或者调节的话,就非常容易发泄到比我们弱小的人身上。

所以父母如果不及时自查自省,孩子就非常容易被当成我们愤怒的出口,哪怕那些愤怒从根本上和孩子毫无关系。

宝宝打小就是个难养的孩子,她几乎是我写作负面教材的源泉,但这几年的科学+温和养育,她越来越懂事。

眼瞅着自己把一个做什么都不配合、一言不合就炸毛的高需求娃养成一个越来越平和、善沟通、会正确发泄的孩子之后。



我发现,我却没她难养时那么有耐心了。

然后我惊奇的发现,其实做父母,也是很会得寸进尺的,当孩子不好惹的时候,我们严厉些她反抗、大哭、尖叫,我们反而会怂下来,用更加科学的方式去理解他、教育他。

但当孩子懂事的时候,我们反而开始欺软:偶尔孩子没顺着自己心意了,忍不住吼了两句,孩子没哭也没闹,一、两次之后我们窥得,孩子好像对此反应不强烈,于是便开始肆无忌惮,可能因为一点小事没做好或不听话就不耐烦,甚至变本加厉,开始厉声呵斥!

虽然事后也会非常内疚和后悔,但如果孩子这样也能忍受,没有特别受伤的感觉,下一次依然很难忍住。

如果父母意识不到自己的状态、发现不了问题的严重性,就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从行为学来讲,则会进入无效——打更狠的死循环。

犯错的娃被父母打骂之后,会因为恐惧、没有反抗能力等等原因选择暂时的服从,进而改变自己在父母面前的行为。

比如,“不好好吃饭玩食物”,父母严厉的教训几句,甚至胁迫一下,孩子可能1、2天之内就不再玩好好吃了。

此时父母就会觉得:嗯,自己的管教方式是有用的,看,吓唬两句就不玩了,打两巴掌,今儿这碗饭就吃完了。

但实际上打骂并没有解决本质问题,而孩子也在同样试探着底线。

同样的问题,过几天可能还是会出现,但孩子可能对那两句吓唬和不痛不痒的两巴掌已经产生免疫了。

父母继续延用之前的方式,发现无效了,就会认为,一定是因为力度不够,只好加大筹码——骂得更重,打得更狠,甚至打得“花样更多”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为此,很多父母在这个“无效——打更狠”的死循环里越走越深,而离最初为孩子好的那个初衷,只会越来越远。



02

而打骂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比你想象的要严重得多,而且这种伤害不可逆!

拉低智商,越打骂越“傻”!

下面这张是科学家对两个三岁孩子的大脑进行扫描后的图片。



▲图片来源:Professer Bruce Perry

年纪相同,大脑图形却相差很大。

神经学家解释,右图的黑暗区域意味着大脑容量减少,而缺失的区域使得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缺乏智慧、同情心等能力。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二者的经历不同:左边的孩子,有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理解孩子,乐意沟通;而右边的孩子,则经常被母亲忽视、打骂,甚至虐待。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中,专家对1510名2-9岁的儿童进行了4年的跟踪研究,在806名2-4岁的儿童组中,未遭体罚的儿童,智商的平均数比经常挨打者高出5分,而另一组704名5-9岁的儿童,差距是28分。

加拿大科学家也曾研究发现,童年时期频繁的体罚,会导致孩子大脑前额叶中灰质的减少。

而大脑灰质往往主导着人类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也包含感知能力、语言能力、肌肉控制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和记忆功能。

简单来说,平时你因为孩子成绩不好而打骂孩子,但这样只会让他成绩更差。

那些时常在暴力、威胁下成长的孩子会出现“拼或逃”的反应机制,这种好斗或逃避心理会冲击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而创造力、想象力都会影响一个人的智商。



▶性格或唯唯诺诺,或杀人放火!

长期处于打骂之下的孩子,很容易产生心理阴影,进而形成极端性格。

一种是自卑型:做事唯唯诺诺,对他人言听计从,没自信、没主见,难成大器;

另一种是暴力型:易怒、暴躁,认为暴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但无论哪一种,都将影响他日后的生活,难以与人相处、合作、融入集体等等。

曾在《儿科》杂志发表的研究表明:孩子3岁时经常被打屁股(一个月超过2次),会增加其5岁时的攻击性。美国儿科学会(AAP)也指出:体罚可能导致孩子性格好斗、药物滥用、增加成年后的自杀行为。

打骂就像一颗种子,埋在孩子的心里,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开花结果,也许三年五年,也许十年八年,但当恶果结出时,后悔已晚矣。



03

打骂不可取,那么到底如何管教才能既不伤害孩子又切实有效呢?咱们之前分享过很多办法,今天也梳理了几篇:

第一步:暂时叫停

这个方法适用于解决任何一种愤怒的第一步。

如果你想要打骂孩子,说明,你一定愤怒了。

当孩子不听话或与父母僵持不下时,讲理无用,继续便是打骂时,那么不妨先让彼此安静2分钟。

父母如果带着情绪去管孩子,直白的说,那不是教育,是泄愤。

第二步:爱的拥抱

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

无论孩子多大,他都是需要父母的拥抱,夸张点说,没有拥抱(爱)解决不了的问题。

父母平静下来后可以先抱抱孩子,让他知道,虽然做错爸爸妈妈也是爱他的。

第三步:如果没忍住,打骂了孩子,那么一定要给孩子道歉:

孩子犯错,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事情,又何尝不是为人父母不断学习的过程。

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过于着急又重在结果上,我们急于让孩子改正错误,急于让他做得更好,却忽略了教育的本身,是希望他能够认识错误并不会再犯。

没有一个孩子不是在重复犯错中慢慢长大的,出发点对了,方法对了,效果慢一点又如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6
当然应该向孩子道歉,如果没有道歉的话,很有可能会让孩子蒙上心理阴影,最终影响孩子的成长。
第2个回答  2021-01-26
应该的,这样能让孩子性格变得比较开朗。在很多事情上会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能够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第3个回答  2021-01-26
必须向孩子道歉,这样一方面能够教育孩子学会控制情绪,一方面也能够让孩子学会犯了错事后要主动向人道歉。
相似回答